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补色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互补色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分类号:密级:U D C:编号:中国美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论文名称——分题目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称) *** 副教授申请学位级别文学学士专业名称综合设计系****专业论文提交日期 2015年4月18日论文答辩日期 2015 年 4月21日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中国美术学院 2015年6月答辩委员会主席 *** 教授2015年4月21日中国美术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已经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中国美术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中国美术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随着现代市场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加强产品的包装色彩设计,重视消费心理和设计美学的结合将成为商品能够抢占市场的主要途径。

儿童包装在食品市场份额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其食品的包装颜色也是最为绚丽多彩的,这都与色彩设计方面的运用具有紧密的联系。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分析法对互补色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对互补色的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研究了包括共性元素法、沟通边界法在内的互补色应用方法,并着重就红绿对比、蓝橙对比、黄紫对比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作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互补色;儿童食品;包装AbstractWith modern commodity market economy continues to develop, market competition has become even more intense, enhance product packaging color design, attention to design aesthetics combined with consumer psychology and will become the main way commodity markets can seize. Children in food packaging occupy a large part of the market share, and its food packaging is the most gorgeous colors, which have close ties with the use of color design. In this paper, the complementary color in children's food packaging applications have been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complementary colors elaborate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to study the complementary color elements, including common law, communication boundary law, with an emphasis on red and green appropriat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contrast blue orange, yellow and purple contrast in children's food packaging made.Keywords:complementary colors; baby food; packaging1 前言 (5)2 互补色的运用方法 (6)2.1共性元素法 (6)2.2沟通边界法 (7)3 典型的互补色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8)3.1红绿对比 (8)3.2蓝橙对比 (10)3.3黄紫对比 (11)总结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1 前言互补色通常也被称之为补色和余色。

通常是两种颜色之间互成补色。

他们在色相图中通常称对称角分布,在几何学中也将他们称之为补色,互补色就是由此而得名的。

互补色之间成对比关系,他们的色相是所有的颜色中最为强烈的,所以,这也就从客观上增加了他们对比的鲜明度。

从三原色的关系上来看,互补色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原色和其余两种原色所产生的对比关系,一般来说互补色只有三种,他们是蓝和橙、黄和紫、红与绿。

通过互补色的配对,可以使得色彩的对比产生鲜明的刺激作用,人的诗句应为获得较为强烈的吸引力而得到满足。

互补色在并列的时候,会引起激烈的对比色觉,通过两种色相的对比,会使得红色更加的红,而绿色更加的绿。

例如将互补色饱和度降低,就能趋于调和。

歌德在《色彩论》中曾经说过:“当我们的眼睛在看到一种颜色的时候,会做出相应的行动,再次基础上,会自发的或者是必然的形成另外的一种颜色,这两种颜色一起构成了色轮的总和。

”这可以被看成是互补色之间的关系,而伊顿则认为:“互补色之间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提前,我们只有遵循了这个规则,在视觉上才能够做到平衡。

”互补色通过他们之间强烈的对比来改变其本身色彩平淡单调的问题,可是如果处理不好和容易造成生硬、刺激、杂乱的弊端。

每种色彩只有一种互补色,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简单说明。

当我们的双眼在长时间的盯着一块红布的时候,如果我们迅速的把眼光从红布上移开,到一块白墙上面,视觉的残象就会使我们感觉白墙变成了绿色。

这种视觉上的残象表明,人的眼睛会通过将一种互补色作为调剂来获得自己的平衡。

同时,有些作品的画面色彩较为单调,并且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画面对于色彩的布局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视觉对于补色平衡的要求。

图1 约翰内斯·伊顿色相环2 互补色的运用方法2.1共性元素法在两种颜色或者两种以上的颜色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中的时候,这两种颜色就会在双方的映衬下而变得更加的鲜艳、光亮,尽管能够产生一定的画面效果,但是很容易产生视觉上的疲劳。

