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风险及其对策研究摘要:跨国并购,它尤如一把双刃剑,给我国经济带来双重影响,跨国并购既能增强东道国自身的综合实力,同时也可能危害甚至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因此必须防范跨国并购带来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了跨国并购的含义,并从产业安全方面的风险、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和我国民族经济被扭曲风险三方面着手,以求解决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之法。
关键字:跨国并购;风险;经济安全The searching on the cross-border M & A and the country's economic security issuesAbstract:Cross-border acquisition, it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to bring the two impacts to our economy, to some extent, even to threaten the economic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and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are getting closer and closer.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can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host country itself, but also may endanger or threaten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it is necessary to guard against the risk brought about by the cross-border acquisition.Key words:Cross-border acquisition;risk;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跨国并购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跨国并购活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世界上各大型跨国公司的决策,影响跨国并购国和东道国的行业经济,影响着全球经济的格局,所以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如果跨国并购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将可能会给企业、国家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对跨国并购风险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①有利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为的进一步成熟。
企业并购的动机来看,最主要的就是获得利润的最大化。
许多企业在利润的诱惑下,在对并购整体风险缺乏判断和防范的情况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因而,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找出有效防范的措施,从而促进企业并购行为理性化、科学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②有利于推动企业跨国并购的内外部环境建设。
并购微观风险主要由于企业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即内部环境造成的。
通过风险研究可以帮助企业对治理结构、运营和决策机制进行改良,以便提高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
企业跨国并购还受到政策、法律法规和融资途径等政府因素的影响,所以对跨国并购的风险研究还有利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外部环境建设。
并购不仅仅是并购双方两个企业之间的简单问题,还依赖于政府提供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目前尚处于并购活动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条件都不算很成熟,尤其是在跨国并购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本文正是针对这个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基础上,希望研究出适合我国企业跨国的风险识别、度量和防范的方法,为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现状发达国家的企业并购已经有了百年的发展,他们的跨国并购活动也比中国企业早,所以有比较完善的跨国并购风险防范体系。
我国的跨国并购发展较晚,随着并购活动的增加,也出现了并购失败的案例,国内也开始了对跨国并购风险和防范的研究。
例如:在银行跨国并购成本受益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银行跨国并购各个阶段所存在的风险,分析了银行跨国并购合理的一面,同时指出了只有成功地规避银行跨国并购各个阶段的风险,银行跨国并购才能取得成功(庄乾志,2005)。
而且跨国并购活动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风险,要有相应的对策合理防范(胥朝阳,2004)。
在实施跨国并购风险防范的原则上和在选择目标企业、资产评估、财务三个方面的风险上,也要重点防范(张子刚、程志勇,2004)。
在并购前、并购中和并购后三个阶段,跨国并购也是存在着不同的风险,要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徐振东,2005)。
我国的企业并购风险研究还不完善,有的研究虽然从理论上分析了跨国并购的风险,但是缺少实际的防范措施;有的文章虽然从定性上分析了企业并购风险,但是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更多的文章虽然分析了影响企业并购的因素和解决措施,但是并没有对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深入研究。
对企业并购风险的研究除了定性分析和必要的定量分析,还比须有一套完善的可以实践的操作体系,这样对实践才有指导作用。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本文的论题是跨国并购方面的风险及其对策,其目标在于使企业和国家及时规避风险,持续稳定地、健康地发展。
