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年重庆一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年重庆一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重庆一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題(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春节文化在海外掀起“中国风”,中国节日已成为入境游的新亮点,下列习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贴春联B.放鞭炮C.包饺子D.挂灯笼2.(2分)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A.乙醇汽油用作汽车燃料B.氯化钠用于配制生理盐水C.不锈钢用于制作炊具D.银常用于制作家庭电路的导线3.(2分)下列做法主要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汽油去油渍B.稀盐酸除铁锈C.洗涤剂去油污D.自来水冲洗泥沙4.(2分)将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A.氢氧化钠固体B.硝酸铵固体C.浓硫酸D.氯化钠固体5.(2分)近日,抖音上一段“可乐灭火”的视频在网上疯传,消防员猛力摇晃可乐瓶后,打开瓶盖,可乐从瓶中喷射而出,将火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乐能喷射而出,是因为压强发生了改变B.消防员猛力摇晃是为了加快二氧化碳的逸出C.电器起火时也能用“可乐灭火”D.“可乐灭火”不能完全代替灭火器6.(2分)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对乙酰氨基苯酚(C8H9NO2)是速效感冒胶囊的有效成分之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乙酰氨基苯酚是一种氧化物B.对乙酰氨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1C.对乙酰氨基苯酚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对乙酰氨基苯酚含碳、氢、氮、氧四种元素7.(2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将饱和石灰水加热后,溶液变浑浊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黄色固体C.高温下,将一氧化碳通入四氧化三铁固体中,红色固体逐渐变黑D.将铜丝插入硝酸铝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8.(2分)下列关于金属的描述错误的是()A.金属大多为电和热的优良导体B.常温下金属均为固态C.人类使用金属由早到晚顺序是铜、铁、铝D.金属大多有延展性9.(2分)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溶质只能有一种,溶剂可以有多种B.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固体物质C.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D.溶液的质量为溶质和溶剂质量之和10.(2分)下列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A.将黄铜片和紫铜片相互刻画,可以比较二者的硬度B.要将硝酸钾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可用降温结晶法C.配制100g 10%的硝酸钾溶液,取水时仰视读数,则配得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D.向有少量碘的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汽油,能说明溶解能力与溶剂种类有关11.(2分)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饱和溶液一定是溶剂质量为100g的溶液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C.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可能不饱和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12.(2分)下列除杂(括号中为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CO2(O2)﹣﹣通过灼热的Cu网B.C(Fe)﹣﹣加足量稀盐酸溶解,过滤C.CO2(CO)﹣﹣点燃D.Fe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铁粉,过滤13.(2分)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和反应类型表述都正确的是()A.2Ag+2HCl=2AgCl+H2↑置换反应B.4Fe+3O22Fe2O3化合反应C.C2H5OH+3O22CO2+3H2O 氧化反应D.CO+CuO Cu+CO2置换反应14.(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某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则该温度下A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0%B.B物质的溶液恒温蒸发10g水,析出lg晶体,则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gC.某温度下,向100g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lgC,该溶液质量仍为100gD.将D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15.(2分)将5g固体M分别投入到盛有不同温度下1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均有固体剩余,数据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个烧杯中的溶液均为饱和状态B.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为:Ⅰ>Ⅱ>ⅢC.20℃时,M的溶解度为20gD.将I、Ⅱ两个烧杯中的溶液,分别升温至40℃,此过程中,析出的固体质量相等16.(2分)如图表示的是一定质量的Mg、Fe分别与两份酸充分反应,下列情况一定不符合该图象的是()A.X为Mg,Y为FeB.质量相等的稀盐酸与过量的Mg、Fe反应C.过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与质量比为3:7的Mg、Fe反应D.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均相等的稀盐酸和稀硫酸与过量的Mg、Fe反应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0分)17.(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氯化钠溶液中的微粒有;(2)两个铁离子;(3)实验室制取氢气;(4)铝制品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的原因是。

18.(4分)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有(填序号)①双氧水②碘酒③白醋④液氧⑤泥水(2)波尔多液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杀菌剂,成分中含有硫酸铜。

