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摘要全面质量管理使许多美国公司摆脱了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困境,并为其恢复强劲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此,这些质量管理的体系和方法深深影响着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的商业活动。
然而就在同时,强劲的全球化新经济势力使质量观念及其管理方法变得面目全非。
这些力量使得企业不得不实施质量为本的管理,以适应商业新纪元的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质量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部分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一种已被公认的有效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经营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很多企业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不断主动进行质量改进,预防问题的出现,使企业的各个环节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产品质量不断处于螺旋上升状态。
本文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列举了一些企业曾经发生的质量问题,从而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给现代企业管理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员工引言21世纪是质量竞争的世纪,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水平反映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是衡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态的重要指标。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加入世贸组织十多年之后,我国经济已经非常深刻地融入了实际经济的框架,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各地,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世界制造大国。
然而,中国制造的质量,还没有像中国制造那样得到世界额认可,原因是与以前相比,中国制造的质量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发射卫星的安全可靠性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但更多的中国制造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食品质量问题引发的数次危机事件,更引发了国民对质量问题的担忧,我们应该承认,在持续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无论是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还是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都存在着许多令人不安的问题和缺陷,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因此,我们现在必须继续高度关心质量问题,必须继续学习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继续大力促进中国企业不断提高质量水平,这是中国由世界制造大国走向世界制造强国的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全民生活质量,实现中国梦的正确之路。
一、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及其形成过程(一)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管路对于中国人早已不是陌生的名词了,在我国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介绍、推广、普及、建设的历程。
目前公认的全面质量管理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这一定义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最新发展成果,得到了质量管理界广泛共识。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形成过程质量问题人们早已关注,质量管理也经历了很久的发展,但是,全面质量理念却只有五十多年的历史。
195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概念。
费根堡姆认为解决质量问题不能只是局限于制造过程,解决问题的手段也不能局限于统计方法。
这样,质量管理由制造过程中的统计质量控制逐渐发展成为满足顾客要求必须的所有过程,方法也变得多样化了。
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起飞过程中,为了改变战前日本制造质次价廉的评价,确立了质量立国的方针,引进美国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以后,在实践中逐渐发展成为“全公司的质量管理”(简称CWQC),并开发出许多有效的质量管理的工具和方法。
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将其概括为:“全公司的质量管理的特点在于整个公司从上层管理人员到全体职工都参加质量管理。
不仅研究、设计和制造部门参加质量管理,而且销售、材料供应部门和诸如计划、会计、劳动、人事等管理部门以及行政办事机构也参加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概念和方法不仅用于解决生产过程、进厂原材料以及新产品设计管理等问题,而且当上层人员决定公司方针时,也用它来进行业务分析,检查上层管理的方针实施状况,解决销售活动、人事劳动管理等问题,以及解决办事机构的管理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和领先地位,使得日本企业在许多领域打败了美国企业,日本产品在全球成为了高质量的代名词。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理念开始进入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深入的推行。
我国企业在实践中将全面质量管理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过程、全员和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开始被国人熟悉。
1987年,美国设立了国家质量奖(又称波多里奇奖),1998年改称为卓越绩效准则。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7年首次颁布了ISO 9000系列标准,又经历了数次修改。
不论是ISO 9000系列标准还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卓越绩效准则,都可以看成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总结和发展,也可以看成是企业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工作重点和实施细则。
在这一时期,我国许多企业,引进了ISO 9000系列标准等国际质量标准体系,我国企业开始进入了从思想观念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学习和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时期。
三、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重点及理念(一)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重点1.认真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ISO9000族标准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基本要求,是进入市场的前提条件,因此企业应该在贯彻ISO9000族标准的同时贯彻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2.以顾客为中心企业依存于顾客。