此时,如果在画面的所有颜色中都混入同一种颜色,那么就可以很容易的改变原来颜色的色相、纯度、明度,使得具有强烈刺激的各种颜色之间能够稍微的缓和。

随着其共性的因素的增多,调和感也逐渐增强。

这些共性元素主要包含:相同的有彩色、相同的灰色、相同的黑色、相同的白色。

互补色之间的搭配,可以使画面变得活跃,加强对比度,同时各种互补色颜色之间都呈现出不同的明度变化。

在有彩色中,明度最低的是紫色,而明度最高的则是黄色,在二者之中加入不同量的白色和黑色就可以改变黄色和紫色原来的明度,从而能够达到视觉和谐统一的目的。

例如图2中所示的日本饼干包装,他将色彩明度的和谐统一作为基础,在互补色的对比的前提下,使用适当的中间颜色来进行调和,从而使得整个画面色彩的平衡度得到了提高,在增强色彩明度的同时进一步的体现了食品的健康和美味。

图2 日本饼干包装2.2沟通边界法在使用无彩色的时候,将无彩色称之为中性色,其主要包含的色彩包括金、银、灰、白、黑。

这是针对于有彩色而言的,其中的任何一种颜色和有彩色之间的任何色调进行搭配都是调和的。

因此,在对包装设计进行配色的时候,当两种颜色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的时候,通常会采用无彩色消色的方法来达到其相互调和、连接的效果。

在互补色和对比色之间加入金、银、灰、白、黑中的任何一种颜色,或者是互补色的中间色或者是对比色,例如在红绿之间加入黄色,黄色和紫色之间加入蓝色等,运用色带、包边线以及色块间隔的方式,将其作为两种颜色之间的缓冲,从而能够大大缓解互补色和对比色之间的强烈对比,使得配色达到调和的目的。

间隔线的线条粗细根据色块和画面的大小来决定。

随着勾线的变粗其色彩也逐渐变得单纯,其同一的促进力量也就越大,产生的调和效果也越明显。

图3 日本糖果包由图三中可以看出,在将黄色和紫色之间的对比作为主色调的前提下,用白色镶边的方式,不仅可以调和整个画面的色彩,并且能够起到对主体作用进一步强调的效果;此外,可以在他们中间加入这两个补色的中间色,能够缓解对比色和互补色之间的生硬、单调的感觉,从而能够让整体看上去更加的和谐,3 典型的互补色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应用3.1红绿对比从色相环中我们可以看出,红色和绿色是一对互补色。

古语说:“红花还需绿叶衬”,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色彩中,红和绿是绝配。

在实际生活中,红色和绿色也经常是同时出现的,并且把它们放在一起的效果十分的夺目、耀眼。

红色和绿色之间的对比性除了因为他们是互补色意外,还具有一定的明度相似对比关系。

红色在所有的色彩中是色彩最为强烈的。

透过红色我们可以感觉到强烈的刺激感,采用红色作为进取的颜色能够很好的激发人们的情绪,提升人的欲望。

在很多餐厅的桌面上,经常会发现一些鲜红的玫瑰,他的作用就是用来烘托气氛。

并且,红色也具有容易和其他的色彩之间相调和的性质。

在消费者的严重,经常会将红色想象成为一种有档次、有品位并且还具有葡萄酒香甜味道的颜色。

对于儿童食品包装来说,红色多用于香甜、香辣等具有浓烈香味的食品包装上,能够强烈的刺激人的味蕾,从而使得消费者能够产生购买的欲望。

例如图2中所示的旺仔牛奶的包装,整个包装的主色调就是红色,把一个卡通、可爱的旺仔形象作为其核心的图案,这个商品从外包装就能让人感觉到里面牛奶的香甜,从整体上给人们一种香味浓烈的感觉。

图2 旺仔牛奶包装绿色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会见到的一种颜色,他也是饮食中经常会出现的色彩,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吃到的菠菜、油菜以及生菜等这些蔬菜都是绿色的,因此,绿色在儿童食品的包装中也经常会被用到,是一种绿色食物所必然选择的颜色。

绿色会出现在设计的各个角落,其本身具有中性色彩的特征,根据消费者的心理多样性和兴趣度的不同,可以同时进行多种样式的配色。

但是在食品类的外包装上一般不会出现橄榄绿,这是因为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国地摊上经常会采用橄榄绿作为其标志性的色彩,所以到现在消费者对于这种色彩还是比较排斥的。

图3 苹果脆包装因为绿色代表健康、新鲜、无污染,同时还具有促进食欲的效果,所以消费者较为喜欢绿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