有经验的农户不会用铁桶来盛装该农药,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某同学欲采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置100g 5%的氯化钠溶液,涉及以下实验步骤:①溶解,②计算,③称量和量取,④装瓶贴好标签。

配制上述溶液,实验步骤的顺序为(填序号)。

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19.(4分)高铁为人们出行带来方便。

2018年1月25日,重庆西站和沙坪坝站高铁正式运行,将川、渝、黔三省连为一体。

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钒钢用于制造高铁的铁轨,它属于(填“纯金属”或“合金”)。

(2)部分乘客选择方便的自热米饭,内有主要成分为氧化钙的发热包,加水混合后放热,几分钟后米饭即可食用。

发热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高铁酸钾(K2FeO4)是高铁列车上常用的“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4K2FeO4+10H2O=4Fe(OH)3↓+8X+3O2↑,则X的化学式为。

(4)高铁制造常用的金属有铝、铁、铜等。

要比较上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设计可行的是(填序号)。

A.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氯化铝溶液中B.将铝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C.将铝丝和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D.将铝丝、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20.(4分)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不同压强下,气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图中P1对应的压强为101KPa,则P2对应的压强为(填序号)。

A.大于101KPaB.小于101KPaC.无法确定(2)图2中M点的意义为。

(3)图3表示10g丙配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图象,其中X的值应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1℃时,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t2℃时,将130g丙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170gD.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21.(4分)竖炉炼铁是一种重要的炼铁方法,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赤铁矿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竖炉内进行的反应:a.还原反应室内(任意选择一个)。

b.燃烧室内。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加入的铁矿石要进行粉碎,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和提高原料利用率B.该工艺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高温尾气(CO2和H2O)和CH4C.燃烧室内进行的反应为炼铁提供了大量热量D.竖炉炼铁得到的产品为纯铁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22.(4分)对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实验均利用到对比思维。

(1)实验一是用于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有关。

(2)实验二中,通过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可得出物质燃烧与有关。

(3)实验三中,甲乙两瓶内装有等体积的CO2,甲瓶加入少量水,乙瓶加入等体积的NaOH溶液。

乙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若只通过乙瓶产生的现象,(填“能”或“不能”)得出CO2能与NaOH反应。

23.(7分)实验室有一包固体铜的样品粉末,其中可能混入了锌、铁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这包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确定样品成分(1)提出猜想猜想1:样品为铜、锌猜想2:样品为铜、铁猜想3:样品为铜、(填名称)(2)用磁铁靠近该样品,观察到(填“有”或“无”)固体被吸引,则猜想1不成立。

(3)要继续证明该样品成分,另取样品少许于试管中,应加入的药品为(填序号)。

A.硝酸镁溶液B.硝酸铝溶液C.硝酸锌溶液D.硝酸亚铁溶液观察实验现象,最终确定该样品为铜、铁混合物。

实验2﹣﹣样品性质探究:将该样品与过量的硝酸银溶液混合。

经实验测定、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序号)。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B.b点金属单质有三种,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C.图上bc段发生的是铜和硝酸银溶液的反应D.c点和d点金属单质种类相同,溶液中的溶质种类相同实验3﹣﹣测定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步骤:①称取ag样品放入烧杯,滴入足量稀盐酸。

②取一张质量为bg的滤纸,制作并安装好过滤器。

③待①中反应充分后,过滤。

④取滤渣连同滤纸烘干、称量,质量为cg。

回答下列问题:(1)整个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等。

(2)通过上述实验测得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用a、b、c表示)。

(3)小明测定的数据偏大,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

A.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沿B.③、④之间,缺少洗涤滤渣的步骤C.称量时,将药品和砝码放反了(假定只有步骤④称量时使用了游码)D.步骤①中操作不当,所加盐酸量不足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7分)24.(7分)电解氯化镁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MgCl2+2H2O Mg(OH)2↓+Cl2↑+H2↑.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镁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过滤,得到5.8g滤渣和100g10%的氯化镁溶液。

(1)氢氧化镁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2)要将上述100g10%的氯化镁溶液变为20%的溶液,可加入氯化镁固体g。

(3)求电解前,氯化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

2018-2019学年重庆一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題(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解答】解:A、贴春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放鞭炮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包饺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挂灯笼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