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亲爱的老师朋友们:你们好!今天非常荣幸由我来和大家一起来进行数学课的交流,同时也深感惶恐,恐怕耽误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反思及对策一、现状与反思现状之一:重视教师如何教,忽略学生如何学。
现象:“如何教?怎样教得好?如何讲?怎样才能给学生讲懂?”——专家、研究人员。
“今天这节课讲得好?讲得太精彩了。
”——教师。
“那个老师的书教得好?”——家长。
“传道、授业、解惑”——古人“除讲授法外,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动手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调查结论:100%师生习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且从来都是这样做的。
关注学生怎样学的?怎样重视学生的学?十分薄弱。
现状之二:重视教师如何教,忽略学生如何学。
关于学生如何学,存在三大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数学知识学生难以学会,自主学习适合初中学生,不敢让学生去自主学习,不相信学生是能自主学会的。
误区二:针对学生的错误往往不究错因,不探学法,不了解学生学的真实状态,给出一个简单的定性评价“错误”,不察觉学生是有思想方法的。
误区三:把成人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未研究学生已形成的认知结构,不关注学生自己接受知识的方法与模式。
现状之三:重视学生做题训练,忽略学生学习基本功训练。
现象:学生忙于做题,教师忙于讲题。
据统计,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实验教材以6册为例,共编《练习》25个,练习题194道,最多一个《练习》16题,编《例题》36道,《做一做》题目43道,题目总数273道;学生练习册共编《练习》27个,练习题204道。
此两类作业生均每个学习日约需完成5题。
现状之四:重视学生做题训练,忽略学生学习基本功训练。
学生学习数学必须的基本功训练不够,具体体现在:一是不会倾听。
学生普遍不会听他人发言,不会听老师讲课。
如果你说一句话让学生马上复述,能复述个梗概的不到一半,尚不知老师说的是什么的人不低于5%,能去想老师话的含义的人不到5%。
此现象小学低年级更为突出,语言没有激情的教师较为突出。
倾听同学发言的学生更少。
学生不会听,他怎么会想。
这与老师不重视对学生倾听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有关。
现状之五:重视学生做题训练,忽略学生学习基本功训练。
二是不会说数学。
数学课堂学生只能算数学、看数学、意会数学,但说起来却很吃力,回答问题大多声音小,不敢说,怕说错,或者根本不说,只能跟着他人随声附和,或者进行两个字答问“是、不是、对、不对”,或者接老师的下句,至于数学说理基本是教师包办代替。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责任在教师,老师要多研究说数学的问题,说数学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是书面语言,还可是动作表演,或者实物展示等等,多给学生多样化表达的机会。
现状之六:重视学生做题训练,忽略学生学习基本功训练。
三是数学阅读呈“零阅读”现状。
“孩子做应用题时不会分析,给他读几遍题,他就会了。
”――家长语;“有些应用题无论怎样讲,学生就是不会,而在指导学生反复读题后,他们较容易就理解了。
”学生普遍缺乏数学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研读课本、阅读作业、钻研教材几乎全是老师的事,如作业要求、题目标题,基本全是教师包办(一二年级更这突出),学生做题靠等,基本不去想,学生只求听懂课、会做题,对于数学课本仅当习题集用。
对老师布置的一些课外阅读任务,如阅读预习,学生也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根本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更不说在阅读中要有所感悟、在感悟中有所发展和创新。
现状之七:重视学生做题训练,忽略学生学习基本功训练。
动手动作行动方面的训练少。
如小学一年级学生翻书到指定页码、手指要求的题目、从书包中拿出指定的书;合作学习分发学具、弄清合作要求、开始行动等小环节的训练往往难到位,以至出现学生课堂上动作不熟练,耗时较多。
至于独立性要求更高的动手操作、图形拼摆、折叠剪等,学生更是不熟练、动作慢、难达意。
现状之八:重视学生做题训练,忽略学生学习基本功训练。
五是评价训练少、点评不到位,评价用语太少难达意。
“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之后,老师必须要有一个总结”(史宁中语)——《人民教育》但现实是师生评价的高频用语是“对吗?真好、错的、真笨、马虎、算不来”,很难准确击中学生出错的要害,学生始终处于蒙懂状态,找不到或找不准症结,或找到修法及修正思路。
现状之九:重视集体包装,忽略个人用功。
(一)时兴“集体智慧‘磨课’、同课异构”,但个人用功不够。
(二)依托“网络下载、复制粘贴”,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一定要个体多用功,把功用在钻研教材上,找准知识点、重难点、关键点、拓展点、盲点、生长点,激活课堂的灵感;把功用在研究教法上,转变自己的角色,思考如何点拔的问题;把功用在研究学法上,研究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
现状之十:重视教参教案书,忽略教材挖掘解读。
现象:现今,教师极为幸福,有教参、有示课例,有备课资料书。
教师钻研教材的少,钻研备课教案的多,有的甚至上课基本把教材当习题集,练习册,主要靠用现存教案上课,老师没有读教材的习惯,没有看教师教学用书的习惯。
对教材解读挖掘力度不够。
具体体现在:一是忽略教材的深度挖掘。
二是忽略对学生解决教材习题的思维方式进行挖掘。
三是忽略对教材非式举例的挖掘。
二、方法与对策策略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促进交流互动高效。
合作法则。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已被世界上许多普遍采用,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近年来,合作学习已逐步成为高效课堂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成为高效学习的有效载体。
