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选用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品味文章语言,掌握解说词的文体特点。
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二)能力目标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写作特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解说词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勇于发现真理的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掌握解说词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这一句子,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二)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引导学生从相关的说明材料逐步掌握解说词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文体介绍,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在课文分析中把握解说词风格特点。
(一)导入1.正文导入(播放宇宙视频导入)你们知道太空有多少星系、恒星和行星吗?你们知道最远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你又是否知道彗星为什么拖着尾巴呢?天文奇观对我们充满着诱惑,宇宙的奥秘等待我们人类用智慧去不懈探索。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所写的一部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宇宙的边疆》2.作者简介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的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 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利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接》《宇宙》《布鲁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学生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和相关的宇宙知识)3.文体介绍解说词是说明文的一种,平时我们看的系列片当中所穿插的文本介绍就是解说词。
具体地说,解说词,是对事物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 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叙,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起到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附中校园解说词例子,初步感知解说词大意)那么,这一文体有何特点呢,我们将会在课文的分析中再做具体介绍。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1.学生交流,把握大意(1)易错字词川.流不息(穿) 辽阔无垠.(yín) 广袤.(mào)旋.涡 (xuàn)(漩)奄奄..一息 (yǎn) 甲烷.(wán)(2)这篇解说词主要们解说了什么?----是一篇讲述关于宇宙探索问题的科普说明文。
作者以严谨而又不失形象的语言向人们展示了宇宙的组成部分,引发我们对浩瀚无垠和神秘莫测的宇宙进行思考,激发人们探索宇宙的强烈欲望。
2.初读课文,把握情感基调(学生朗读课文开头名言, 初步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三)再读课文,领悟内涵(学生分组探讨)1、结构分析(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边看边找出作者分别解说了宇宙的那些组成部分。
)(1)理清思路,概括要点。
(板书)宇宙→ 星系→恒星→ 太阳系→ 行星(1-6)(7-11)(12-14)(15-16)(17-18)(有同学认为15--18段主要讲的是太阳系,应该合为一个部分,因为不论是彗星、行星,还是地球,都隶属于太阳系。
同时也有些同学认为应该把最后的两段划分出去,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于我们而言是最重要的,所以,把地球单独列出来也是无可厚非的。
这两种分法都行,划分段落只是梳理文章的一种手段,重点在于对内容的理解。
那么,为了方便解说,就按五个部分来分析课文。
)(2)(说明顺序有哪些?时间、空间、逻辑)那么,从说明顺序上看,你们认为本文采取的是什么顺序?答:本文采取了空间顺序(3)这种说明顺序的好处◇问题: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从地球写到宇宙呢?①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
②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
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③生活在宇宙中的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内容分析(理清了文章脉络之后,接下来,我们按照之前的段落分析来逐步深入文本。
)Ⅰ第一部分(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1~6自然段。
(2)这部分主要是说什么?(“探索宇宙的奥秘”)那么,宇宙有什么奥秘?探索宇宙的奥秘有什么意义?我们又将如何去探索宇宙的奥秘?(请同学们顺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观点。
)答:文章的第一段提出了,探索宇宙奥秘是让人心情激动的事情。
紧接着,第二段便指出了探索宇宙奥秘的意义:不仅能令人兴奋,而且提醒我们,甚至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再往下,第三段便提出了我们再探索宇宙时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的观点。
而第四段则进一步论述探索宇宙奥秘的意义:我们对宇宙的认识还很肤浅;我们来自宇宙,我们渴望遨游宇宙。
(3)分析第五和第六自然段,复习说明方法。
第五段说明宇宙距离的量度单位,不能再用米和英里来衡量,而应该用光速来量度距离。
看下一句话,“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太阳离我们8光分。
”这句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做比较。
通过这些说明方法,抽象的概念显得平易通俗)同理,找找看第六段又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作者运用对比,举例子,列数字来说明,宇宙真空所占的体积远远大于天体所占的体积。
)(4)(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文章的1—4段运用的是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而五六两段又是属于说明。
既然解说词属于说明文,那么,)这些大段的议论和抒情,是否干扰了对宇宙的说明?如果不会,那么,这些议论和抒情又有什么作用?①作为电视片的解说词,不仅要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客观构成和相关知识,还要表达人类对宇宙的主观认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这样才能感染观众,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兴趣。
所以,议论和抒情不仅没有干扰介绍,反而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②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 1.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和宇宙,以及人类探索宇宙意义的认识。
2.可以更好的感染观众,激发观众对宇宙的兴趣。
●通过刚才对文章第一部分的解析,我们了解到,那些议论和抒情的句子能够激发读者对宇宙的兴趣,这些就是情理的拓展。
此外课文中第五段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等补充性说明,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这些就是知识的拓展。
(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本文解说词的第一个特点,请一个同学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解说词的这一特点)①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知识、情理)●虽说解说词补充和增加了许多内容,但能不能游离主题,面面俱到呢?当然你不能。
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的物关键。
由宇宙到人类,紧扣文章主题。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解说词的第二个特点。
②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板书)Ⅱ第二部分(1)分组讨论学生以12组学习小组组为单位,第1~3小组讨论星系;第4~6小组讨论恒星……每个小组归纳一下你们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按照“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这之后派代表发言。
①第一组:解说对象(星系,包括星系群和子星系);特点(形状各异);为什么这样说?(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以及行星等构成的);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点)②第二组:对象(恒星)特点(多样)为什么是“多变”或“多样”?(存在的形式是多样的:大小,色彩,年龄不同)。
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宇宙中的恒星..及其特点)③第三组:对象(太阳系);特点(巨大的重力,巨大的“热能” );原因(15段“包围着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慧核;引力作用,太阳热蒸发雪球——慧尾。
”)④第四组:对象(地球);特点(蓝色、生命);为什么(氧气、海洋、森林、草地);概述(我们的星系及地球)●从刚才的结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请一个同学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解说词的这一特点)③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有相对的独立性。
(板书)总结:通过之前的分析,我们得出本文的解说词有以上三个特点,此外,解说词还具有其他文中所没表现出的特点,例如,解说词离不开画面,是画面的补充;精彩的解说词充分张扬作者的个性,展示作者的才华等。
大家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要把握好解说词的这些特点。
知识迁移:(视上课时间安排)◇课文错误地将“冥王星”归入行星行列,“九大行星”只是历史上流行的一种的说法,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在2006年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将冥王星划为矮行星,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
——作者生活的时代——真理不是绝对的,会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断质疑,勇于探究。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析课后把握解说词语言,传达作者人文情;提炼说明文信息的方法指导,课堂练习解说词写作。
导入: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解说词这一文体及其特点,这节课,我们将来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探讨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1.语言赏析◇教师示范: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
我们的探...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索才刚刚..开始。
赏析:①首先,找出这一句子中,你认为用的严谨准确的词。
(“可能”表达很有分寸感,“只是”,“而已”“才”“刚刚”用词准确,有尺度,足见人类宇宙探索之长路漫漫。
)②对这句话的理解。
(宇宙间可能到处存在着生命,而我们依据目前的科技,仍没有发现怎样才能探测他们的存在,虽然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已取得了丰硕的出乎意料的成果,但这也仅仅是一个起步。
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学生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课后习题句子(1)从宏观来看,人类所关心的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
理解:人类对宇宙来说,是渺小甚至微不足道的。
(2)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
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本能的,是人类拥有智慧而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人类拥有未来的希望。
(3)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