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焦车间测温工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_)、岗位职责
1.熟知本岗位的危险源,及时发现及消除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做好相关记录。
2.直属段长领导,完成其分配的工作任务。
3.按规定测量直行温度,并确保测量准确。
根据温度结果指示集控工及时调节煤气压力和吸力。
4.熟悉交换设备、加热设备的性能,协助段长处理各种煤气事故和设备事故。
5•填写上班推焦记录、计算各项数据,编排下班推焦计划。
6.掌握便携式红外测温仪的原理及使用方法,负责保管和维护
7.掌握K均匀、K安定、&、K, &系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8.协助交换机工处理交换过程中以及煤气系统中发生的各种事故及故障。
9•做好分工区域的卫生清洁工作。
(二)、交接班制度
1.检查上班各记录是否齐全和准确。
2.了解上班生产情况,检查地下室调节旋塞的开闭情况,有不正常现彖要及时了解原因。
3.检查测温仪是否处于完好状态,电量是否充足。
(三)、技术规定
1.标准火道规定为第8和第23〔火道。
2.测温点规定在下降气流火道斜道口和灯头砖交界中心处。
3.每班测量两次直行温度,间隔时间为4小时,遇特殊情况可以提前或错后1小时,但两次测量间隔最长不得超过5小时,最短不得小于3小时。
4.交换后10分钟开始测量,从交换机端焦侧开始,由机侧一端返回,两个交换测完全炉。
5.全炉温度每次测量应由同一个人测量以避免产生视觉误差,每次打盖数不得超过5个,测完及时盖好。
6.立火道温度在交换后20秒时,最高不得超过1450°C,最低不得低于1100°Co下降气流蓄热室顶部温度不得超过1320°Co
7.相邻两次直行平均温度大于±7°C时,要检查原因,进行处理。
个别炉号相邻两次温度超过±50°C要检查原因并重新测量。
8.编排推焦计划时除特殊原因外,不允许比规定时间相差超过
±10分钟。
9.直行温度的均匀性用直行昼夜平均温度K均(均匀系数)来考核。
K 萨[2M- (A 机+A 焦)]/2M
式中:K均一一直行温度的均匀系数
M ---- 焦炉燃烧室数(缓冲炉和检修炉除外)
A机-一一焦炉机侧标准火道温度超过平均温度±20°C 的个数(边火道±30°C)
A焦——焦侧标准火道温度超过平均温度±20°C的个数(边火道±30°C)
10.直行平均温度的稳定性用K安来考核。
K 奸[2N- (A 机+A 焦)]/2N
式中:K安---- 直行温度的安定系数
N ------ 昼夜直行温度测定次数
A机 --- 焦炉机侧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偏差超过土7°C的次数
A焦——焦侧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偏差超过±7°C的
次数
(四)、基本操作
1.直行温度的测量
直行温度的测量和调节是控制焦炉温度的主要操作项目,由三班测温工测量,由煤气组长决定调节幅度。
1・1交换后10分钟开始测量下降气流标准火道
1・2测温前和交换机对表,掌握各炉的交换时间。
1.3测温速度要均匀,测量要准确、记录要真实。
将测得的直行温
度加上校正值,换算为交换后20秒时的温度,填入大帐,并分别计算机、焦侧平均值,中班应计算各火道温度的日平均值,全炉机焦侧温度的平均值及各火道与同测平均温度的差值,算出K均及K 安。
2.推焦计划的编排
按编排推焦计划的有关原则进行编排,并准确计算出各推焦系数值,记录影响生产因素。
3.把上一班的每遍直行温度的高低温度,平均温度(夜班增报K 均、K安),计划炉数,实际出炉数K】、&、K3,最长、最短结焦