本文使用规范分析的的研究方法,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文首先对跨国并购进行了定义,并从产业安全、国有资产流失和我国民族经济被扭曲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因为跨国并购而产生的一系列风险和问题。
最后,根据跨国并购产生的一系列风险和问题,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及解决对策。
二、跨国并购的含义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活动的股份收添下来。
外国投资者兼并或收购东道国现有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从而取得对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
跨国并购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方式,基本含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跨国并购是国内企业并购的延伸,是企业间跨越国界的并购活动,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其中“一国企业”是并购企业,可成为并购方火进攻企业,“另一国企业”是被并购企业,也叫目标企业。
这里所说的渠道,包括并购企业直接向目标企业的投资,或通过目标国所在地的子公司进行并购两种形式。
这里所指的支付手段,包括支付现金、从金融企业贷款、以股换股和以股票换资产等方式。
三、跨国并购带来的风险分析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全球化所带来的问威胁着国际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吸引了全球的眼球。
自加入WTO 后,我国企业面临着来自外国企业和国内同行其他企业的双重激烈竞争。
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国际资源,中国企业只有积极实施跨国并购的战略,才能应对外界的挑战。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趋势方兴未艾,但要面对产业方面的风险、国有资产流失风险、民族经济被扭曲风险等多方面的挑战,我们应该要全面地分析这些风险,以便寻求更好的解决之法。
(一)产业安全方面的风险1、破坏我国产业布局任何一个生态体系在经过漫长的演化后,最终都会达到一个最适合体系发展的稳定状态,对经济产业来说,也是一样。
而当一个外来企业闯入一个稳定的甚至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产业结构时,就像是外来物种进入了缺少天敌的生态环境。
在自然界,外来物种改变甚至消灭了原有生态体系的例子屡见不鲜。
而在经济体系中,外资通过并购控制行业重点企业进而影响、控制整个行业的例子也屡有耳闻。
外资并购行业重点企业,不仅是单个企业个体环境的改变,它实际上影响了企业所处的整个产业的生态系统,使整个产业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并威胁到同行业中其他中国企业的生存。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齿轮加工的重点企业,也是具有强大军品生产能力的军工生产企业。
在其与外资公司的合资意向中,外方将控股70%。
合资后,杭齿的三大产品及相关技术、设备、人员全部进入合资公司,杭齿不得与合资公司形成同业竞争。
也就是说,通过合资,杭齿将失去其多年积累起来的三大产品相关的自主开发能力。
杭齿是造船、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汽车、军用车辆等企业的上游产品供应企业,同时也是冶金产品和机械加工设备的下游用户。
杭齿失去了自主开发能力,不仅仅是我们丧失了一个用户和一个供应商,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失去了一个可以掌握“核心技术”的组织平台。
企业并购,尤其是行业重点企业的并购,现阶段已经不是某个企业的个体问题了,如果我们从产业布局的角度来分析产业安全,任何一个局部出现的问题,都会波及到其他方面以至整个产业。
2、将我国企业扼制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跨国公司对并购企业的控制,已经从初始阶段主要是利用股权、技术和设备等因素,发展到现的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上谋求全面实施控制。
在许多工业领域,我国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加工组装环节,是制造加工工厂。
我国装备制造业虽然规模较大,但是由于缺少核心技术优势,大量成套设备仍要进口。
如果我们的一批优势企业再不断被并购,那么,我国装备制造业将长期被锁定在产业分工格局的低端。
无锡威孚集团,原中国发动机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不仅拥有广泛的营销网络,而且具备一定的人才储备和技术开发能力。
企业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利润、利税,各项指标均为行业前茅。
在与博世公司合资成立威孚博世公司后,博世公司占合资公司67%的股份,威孚集团占33%。
合资以后博世将不在中国生产欧II以下的产品,欧III产品由合资企业生产,而威孚集团只准生产欧II以下的老产品,不许生产欧III及以上的新产品,合资使这个原行业内的排头兵企业,失去了欧III产品的开发与生产资格;而且使企业的主要研发力量进入了合资企业。
威孚想通过合资得到新技术的初衷不仅没有实现,反而还失去了原有的研发队伍,在被博世前堵后断的包抄下,丧失了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能力。
3、弱化我国产业竞争力世纪经济论坛日前公布的2006—2007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大陆全球竞争力排名在第54位,去年是第49位。
自2002年以来,中国大陆一直在后退。
先是2002年的第33位,2003年掉到了第44位,再到2004年的第46位,2005年的第49位。
行业骨干企业是产业竞争力的代表。
主要行业的重点企业被大量并购,将会使我国竞争优势转移、竞争资源流失,不仅是削弱我们的竞争力,还会增强对手的竞争力。
外资并购后,跨国公司取得了企业的经营决策权,把握着企业的技术、科研、销售等。
他们大多只保留企业的技术人员,或在投资当地招聘,“挖”走当地最优秀的人才。
这样,外资并购大大削弱了国内企业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造成我国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