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讨论: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 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自我管理;不断创新;不断学习且教学相长;工作的质比 量重要;生产工具在两耳之间。
----彼得.德鲁克
讨论: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 “知识型员工不愿意遵从商业社会从100年前的军队中沿 袭下来的命令和控制的管理模式,雇佣问题的重点也快速 地从体力劳动者和文职人员转向知识型员工。”
管 理 理 念 价 值 观 念
东部地区
开放、前沿 生活质量、自我实现
西部地区
保守、谨慎 长官晋阶、地位显要
自 我 保 护
生活期望值 团 队 精 神 职 业 期 望 层 级 观 念 性 格
弱
生活富裕、紧追西方 自由主义、个人主义 重商轻官 追求民主 温和
强
均贫富,只要小康 集体主义、团队精神 重官轻商 服从上级 豪放
----彼得.德鲁克
三、跨文化管理
思维方式 法律 风土
文化 鲜明的民
道德
艺术 知识
族特征
人情
价 值 观
宗 教 信 仰
信仰
跨文化,无鲜 明特点
风俗习惯
图2-1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HR管理活动 获取
分配
利用 第三国
母国
东道国员工 母国员工
东道国
国家
第三国员工 员工类型
图2-2文化差异的三个层次
层次 宏观层面 文化差异类型 文化背景差异 内容
价
传 统
值
习
观
俗
大多数迥然相异
差异性大 基本上无相同的标志物 由母国选派 较难融合 存在明显的种族歧视
比较接近,有一定区别
差异性小 有相同的标志物 由董事会确定 较易融合 能亲密相处,无歧视性
文化和传统的标 志 物
中、高层管理人 员
员 歧 工 视 关 系 性
表2-4 中国东部与西部的文化差异
比较内容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型
• 高承诺战略
• 目的在于加大对员工的投入,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更有义 务感。
• 具体对策:采用复杂的招聘和审核程序,鼓励员工灵活主 动地参与指定工作之外的工作;重视员工参与的组织文化; 更多强调平等;通过团队工作、扁平化组织结构、开放的 沟通与信息等减少员工离职的不良后果。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型
• 自由代理人力资源战略
• 从外部购买专家服务比从内部消除产出过程不确定性更有 效,多出现在对高水准的专业服务有需求的组织,尤其是 “虚拟组织”。 • 具体对策:组织经常使用应急报酬来吸引外来的员工将自 身利益与组织利益统一起来,以完成组织目标。
小结
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经济将成为我们未来的经济形 式。在这样一种经济中,企业组织的真正价值存在于员 工的思维能力中。如果人们对工作无主人翁感,又没有 充分施展个人才能的自由,他们就不会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企业管理的变化 1.企业生存基础的变化 兼顾员工满意度、顾客满意度、股东满意度。 2.企业发展源泉的变化 货币资本→人力资本 3.企业发展战略的变化 资源的争夺→市场的争夺→能力的培养
4.企业组织形态的变化 虚拟组织、动态联盟将成为未来新的组织形态 业务外包、联合、兼并、分立将成为企业经营中的经常性活 动 5.企业活动内容的变化 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销售 →知识的创造、应用与转移
中观层面
企业文化差异
微观层面
个体背景差异
图2-3 文化差异的分维诊断
荷兰跨文化研究专家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基于工作目的上存 在的价值观和信念差异,通过对美国IBM公司的综合性问卷调查,总结 出了不同的国家或民族文化中差别最大的五个维度: 权力距离 小 大 强
不确定性回避 弱 个人导向性 柔刚性 利益导向性 个人 柔
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 战略:组织希望长期达到的关键目标。
•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是把人力资源实践活动与业务战略 联系起来的过程,包括识别实施业务战略所需配备的人 力资源能力和保障这些能力而专门设计的政策和实践做 法。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由单一的行政性事务管理转变为 整体的专业性的职能管理,再转变到综合的系统性战略 管理。