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这种形式能促进孩子们自己想问题,能帮助孩子积累思维的方法和经验,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平台,弥补班级汇报中人数不能太多的弊端,确保了学生参与的权利。
二、方法与对策策略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促进交流互动高效。
交流法则。
交流是暴露思考状况和锻炼语言表达的最好载体。
交流前,老师要多巡视,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起点和代表性的盲点、误点;交流时,选取有特点的统一展示,让学生说理,说自己的想法,对“亮”要鼓励,对“错”的要感谢,通过交流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特别不要放过错的思考过程),这样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多元思维。
交流后,要进行恰当地点拔、归纳和评价,这样才能形成知识网络。
二、方法与对策策略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促进交流互动高效。
关于合作学习问题。
《中国教师报》(互助条件),同质结对(对学),异质帮扶(分层、梯度)”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划分。
1.划分原则。
“组间同质(均衡、公平),组异质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六至九个小组。
每个小组就相当于一个“小班”。
调、排)2.划分数量:既类似于分平行班一样,按照认知水平、3.小组划分操作办法:六步分组法(荐、演、定、分、二、方法与对策策略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促进交流互动高效。
4.学习小组建设(1)小组文化建设①由组长组织成员讨论制定有特色的组名、组训、组规、口号、组徽、组歌等,并制作成小组文化标识牌,激励每一个组员。
②根据班规制定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③由组长负责组织每周一次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④班组课程的建设。
比如高效课堂下的班级管理、小组学习、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课程)、社会实践等等。
二、方法与对策策略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促进交流互动高效。
4.学习小组建设(2)小组综合培训①组长培训:明确小组长的职责和作用,提高小组长的能力。
值周班长:负责统计每组每天的得分记录,清洁、纪律情况得分;负责组织学习小组长评出每周的“最优学习小组”、“展示之星”、“点评之星”、“置疑之星”等。
学科班长:负责监督各学习组长的自主学习的批阅情况,将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典型导学案报告给老师;负责主持学习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各小组的合作探究、小结课、评出每节课的最优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长:检查、批阅自主学习;组织好每节课的课堂自学、讨论和展示;帮助B、C层同学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负责本小组作业收交。
常务小组长(副组长):监督各项班规的遵守情况,记录好每天本小组的《积分记录》,负责本小组的清洁、纪律。
二、方法与对策策略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促进交流互动高效。
4.学习小组建设(2)小组综合培训②组员培训在全体学生中树立“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合作学习观念。
关注学困生的表现。
树立“展示者无错”的观念。
采取捆绑式评价。
二、方法与对策策略一: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促进交流互动高效。
5.学习小组评价①小组综合性评价。
如评选出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最佳记录员、最佳协调员、最佳评价员、最佳监督员、质疑之星、展示之星、自学之星、对子帮扶之星、合作之星等等。
②激励性评价。
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驱力。
③即时性评价评价时间:周一到周五,共计五天。
④红黄绿牌评价。
如:红色表示“完成”,黄色表示“疑问”,绿色表示“正在进行”。
二、方法与对策策略之二:重视自主学习方式的践行,促进思维课堂的形成。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基”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基本活动体验,提出了注重“过程”中的教育,提出了“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课堂要教给学生智慧、培养孩子的能力和素养、发展他们的潜能,要求教师脑袋里一直要想如何引导孩子们去思考,如何引导孩子们形成多元的思维方法。
而“四基”中的后“两基”,即基本思想与基本经验是个隐性的东西,光靠教师讲是不行的,必须自己感悟,是悟出来的东西,不是听出来的东西,也要求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教会学生想问题,这是最核心、很重要的事情,也是新课程修订稿的根本转变。
老师要相信学生行。
要想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多开展这方面的训练,特别是数学预习方法的训练。
二、方法与对策策略之二:重视自主学习方式的践行,促进思维课堂的形成。
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基本性质》的问题卡预习容教科书第45页及相应习题1、阅读教材第45页,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的基本性质”中最核心的词是哪几个?这几个核心词你是怎样理解的?请举例说明。
2、比的基本性质中有“0除外”之规定,请你给出“0除外”的理由?3、阅读教材第46页,教材中提到一个概念“最简单的整数比”,举例说说“怎样的比才算简单?”、“怎样的比才算最简单?”、“怎样的比才是整数比?”、“除整数比外还有什么样的比?”4、根据例题的提示完成课本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