时间,最大电流与平均电流报厂调度室,此外还要向调度室报告下一班的计划出炉数和检修时间。
(五)、特殊操作
1.立火道高温事故的处理
所测火道温度加上冷却校正值后,超过1450°C则为立火道
高温事故,应马上检查原因,并及时处理,处理方法如下:
1.1立即测量横排温度。
1.2如全排处于高温趋势,应立即将调节旋塞关死,查找原因后, 再逐渐将旋塞打开,但不要开正,当影响高温因素消除,方可使其恢复正常。
1.3如个别火道高温时,应立即将铁丝插入小支管孔板中,减少煤气量,3小时后再根据温度情况决定取出铁丝之数量。
2.蓄热室高温事故的处理
测得蓄热室温度超过1320°C,则为蓄热室高温事故,应立即马上检查原因及时处理。
处理方法如下:
2.1关调节旋塞或减少相应火道煤气供应量。
2.2开大进风门挡板。
2.3打开蓄热室测温孔。
2.4如属砖煤气道串漏或炉墙破损造成下火,应及时通知热修处理。
2.5如属吸力过大,则可减少吸力。
3.发生推焦困难,应在段长领导下进行下列工作
3.1立即测量该炭化室两侧燃烧室的横排温度,并有记录,注意两燃烧室测温要在同一时间进行,并记录测温时间,如确属温度原因造成推焦困难,应立即处理。
3.2推焦中途发生困难,己有部分焦炭推岀炉室,但又需要继续炯炉,应对该炭化室两侧火道温度定时测量,防止产生高温事故。
3.3对于扒焦时间较长的炉室,扒出后要测横排温度,如果炉头温度低于1100°C,要通知值班主任暂不装煤,待升温后再装煤。
4.停、送煤气时要在段长指挥下,完成停、送煤气的各项操作。
(详见交换机工操作规程)
5•地下室交换旋塞着火时,首先将调节旋塞关闭,使火熄灭,然后拆下交换旋塞,待其冷却后进行清冼、抹油,重新装好后,打开调
节旋塞,在下降时检查是否漏气。
6.因停电等原因不能正常交换时,协助交换机工进行人工交换。
(六)、温度调节
1.为了提高炉温安定系数应及时适当地增减煤气压力,但每次(四小时)加减量不应超过原来用量的10%,处于下列情况可以改变煤气压力。
1.1因事故停止推焦。
1.2煤气发热量和煤气温度改变。
1.3结焦时间改变。
1. 4装炉煤水分改变。
1. 5配煤比和装煤量改变。
1.6大气温度骤变。
2.个别炉号延长结焦时间或发生高温事故,以及个别温度过低可以调节个别炉号。
3.采用关调节旋塞的方法进行炉温调节,必须记录关闭的起止时间与原因。
并将情况及时交待给下一班和通知调火工及交换机工。
每次调节后必须检查火焰情况,不达到要求应继续调到合适为止。
(七)、红外测温仪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者应将提带缠绕在手腕上,防止测温仪从手中滑落,防止磕碰,要轻拿轻放。
2.使用前,要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测温仪是否完好能用。
3.测温仪镜头应保持清洁,必要时用酒精擦洗。
测温仪不用时, 把镜头盖盖好。
4.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注意防水,雨天使用应用雨具防护。
5.镜头脏后要用镜头纸擦,不能用其他物品代替。
6.不得私自拆测温仪,发生故障要用备用测温仪测量。
7.测温仪要定期送检测部门校正、标定。
(八)、禁止及注意事项
1.劳保用品必须穿戴齐全,方可上岗。
2.测温时要注意导烟车走向,防止撞伤。
3.测温时注意防止打开的除尘口喷火伤人。
4.打盖时要站在上风侧,防止烧伤。
5.打盖的铁钩必须有横梁,立火道内不准掉入任何铁物。
6.不许坐在导烟车轨道上休息。
7.不许从炉顶向炉下扔东西以免伤人。
8.下大雨、大雪,刮大风时,不能测温。
9.要会使用防水、防毒工具。
10•煤气区域工作时。
如感到头晕、眼花、呕吐、四肢无力等情况,应立即退出现场,到上风侧空气新鲜地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