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ppt8 采暖
民用建筑物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不宜大 于0.3m/s。 工业建筑室内散热量少于23W/m2时,不宜 大于0.3m/s,室内散热量大于或等于 23W/m2时,不宜大于0.5m/s。
二、采暖系统的设计负荷
采暖室内、室外计算参数 3 室外空气计算温度:
采暖室外空气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 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三、对流采暖系统
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
特点:水静压力大,与室外热网连接时,应 根据散热器的承压能力,外网的压力状况等 因素,确定系统的形式及连接方式。
分区式采暖系统:垂直方向分成二个或二个 以上的系统。 单双管混合系统:将散热器分成若干组,在 每组内采用双管形式,而组与组间采用单管 连接。(P137图8-11)
五、采暖系统的散热设备
铝制及钢(铜)铝复合散热器:结构紧凑、 重量轻、造型美观、热工性能好、承 压高。可用于开式系统及卫生间、浴 室等潮湿场所。热媒应为热水,不能 为蒸汽。 全铜水道散热器:耐腐蚀、适用于任何 水质的热媒、导热性好、强度好。采 用热水为热媒。
五、采暖系统的散热设备
塑料散热器:重量轻、节省金属、防腐 性好、是一种有发展前前途的散热器。 卫生间专用散热器:除散热外,兼顾装 饰及烘干毛巾等功能。
四、辐射采暖系统
低温辐射采暖 散热面与建筑结构合为一体。
根据安装位置分为:顶棚式、地板式、 墙壁式、踢脚板式
按构造分为:埋管式、风道式、组合式 见图8-2
四、辐射采暖系统
1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 具有舒适性强、节能、方便实施按 户热计量,便于住户二次装修。 可有效利用低温热源如太阳能、地 下热水、采暖和空调系统的回水、热泵 型冷热水机组、工业与城市余热和废热 等。
采
暖
一、采暖方式、热媒及系统分类
采暖:使室内获得热量并保持一定温度, 以达到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 术,也称供暖。
采暖系统的组成:热媒制备(热源)、热媒 输送、热媒利用(散热设备)三个主要部 分组成。
一、采暖方式、热媒及系统分类
采暖方式 1 集中采暖与分散采暖
2 全面采暖与局部采暖 3 连续采暖与间歇采暖
五、采暖系统的散热设备
散热器的选择 散热器应根据采暖系统热媒参数、 建筑物使用要求,从热工性能、经济、 机械性能、卫生、美观、使用寿命等方 面综合比较。
五、采暖系统的散热设备
散热器的布置 设置在外墙窗口下。 一般敞露,装饰要求和以蒸汽为热媒须 围挡。 直立在地上或用托架挂在墙上。
可以明装,半明装,暗装。
二、采暖系统的设计负荷
采暖室内、室外计算参数 1 室内空气计算温度:根据建筑物的用途 选用。 民用建筑物的主要房间:16~24℃。 工业建筑的工作地点设计温度 轻作业:18~21℃, 中作业:16~18℃, 重作业:14~16℃, 过重作业:12~14℃。
二、采暖系统的设计负荷
采暖室内、室外计算参数 2 室内空气流速:
垂直式系统:竖向布置的散热器沿一根立管 串接或沿供回水立管并接的采暖系统。
上供下回式
下供下回式 中供式 下供上回式 混合式
三、对流采暖系统
水平式系统: 按供水管与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分为顺流 式和跨越式。 水平式比垂直式上供下回排气复杂些、 适用于单层建筑或不能敷设立管的多层 建筑。 水平系统造价较低,管路简单,无穿过 各层楼板的立管,便于分层管理和调节
二、采暖系统的设计负荷
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设计热负荷的估算:
Q qF F
式中:qF 为单位面积热指标 W/m2 F 为总建筑面积 m2
三、对流采暖系统
热水采暖系统 热媒为水,热源中的水经输热管道流 到供暖房间的散热器中,放出热量后经管 道流回热源。 按循环的动力可分为: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六、室内采暖系统管路布置与主 要设备及附件
热水采暖系统管路布置
热水采暖系统管道走向布置应合理,节省 管材,便于调节和排除空气,阻力应平衡。 引入管一般宜在建筑物中部,室内管道宜 明装,尽可能将立管布置在墙角落。水平管 道应避免穿越防火墙,必须穿越时,须预留 套管。
采用分户热计量时,应采用共用立管的分 户独立系统形式
六、室内采暖系统管路布置与主 要设备及附件
热水采暖系统主要设备及附件 膨胀水箱 热水采暖系统排气设备 散热器温控阀
热计量仪表
水力控制阀
六、室内采暖系统管路布置与主 要设备及附件
蒸汽采暖系统管路布置
系统管道布置大多采用上供下回式。
地面不便布置凝水管时,也可采用上供上 回式,必须在每个散热器的凝水排出管上安 装疏水器和止回阀。
七、分户采暖热源
1 分户式燃气采暖 燃气式热风炉、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 独立燃气采暖炉等形式。 特点:采暖自控程度高,洁净、节能、 调节灵活,计量准确方便,供热效率 高。但烟气无组织、多点、低空排放, 产生局部污染,部分燃气炉运行噪声 大,有防火和安全保障问题。
