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考核办法

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考核办法

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考核办法第一条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考核是实现实验室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实验水平,促进实验室建设与发展。

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精神和我校实验室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实验室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教学实验、科研实验、科技开发、测试服务、物资管理和队伍管理等。

由于这些工作往往受到实验室内、外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比较难于全面地、定量地进行考核。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宜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考核。

第三条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考核要有利于合理安排工作;有利于岗位责任制的实施,充分反映出各人的工作实绩,推动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人才培养,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在业务、技术上力求上进。

第四条考核内容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考核,以实验室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及聘任期下达的任务为依据。

以教学实验、科研实验、设备物资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工作为主要内容,进行学年度的量化和定性考核。

第五条实验技术人员年工作量定额实验技术人员一般按其职务资格安排工作,参照学校全面工作安排,全年工作量定为1400小时(按每学年40周,每周业务工作5天,每天7小时工作计算)。

第六条考核的实施1、为了便于每学年末考核,各实验室要做好各项工作量日常统计和核实工作,做到每一件工作都有指标和记录。

2、各类人员要做好所完成工作的记录,建立工作日志制度,作为学年末考核量化依据。

3、每学年末,由本人如实填写《重庆商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考核表》,交实验室或教研室考核组据实审核,报系考核组复核批准,交一份到设备处实验室管理科存档。

4、经考核,工作量不足或超工作量过多的人员,各实验室必须调整岗位职责或工作任务;学校和系有权对工作量不足而占有过多编制数的实验室进行人员调整。

超工作量者,按学校有关规定给予补贴。

附件:重庆商学院实验工程技术人员工作量考核细则一、实验教学工作量的考核与计算方法实验技术人员按教学计划由实验室(或教研室)主任安排实验教学工作时,参照本项工作量考核。

1.指导实验工作量(Q1)指导实验工作量主要包括实验课的备课、上课和指导实验。

每次每人带半个自然班(即8组、每组2人)其首次指导工作量为:Q①=计划实验时数×J1×K (小时)(1.1)式中J1 为实验课类别系数,取值为:计算机上机实习J1=2基础课实验J1=3专业基础课实验J1=4综合性、设计性实验J1=5K 为指导者职称系数,取值为:高级职称 K=0.8中级职称 K=1.0初级职称 K=1.2若单人设组,每次实验人数多于15人,则工作量上浮20%。

指导重复实验的工作量可以按首次指导实验工作量的80%计算,即Q②=Q①×重复班数×0.8小时(1.2)则Q1=Q①+Q②2.批改实验报告工作量(Q2)Q2=K·M/J2 (小时)(2)式中J2 为每小时批改实验报告的定额。

取值规定为:基础课J2=6,专业课J2=5 设计性实验J2=3 K 为指导者职称系数(同前)。

M 为批改实验报告的总份数。

3. 实验准备与整理工作量(Q4)要求排出实验设备,做好实验中条件的保障、实验材料的提供和实验后的整理工作。

Q4=实验项目个数×T+2×重复次数(小时)(4)式中 T 为实验准备时间,取值为:计算机类T=16小时物理(电子)类T=15小时其它类型T=6~10小时式中系数“2”表示每次重复实验的准备时间为2小时。

4.实验性课程设计工作量(Q5)以半个自然班(16人)配置一名实验辅导人员计算,其工作量为:Q5=计划实验天数×7×班数×2×N(小时)(5)式中“7”表示每天按7小时计算,“2”表示每班需2人辅导,N表示课程设计前的备课及其它准备工作的修正值,一般取N=2。

5.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量(Q6)承担毕业设计实验的实验室,按半个自然班(16人)配备一名实验人员做辅助性工作,其工作量为:Q6=计划实验周数×35×学生数/16人(小时)(6)式中“35”表示每周工作35小时。

(即每天7小时,每周5天计)6. 改进实验和开设新实验的工作量(Q7)改进原有实验和开设新实验(含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要求:先设计(或配备1~2套新实验设备, 并提供完整的试验报告与实验指导书(讲义),经单位主管验收合格后,方可根据新实验的难度情况评定工作量。

一般每改进一个实验可按150~200小时计算工作量,开设一个新实验400~800小时工作量。

取:Q7=150~800小时(7)7. 改编、新编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工作量(Q8)改编实验教学资料,按每1000字4小时计算。

新编实验教学资料,按每1000字(或字符)6小时计算。

新编写的实验讲义、指导书等,须经实验室主任一级审核。

即Q8=字(符)数×4小时/1000字(或6小时/1000字)(8)二、实验室管理工作量的考核与计算方法1.常规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量(Q9)常规仪器设备(不含5万元以上)的维护和管理的基本要求是:①及时做好仪器维护、自修或送修(指难度较大的少量仪器),保持仪器完好率在90%以上的在用状态。

