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少在500位之后,造成根本 没有客户访问该网站,从而使该网站的价值几乎 降到零。找到原因后,张老师针对问题进行了网 站改进,增加内容,更新信息,同时建议该公司 登录了阿里巴巴、华东化工信息网、化工七日讯 等交易平台。一个月后该公司网站在搜索引擎的 排名很快升至前二页之内。短短半年时间就跟多 家企业通过网络达成了销售合同,累积交易金额 达200余万元。
偷税漏税,拿淘宝网来举例,企业用户需要经过 审核和验证方有资格入驻淘宝商城,其公司的银 行账号是和支付网账号捆绑在一起的,工商税务 部门可轻易地监测到交易情况,因而企业用户想 偷税并不容易。但是个人交易就不好控制了。因 此,个人交易是网上交易偷税漏税的主要根源, 这块貌似目前没法解决,有待于网民素质的提高 。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事件新背江景南描述公:司的Email营销
“新江南”是一个旅游公司,为了在2008年“五一黄金 周”之前进行公司旅游项目促销。本次次活动计划将上海作为 试点城市,不计划投入大量广告,而是采取网络营销的方式宣 传,因此选择部分满足营销定位的用户发送Email广告。新江 南公司没有条件开展网上预订活动,采取Email营销主要是品 牌宣传,并为往下传统渠道的销售提供支持。
支付方式
n 支付宝卡 n 网上银行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费用
淘宝网的普通店铺开店和发布商品无需任何 手续费和店租。淘宝网曾经提出"前三年免费", 但"淘宝旺铺"功能,是收费的,对于非消保卖 家,150元/季度;另一种是对于消保卖家,只 需要90元/季度。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店铺分类
淘宝的店铺分为两种,普通店铺和淘宝旺 铺。普通店铺只能显示掌柜推荐宝贝和所有宝 贝两个内容,而购买旺铺之后,则能够显示多 个分类模块,卖家能够有针对性的设置在首页 显示的模块,吸引顾客;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2.淘宝网的责任 淘宝网不承担责任,淘宝网免费提供的平台,属
于中介性质,这件事中没有过错。淘宝网没有法 律责任,但在流程制定等方面还是脱不了干系。 淘宝网的交易流程是:申请卖家账户、进货、拍 照、上传商品信息、缴纳商品登录费、回复买家 留言、邮件确认交易、收款、发货、缴纳交易服 务费。这是一单交易的完整过程,而在整个过程 中,并没有缴纳税款的环节。建议淘宝网在流程 上多考虑考虑自己的责任。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许可E-mail营销
n 在用户事先许可的前提下,通过电子邮件的方 式向目标用户传递有价值信息的一种网络营销手 段。
基于用户许可 三个基本因通素过电子邮件传递信息
信息对用户有价值
注:与企业网站配合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类似于零售市场,购物对象直接是终端用户. 例 :淘宝、拍拍、易趣.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阿里巴巴
n 搜索功能 n 个人资料管理功能-企业后台 n 购物方式 n 支付方式 n 沟通工具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凡是发生交易行为的,都应向 国家缴纳税款。网络购物不开发票成为潜规则,不仅使消费者 失去了维护自身权益的基本凭证,也会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 “黎依公司一家,网上销售半年的营业额超过280万元,偷税 11万元,这些都不是小数目!”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网上交易税收堵漏遇难题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3、基于企业网站的网络营销方法
n 1)企业网站营销 n 2)搜索引擎营销 n 3)许可E-mail营销 n 4)病毒性营销 n 5)博客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企业网站营销
n 最基本、最重要的营销工具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搜索引擎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淘宝
n 1、个人资料的管理
淘宝网采用对于用户采取实名认证,淘宝网支持修改除了 个人真实姓名外的所有信息,如地址、手机、Email地址、 密码等,不过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淘宝网在我们修改时可 能需要验证预留问题或是注册认证时所用身份证号。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 际营销
2020/11/28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网络营销神话:“山东农民网上卖大蒜 ”
1996年5月,山东陵县西里村支部书记李敬峰 走进了因特网,注册了自己的域名,把西里村的 大蒜、菠菜、胡萝卜等产品信息一古脑儿地搬上 因特网,发布到了世界各地。
1998年7月,青岛外贸通过网址主动与李敬峰 取得了联系,两次出口大蒜870吨,销售额270
万元。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一、互联网网上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1、互联网与全球市场
互联网1969年创始于美国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有望增加到3.75亿。
2、网上购物模式
B2B B2C C2C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n B2B (Business to Business) 指商家与商家建立的商业关系. 例如我们在麦当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盈利模式-卖家服务