七、分户采暖热源
2 电热采暖 自然对流电暖器:踢脚板式电暖器
三、对流采暖系统
按供回水方式不同可分为:P134图 上供下回式 下供下回式
中供式
下供上回式
混合式
三、对流采暖系统
按散热器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 垂直式和水平式
三、对流采暖系统
按并联环路的流程不同可分为: 同程式和异程式(P138图8-13) 按供水温度不同: 低温采暖系统 水温≤100℃
高温采暖系统
三、对流采暖系统
热风采暖分类: 根据送风方式有:集中送风、风道送风、 暖风机送风等。 按被加热空气来源不:直流式、再循环 式、混合式。
三、对流采暖系统
热空气幕: 利用特制的空气分布器喷出一定速 度 和温度的幕状气流,借此封闭大门、 门厅、门洞、柜台等,减少和隔绝外界 气流的侵入,以维持室内或某一工作区 域一定环境条件,同时还可阻挡灰尘、 有害气体和昆虫进入,维护室内环境和 节约建筑能耗。
水温>100℃
按连接散热器管道数不同:单管系统和 双管系统。
三、对流采暖系统
自然循环热采暖系统
系统中不设水泵,仅靠热水散热冷却所产 生的自然压头促使水在系统内循环,自然压头 等于系统最低点断面左右面积所受到的水柱压 力之差。
特点:作用压力小、管径大、系统简单、不消 耗电能 双管系统适用于作用半径不超过50m的三层以 下建筑,单管系统适用于作用半径不超过50m 的多层建筑。
三、对流采暖系统
热空气幕的形式: 下送式 上送式 单侧空气幕
双侧空气幕
四、辐射采暖系统
辐射采暖分类 低温辐射采暖 辐射表面温度小于80℃
中温辐射采暖 辐射表面温度80~200℃
高温辐射采暖 辐射表面温度高于500℃, 燃气红外辐射器、电红外辐射器等。
四、辐射采暖系统
辐射采暖的热媒 热水、蒸汽、空气、电、可燃气体或液 体(如人工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 等)
4 值班采暖
一、采暖方式、热媒及系统分类
采暖方式的选择
1 累年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90天时宜采用 集中采暖。 2 累年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为60~89天或不 足60天,但累年日平均温度≤8℃的天数≥75天时 宜采用集中采暖。 3 公共建筑或工业建筑的非工作时间或中断使 用的时间室内温度必须大于0 ℃,而房间蓄热不 能满足要求时,按5℃设置值班采暖。 4 工艺无要求且每名工人占用的建筑面积超过 100m2时,设局部采暖或取暖室。
三、对流采暖系统
分户计量的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形式
对于新建住宅设置集中热水采暖系统时, 应推行温度调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实行供 热计量收费。
适合热计量的采暖系统就具备以下条件: 调节功能 与调节功能相应的控制装置 每户有计量功能
三、对流采暖系统
蒸汽采暖系统 分类: 高压蒸汽供暖系 统(供汽表压力大于 70kPa); 低压蒸汽供暖系 统(供汽表压力等于 或者小于70kPa )
四、辐射采暖系统
高温辐射采暖 按能源类型分为:
电气红外线辐射采暖:石英管或石英 灯辐射器
燃气红外线辐射采暖
五、采暖系统的散热设备
散热器是一种以对流传热方式为主的散 热设备。
常见散热器的类型: 按材质:金属型、非金属型 按结构形式:柱型、翼型、管型、平 板型
五、采暖系统的散热设备
铸铁散热器:结构简单、防腐性好、使 用寿命长以及热稳定性好的优点;但 金属耗量大、强度低承压力低。不宜 用于高层。 钢制散热器:易被腐蚀、使用寿命短; 但制造工艺简单、外形美观、金属耗 量少、承压能力高。可用于高层建筑 采暖。
三、对流采暖系统
热风采暖与空气幕 热媒宜用0.1~0.3MPa的高压蒸汽或 不低于90℃的热水,也可以采用燃气、 燃油或电加热。
热风采暖是将室内、外空气或混合 空气加热后通过风机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送入室内,与 室内空气混合,维持室内空气温度达到 采暖设计温度。
三、对流采暖系统
热风采暖特点: 热惰性小、升温快、室内温度分布均 匀、温度梯度小、设备简单、投资省。 适用于耗热量大的大空间建筑和间歇采 暖的建筑。
七、分户采暖热源
3 家用换热机组
P158图8-40
八、集中采暖热源
1 热力网供热形式 热水供应形式:开式、闭式。(图8-41) 蒸汽供热形式:单管式、多管式;凝结 水回收、凝结水不回收。
八、集中采暖热源
2 集中供热的热站:是供热网络与 热用户的连接场所,根据热网工 况和不同的条件向热用户分配热 量。 3 区域锅炉房
二、采暖系统的设计负荷
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采暖系统的热负荷理论计算应根据建 筑物得失热量的确定: Q Q Q
s d
建筑物失热包括:围护结构传热耗热、冷风渗 透耗热、冷风侵入耗热、水分蒸发耗热、运 输物品及工具耗热、通风耗热等 建筑物得热包括:工艺设备散热、热管道及其 它表面散热、热物料散热、太阳辐射得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