《初中化学有效教案的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基本情况
随着教案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甚至片面地认为,课堂上基础知识越少讲或不讲、设计的探究问题越多、课堂上越热闹、运用的教案手段越多、提供的资料素材越丰富,也就越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案。
显然,这样的教案只是在追求形式上的像“新课程”,在教案工作中也就出现了大量的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案。
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课堂教案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这是课改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有多种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据我校教案实际、学生实际和化学学科特点,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特提出《初中化学新课程有效教案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
旨在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优化课堂教案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学、会学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案的有效性,形成我校地方特色的教案框架。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通过行动研究,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教案操作策略及课堂有效教案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有效教案的评价体系。
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具体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案例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叙事分析等。
如观察法主要用于观察教师教案行为的表现,并以此分析、
反思教师行为本身行为背后观念的合理性。
①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寻促进课堂有效教案的开发与利用,探索实施有效教案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②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及时了解并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③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目前教师教案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发展、影响教案效率症结所在,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径。
④个案研究法:对探索中的个案进行研究,以证实研究效果。
⑤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有效教案实践研究的具体操作:
①观察记录。
有意识地对教案对象进行观察,为教案研究采集数据或客观描述事件的事实、场景、过程、原因、结果。
②研究课和批评课。
有计划地开展主动接受批评指点的研究课、批评课,给听课者提出任务,交待素材,以批评为主,进行批判性思考,自觉调整、改进课堂教案的策略与行为。
③案例分析。
④积累必要的记录新课程教案过程的照片、录音、录像等资料。
⑤问卷调查。
⑥访谈。
三、申报、立项以来所做的的工作
1、克服畏难心理,树立科研信心
思想通则百事通。
课题研究工作能否顺利实施,首先要看课题研究人员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
为此,课题组组织教师集中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通过学习和座谈,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
这样,就为学科组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理论学习,促教师教案理念的提升。
学习国内外创新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坚持记读书笔记,写读后反思在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中得到充实。
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有效教案的相关理论,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及教材解读培训活动,加强教师教案理念的提升。
3、开展调查,随堂听课,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并初步归纳一些低效教案的现象及原因,确定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
在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案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一边研究一边实践,具体研究的内容主要如下:
①化学有效教案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②化学基本观念教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③化学有效教案设计与案例。
④化学演示实验的有效性——对一些实验的改进和创新。
⑤化学有效教案的基本策略。
⑥化学有效教案的评价策略。
4、加强“周卷+知识清单”模式探索
周卷测试是有效教案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提高有效课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周卷测试促学、领学的作用,我们课题组精心编制每周所学知识的测试卷,并在测试卷后面附上本周知识清单,让学生反复训练记忆,最终达到促进课堂高效的目的。
5、结合学校教研活动,开展公开课、研究课教案活动并写好教案案例。
四、初步取得的成绩:
1、采用多种手段,增强化学教案的趣味性,在趣味盎然的气氛中,更能促进教师落实教案设想。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的评判最有权威性,而灵活的教法则是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
老师在课堂里起着主导的作用,要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教案目标、教案流程和教案方法等。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如启发式、诱导式、交流合作等方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案技术手段和学生实验,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上完一节课后,还兴趣盎然,并积极地去回味和反思。
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许多趣闻轶事。
在教案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穿插介绍一些化学趣事,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讲解这些趣事,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加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教案设想的落实更加有效。
2、挖掘教材中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开展课题研究。
教案过程中,必须贯彻“量力而行”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案中,要用好教材,发挥好教材的特殊作用。
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前提必须要先研究教材,从中挖掘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课题有目的的开展。
为此,学校课题组教师在教案中边学习研究边实验边总结,采取“小步子”式的探索实验。
3、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了明显的增加,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有效的课堂教案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快乐,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自主性合作学习。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因此在教案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始终被这种气氛陶醉、感染、激励,由此而产生兴趣,主动积极的学习,提高教案质量。
尤其是对初中生,创设质疑式情境并贯穿在整个教案过程中,能时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乐于参与,积极开动脑筋,创造的灵感和顿悟不断产生,探索出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能力,促进教师对“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4、主要发表论文或获奖情况(按照论文题目、作者、期刊或获奖级别、年份期数排列):
五、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课题组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
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过程性资料保留的不够完善。
大家重课堂教案,做了很多工作,但对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不太及时。
如对挖掘出来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没有进行整理;录像课等是个空白。
2、课题研究的进展不是很顺利。
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任务重,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对本课题研究研究不够深入。
致使课题研究只是蜻蜓点水式,有“动静”,无“涟漪”。
3、九年级化学教案内容相对较多,课时感觉不充裕。
因此,在课堂教案中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有时会越厨代庖,因而制约有效教案研究的很好的开展。
4、家长对学生课前学习的干预、督促所起的作用大小。
六、下一步研究的主要措施
1、积极发展教师的素质,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度
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案,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进行阶段性考评;平时做到多思考、多听课,多积累、多交流、多总结。
在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深入进行课题研究,对课题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反思,对在过去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充分认识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
2、进一步加强直观教案,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案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内在规律和表象的矛盾,使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学习能力。
还应充分应用多媒体教案,能增加教案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知识结构网络,提高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
探索有效化学课堂教案策略,一定要增加问题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案效率。
3、研究成果要及时展示、交流
通过研究,撰写一些有价值的关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论文、教案案例、教案故事和经验总结等,并及时展示、交流,探索出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案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通过探究,能初步使我校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认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