因此,组织应当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要,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顾客是企业存在的基础”。
如果企业失去了顾客,就无法生存下去,所以企业应把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放在第一位。
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质量要求,采取措施使其实现;同时还应测量顾客的满意程度,处理和加强好与顾客的关系加强与顾客沟通,通过采取改进措施,以使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
由于顾客的要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也是因人因地而异的,因此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变化,以此来满足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并争取超越顾客的期望,以创造竞争优势。
3.持续改进以满足市场用户需求为目的,全员参与管理,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注重管理改进,使人的观念、认识和组织实施能力适应市场的需要,又要注重技术进步和产品改进,使产品质量和相关服务能够持续地满足顾客的需要。
持续改进使企业的管理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持续改进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在市场中永远立于立于不败之地。
(二)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1.顾客满意上升为企业追求的永恒目标传统的质量管理理论认为,企业质量管理就是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强调检测把关。
以为对质量的追求达标化、零缺陷等等。
这些质量管理思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随着质量管理环境和内容的变化,企业的核心与决定因素已是顾客,因此,刻意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现代企业创造一流的质量和创新市场的永恒力量,是质量管理新的重大课题。
追求顾客满意和忠诚,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理念创新,这与追求产品自身质量及其标准化更科学、更重要。
这一管理的内涵突出了顾客满意是企业最高目标,顾客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驱动力;产品开发与产品生产与服务必须围绕顾客进行,企业采用顾客关系信息系统,对其变化的需求随时进行检测,指导企业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管理水平。
其管理对象也不同与一般消费者,“顾客”的涵义延升到不仅是产品购买者、服务者等外部顾客,还包括企业供应商和相关产品生产商,是一个由商品生产者、消费者、流通者为一体进而组织的“顾客关系”管理系统。
2.人的因素上升为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现代企业认为,一场深刻的、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发展正在全球经济领域展开。
企业质量管理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提高人的素质,全力开展“智能”资本,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
我国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企业成功发展时认为,海尔集团追求的“第一产品”人才,在销往中外市场的家电产品则是“第二产品”。
张瑞敏的“第一产品论”,正是确保海尔高质量、全方位产品创新与市场开拓的前提,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会有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与服务。
3.利益共赢上升为企业整体质量形成的“生态关系”英国著名经济学者查?瓦里认为,企业经济的成功需要合作伙伴之间利益的统一,应把市场竞争与合作精密结合起来。
美国著名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说:“企业之间的生存发展如同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生存发展,它们均是一种生态关系”。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史蒂文?桥布斯首先推出“苹果联盟生态系统”战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
IBM公司相继建立了电脑为中心的战略联盟共同体,从产品开发、制造到销售,形成整体化质量管理体系,带动了群体企业经营效益迅猛增长。
从整体质量及效益追求看,建立企业“生态关系”更利于共同利益的产生。
这是因为,企业是市场复杂系统中的一个参与者,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企业携手,集中有效资源,建立相互依存、相互协作以及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全方位质量服务,使各方共赢。
4.技术创新上升为企业质量提升的运行机制中外顶尖企业普遍高度重视建立有利于质量提升的技术创新机制,以技术进步支撑和推动质量创新,创造“一流的质量”开拓全球化市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之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惟有建立创新机制和具有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发挥出创新技术、创新质量与创新管理的灵魂作用。
近年来,我国美菱集团建立了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与淘汰机制相结合,动力与压力并存,“允许失败,不允许不创新”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
海信追求创新机制,吸引了多名博士、硕士、名校大学研究生等加盟企业。
这些顶尖企业抓住了创新机制的“灵魂”,使人才如鱼得水,推动了质量创新与技术进步。
5.企业文化上升为企业培育跨世纪质量的精神支柱一位德国企业家说;“民族文化是产品创新之根,企业文化是质量管理与创新之魂。
”当今,企业文化与管理创新已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潮,企业文化对企业质量管理的地位愈来愈加重要,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
欧美许多知名企业家一致认为,不断提升现代企业与产品中的文化含量,实行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提升产品质量,立于市场竞争不败之地的有力保证。
四、信息时代强化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我国企业曾有过不重视质量的时期,九十年代的温州制造的劣质鞋,与今天温州经济的地位与影响让人深思。
应该承认,我国今天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业的服务品质,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然而,三十年后重提全面质量管理,重新温习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让我们看到了进步与成就后的不足与危机。
1、重温全面质量管理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新闻事件,使国人感到了质量危机,从苏丹红鸭蛋到大头娃娃奶粉,再到2008北京奥运会后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到双汇瘦肉精事件、地沟油等,让我们看到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制度依然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始终处在危机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