n 网络广告盈利 n 支付宝盈利 n B2C (招财进宝 )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透视网上交易偷税第一案
2007年6月5日,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以“偷税罪”, 将上海黎依市场策划有限公司及法定代表人张某告上了法庭。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3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部门的责任
4.网络店铺的经营者应当增强责任感和良知,依法纳税。 而在网络交易主要凭个人自觉的现实前提之下,消费
者可以通过主动向商家索取发票,来督促经营者缴税。 这也是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保障,不能因为贪图 价格便宜就随意放弃。
可见,要想避免网上交易的偷税漏税,必须三管齐 下:制定相关法律,网站完善流程,用户提高觉悟。不 过,第一管难处多多,第三管更是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
n 内部列表和外部列表 内部列表:邮件列表。利用网站的注册用户资料
开展Email营销的方式,常见的形式如新闻邮件 、会员通信、电子刊物等
外部列表Email营销利用专业服务商的用户电子 邮件地址来开展Email营销,以电子邮件广告的 形式向服务商的用户发送信息。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n 与实体店铺相比,网络购物“不开发票,不上税”几乎 成为一种潜规则。而法律法规的缺失,技术手段的局限, 以及经营者、消费者税收意识的淡薄,使得监管工作面临 难题。如何制订具有操作性的管理规范,是一个值得深思 的问题。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网上交易偷税漏税究竟是谁之过呢?
1.交易主体的责任 交易主体分为两种,商家和个人。商家不容易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n “网上交易偷税第一案”给众多网络店铺经营者敲响了 警钟,网络店铺的经营者应当增强责任感和良知,依法纳 税。而在网络交易主要凭个人自觉的现实前提之下,消费 者可以通过主动向商家索取发票,来督促经营者缴税。这 也是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保障,不能因为贪图价格 便宜就随意放弃。网上店铺不应该成为税收漏洞,但近年 来网上开店已成为一种新的创业和就业渠道,规模不断扩 大。因此,如何制订具有操作性的管理规范,在加强监管 的同时,避免打击大多数网络店铺经营者的积极性、遏制 行业的发展壮大,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n 目前,个人在淘宝、易趣等交易平台上开设网络小店 ,门槛比较低,通常不需要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黎依公司偷税案的检察官薛明坚表示,一旦发生偷税行 为,可直接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而对于个人,需要税务 部门将义务告知偷税人,如仍不履行,才可追究其法律责 任。 但事实上,监管部门往往无法掌握数量众多的网上小 店的具体信息。想要逐一监控、告知,更是难事。如何准 确界定一个网上店铺是否属于‘经营性’,同样也是难题 。譬如,部分网上小店以某类商品的收藏、展示、交流为 目的,属于非营利性的,“如果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 法,显然也不太合适”。
经审理,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单位黎依公司犯偷税罪 ,判处罚金10万元;被告人张某犯偷税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缓刑两年,并处罚金6万元。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第一案”凸显网购潜规则
网上的人都是那样(注:指交易不缴税)干的!”事发后,被告 人张某曾这样为自己辩解。
近年来,网络购物在我国发展迅速,但网上店铺不开发票 、不缴税的现象较为普遍。(自己在互联网上购物时从来没有 索取过发票,卖家通常也不会主动提供;即使有销售凭证,也 只是一些简单的收据、清单而已。)与不少网络店铺经营者及 消费者一样,我认为“网上购物不开发票,所以商品比较便宜 ,而消费者图的就是价格便宜”。网上店铺与传统的实体店铺 相比,只是销售模式不同,其实质都是发生了交易行为。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企业后台
1、产品发布 2、邮箱 3、分析概况 4、公司简介、网站建设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购物方式
B2B为主 C2C开发中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沟通工具
n 阿里旺旺 n MSN n SKYPE n 邮箱
第十四章网络时代的国际营销
n 1994年4月12日,坎特和西格尔夫妇把一封“ 绿卡抽奖”的广告信发到他们可以发现的新闻组 ,这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们的“邮件炸弹 ”是很多服务商的服务出于瘫痪状态。后来者两 位律师在某些方面1996年还合作编写了一本书---《网络赚钱术》,书中介绍了他们的这次辉煌 经历:通过互联网发布广告信息,只花了不到20 美元的上网通信费用就吸引来了25000个客户, 赚了10万美元。他们认为,通过互联网进行 Email营销是前所未有的几乎无需任何成本的营 销方式。然而现在看来,这种以未经用户许而“ 滥发”邮件的行为并不能算是真正的Email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