②要求帐、卡、物相符,仪器设备资料齐全、管理制度健全、仪器摆放科学合理、保持整洁和安全。

按一年管理、维护仪器设备10万元的工作量为80小时计算。

即Q9=仪器设备总金额/10万×80(小时)(9)抽检20台仪器考查完好率,即:完好仪器台数/抽检20台×100%2.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量(Q10)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人员应切实做到技术档案完备,随机附件及资料齐全,使用记录详细,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明确,坚持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当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提出报告,并积极进行维修。

大型仪器设备单台价值50万元定编一个作为管理维护人员,年限机时为960小时(即按32周,每周5天,每天6小时计)其工作量计算为:Q10=1230×(A/B)×C (小时)(10)式中1230为年实绩工作量(小时)。

A 为实际开机时数,B 为年限定开机时数(即960小时),C 为定编数。

大型仪器设备的年开机时数须经实验室主任签字的记录为依据。

若管理和维护人员保障设备完好和正常运转的, 开机1100小时满工作量,其工作量可为原工作量上浮30%即Q10×(1+30%)。

3. 计算机(指微机)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量(Q11)①面向系内及系外的微机房,其管理和维护工作定为每人管理30台微机,每年按32周,每周按5天,每天按6小时的正常运转。

年限机时数B为960小时,其工作量计算为:Q11=1230×(A/B)×(C/30)(11)式中 A 为年实际开机时数,C 为管理的微机数。

②专职单台微机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按1230小时×80%机时(含一般维修)进行考核。

③一般实验室的微机,则按每万元价值(含一般维修,保持正常运转)每年按50小时管理和维护计算工作量。

4. 低值耐用仪器设备,易耗品(含工具)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量(Q12).低值耐用(500元以下),易耗品(含工具)的管理必须做到帐、物相符,借还手续清楚,应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和一般性的维修。

管理上述物资500件的工作量为100小时,总工作量按下式计量:Q12=m×(1/5) (小时)(12)式中 m为管理的台件数,1/5为管理500件工作量定为100小时。

5. 设备的开发、研制、改造工作量(Q13)设备的开发、研制、改造是对原有设备的功能开发,研制新设备和改造旧设备。

研制新设备可按立项核算工作量,功能开发和改造设备要经鉴定后,实验室主任验收认可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工作量(或计划包干工作量)。

一般情况亦可按100~300小时计算工作量。

6. 实验人员进修工作量(Q14)实验人员根据工作(岗位职责)需要参加必要的不脱产业务进修,须经实验室主任和单位批准,并列入年度进修计划。

经考试及格者,可充抵(或折算)每周4小时的工作量。

7. 一般日常管理工作量(Q15)一般日常管理工作是指实验室的文明管理。

包括请领和购置设备材料;报表统计和上报;物资报帐和建帐;实验室的安全与卫生;其它生活福利公益工作.由实验室主任根据各人承担(或包干)工作来确定。

一般情况每人每年拟定工作量为100~220小时。

三、实验技术人员参加教师工作的工作量(Q16)教学编制实验人员必须完成室主任分配的实验教学工作量后 (或工作量不足),在统筹安排下,参加部分教师工作。

其工作量按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以1:1计算工作量。

四、科研实验工作量(Q17)直接参加科研实验的实验技术人员(非科研编制)一般应根据参加科研工作的不同形式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工作量。

(1)接受短期任务或零部件的加工等,按科研课题负责人和实验室主任共同下达的任务,进行核算(或包干)工作量。

(2)部分时间参加科研工作时,可依实际参加科研工作的时间由课题负责人核算工作量。

五、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工作量(Q18)实验室建设工作主要是指大型设备的配套建设、验收工作,实验用房改造维修的设计、报批、核算、验收和安全等具体组织工作以及实验配套装置的加工、制作。

可根据实际所用时间计算工作量(或定期包干下达工作量)。

六、实验室主任(或副主任)工作量补贴(Q19)按《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较全面地履行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水平,每年补贴工作量为400~500小时。

七、实验室人员坐勤工作量(Q20)为了避免因实绩考核而忽视坐班制的偏向,影响或延误某些必做工作的落实。

因此设置坐勤考核。

主要以坚持7小时坐班制,遵守规章制度,团结协作精神和工作热情主动等工作态度进行考核,一般分为四级:优等给予170小时,良、中、差分别给予140、120、80小时工作量。

先由个人自评,经群众评议,最后由室主任审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