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原理码型变换实验

通信原理码型变换实验

实验一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几种常见的数字基带信号。

2.掌握常用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的编码规则。

二、实验内容
1.将信号源模块、码型变换模块小心地固定在主机箱中,确保电源接触良好。

2.插上电源线,打开主机箱右侧的交流开关,再分别桉下两个模块中的开关POWER1、POWER2,对应的发光二极管LED001、LED002、D900、D901发光,按一下信号源模块的复位键,两个模块均开始工作。

3.将信号源模块的拨码开关SW101、SW102设置为00000101 00000000,SW103、SW104、SW105设置为01110010 00110000 00101010。

按实验一的介绍,此时分频比千位、十位、个位均为0,百位为5,因此分频比为500,此时位同步信号频率应为4KHz。

观察BS、FS、2BS、NRZ各点波形。

实验测量:
BS 2BS
FS NRZ
4.分别将信号源模块和码型变换模块上以下四组输入/输出接点用连接线连接:BS与BS、FS与FS、2BS与2BS、NRZ与NRZ。

观察码型变换模块上其余各点波形。

AMI测试点输出的AMI码HDB3测试点输出的HDB3码
5.任意改变信号源模块上的拨码开关SW103、SW104、SW105的设置,以信号源模块的NRZ码为内触发源,用双踪示波器观察码型变换模块各点波形。

双踪显示NRZ码输入波形与其FS 双踪NRZ码输入与其RZ码输出波形
双踪NRZ码输入与其BNRZ码输出
双踪NRZ码输入与BNRZ码解码输出双踪NRZ码输入与BRZ码解码输出
6.将信号源模块上的拨码开关SW103、SW104、SW105全部拨为1或全部拨为0,观察码型变换模块各点波形。

1000码型作为编码电路的信号源分别送入“信码输入”TP1,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TP1的信码和经编码以后输出的HDB3码:
上下分别为编码前后的全1码上下分别为编码前后的全0码
七、实验思考题
1.在分析电路的基础上回答,为什么本实验HDB3编、解码电路只能在输入信号是码长为24位的周期性NRZ码时才能正常工作。

答:因为该电路采用帧同步控制信号,而1帧包含24位,所以当NRZ码输入电路到第24位时,帧同步信号给一个脉冲,使得电路复位。

AMI、CMI码再重新对NRZ码进行编译。

且AMI、CMI码电路对NRZ进行编译的第一位始终是固定的值。

因此AMI、CMI编译码电路只能在输入信号是码长为24位的周期性NRZ码才能正常工作。

八、实验心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