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顾颉刚
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 为什么在他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 其他学派的思想?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目的不单纯是 为尊儒,其真正目的是要加强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统治,于是所有其他有助 于实现这个目的的思想他也都会吸取。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 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 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以上材料体现董仲舒什么观点? 其观点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主张:三纲五常
目的: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
2、董仲舒的新儒学
体系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两者关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限制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3、新儒学“新” ?
与孔、孟儒学相比的不同:
对君主态度: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君权神授 对自然力量: 神学化(神秘主义)
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 思想,新儒学体系。
三 “独尊儒术”提出的影响 ——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政治方面:
儒学成为选拔人才、授官的标准
(2)教育方面: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 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 有道理。 •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 是为了适应加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目的相同),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 (性质相同)。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 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 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儒 影响
术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独尊儒术后,还有其他学说的存在吗? 其他学说仍然存在,独尊是指在官方学校中(教育上独尊)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积极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 实质
文化专制主义 3.太学
中央级别的学校 4.汉武帝尊儒的影响?
探究学习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观点:“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目的: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两者关系:用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
联系现实,思考“大一统”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大一统思想,对维护安定统一的社会状况和推进祖国的统一大 业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价值;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春秋繁露》
材料二: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
• 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 每年考试一次。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以做官。
• 太学,太学是官办的最高学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 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老的 正规大学。
三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影响
儒学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课堂小结
董 仲 特点: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入儒家思想中
舒 新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儒 内容 “君权神授”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学
“三纲五常”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汉 武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措施
中央设立太学
帝 独
各郡县设立学校
尊
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之,天人一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国家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至”
——《汉书·董仲舒传》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观点?目的是什么?
观点:“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目的:为了加强君权;限制君权
如何评价以上观点?
“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 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 长久的。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即“天人同类”,天与人是“一类” 的意思,其论证的方法是“天人相副”,即人是天的副体, 是天的“拷贝”,
如天是圆的,人的头是圆的; 天有日月,人有二目; 天有四季,人有四肢; 天有阴晴,人有喜怒哀乐; 天有360日,人骨有360节。
探究三: 董仲舒在为人处世方面提出什么新主张?目的是什 么?联系现实,说说它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一、秦汉时期治国理论:
秦
汉初
汉武帝时
重法轻儒 道家“无为”思想 (焚书坑儒)
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 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后汉书.食货志》
无为而治有何消极作用
• 汉武帝时的社会危机
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问题 匈奴问题
• 汉武帝怎样解决?——无为?有为?
诸子百家中哪一政治学说或哪一派的治国思想适 应汉武帝的统治需要?
①法家:①有利于加强专制集权 ②易导致暴政
②墨家:完全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
③道家: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④儒家: ②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生平(前179 ---前104年)
河北广川人,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家,大学问家, 生活在汉文帝、景帝、武帝的时代,上承孔子,下启朱熹。 三次应对,著作《天人三策》,得到汉武帝赏识。 晚年《春秋繁露》,创立新儒学体系。
①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②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 (中央)
③在郡县设立学校,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
太学
汉代讲学画像砖(太学)
太学里的教师的是哪些人?
学生在太学学习什么内容?
学生在太学毕业后的去向? 这有何意义?
古代的太学
• 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年龄一般在18岁左右,太 学科目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
温故知新(5min) 1.孔子的思想核心?如何实现?
教育上的贡献? 思想中保守性一面是指? 2.孔子、孟子、荀子民本思想分别是? 关于人性的论述? 3.道家学派创始人?主要观点?(3点) 4.法家代表人物?思想的影响?举例说明 5.墨家代表人物?主要观点?(4点)
学习要求: 知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 了解太学 汉武帝尊儒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