• 管理者需要更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
3.信息网络化 空间距离感的消失 企业内部权力的重新分配 工作时间与工作方式的重新定义 4.人口城市化 富余劳动力大量从农村转移到城镇 员工组成多元化(整合成差异与共性共存的集合体) 处理文化与价值观的冲突 不同类型员工的公平问题
• 非传统工人的转变对人力资源提出挑战: • 非传统工人(nontraditional workers)包括身兼数职的 工人、“临时性的”或“非全日制”工人、从事倒班制的 工人。 • 在美国,约有10%的美国工人(1300万人)属于非传统劳 动力范畴,其中约有800万人是独立的承包人,即受雇于 某一特定项目,项目完成后便离开。
讨论:虚拟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
• 虚拟组织:“在旁观者看来,它将是无边界的,在公司、 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有着可渗透的和不断变化的接触面。从 公司内部来看,这不再存有传统的办公室、部门和不断根 据需求而重新形成的经营分部,而变成一个无定形的组 织。” • 虚拟组织是技术、专门知识和网络复杂的综合,它使用技 术塑造了一个变化、灵活的组织,满足客户的要求。
在职员工培训; 使用特殊工作技 能培训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型
• 内部劳动力市场战略(Internal Labor Market,ILM)
• 强调两大人力资源目标:保留组织所特有的技能;最小化 招聘与培训成本。
• 具体对策:采用发展的招聘和审核程序,强调员工的社会 化,为员工发展提供大量机会,激励员工留任等。
2.社会知识化 学习型社会的到来 知识工作者在企业中的作用增强 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 持续学习是企业的战略性武器 企业要快速地将技术应用到改善自身运营的任务中
讨论:知识的分享和传递
• 一个组织者若想有效进行知识传递,就应该雇佣聪明的人, 并通过精心策划的机制促进组织成员的知识共享。 • 员工不愿意进行知识分享,知识分享会使自己丧失竞争力, 而且企业也不强制分享。 • 组织对知识性员工实施职业生涯管理,通过组织承诺的中 介作用,显著影响员工知识共享的意愿和行为。 • 组织内的共享局面不是意外收获,而是组织特定组织知识 管理体系的有效产出。
融
合
度
易于与他国他民族融合
较维融合
6.高绩效工作体系
(high-performance work systems,HPWS)
高绩效工作体系将吸引到更多的求职者,更有效地筛选 求职者,为员工提供更多更好的培训,在薪酬与绩效之间 建立更加明确的联系,并提供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 高绩效工作体系的总体目标是最大化地提升整个组织员工 的胜任能力与个人才干。
7.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道德行为
• 企业最严重的道德事件(ethical issues): • 工作场所的安全隐患、员工档案的泄露、员工偷窃行为、 童工问题、侵犯员工的隐私等问题大多与人力资源管理相 关。 • 违反员工隐私权的四种主要行为是:非法入侵、公开私人 事务、公开医疗记录、以及出于商业目的使用员工的姓名 和肖像。
• 虚拟组织的常见特点:跨越组织边界、核心能力、知识共 享、地理位置分散、不断变化的参与者、参与者的平等性、 电子沟通。
6.高绩效工作体系
(high-performance work systems,HPWS)
90年代初,美国劳工部为高绩效工作组织定义了几个特 征:技能多样化的工作团队、一线工人授权、更多的培训 机会、员工管理合作、追求质量和消费者满意。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有利于这些特征的形成。
发展
计划员工发展经 历;以弹性原则 计划发展项目, 为组织发展提供 支持
战略层 详细叙述要在长 (长期) 期内经营业务所 需要具备的个人 特征;检查劳动 力供给的趋势
管理层 制定人员选拔的 (中期) 纵向标准;发展 招聘市场计划; 创造方法来建立 人力资源储备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每个人建立一个 五年期的薪酬增长 计划;建立员工类 型的福利单;设立 退休一揽子解决方 案
表2-1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目的 促进组织整体效能; 提升人力资本价值 提升员工工作生活质量 整合环境战略及情景因素 负责战略性规划,参与决策 预应式解决人力资源整体问题 建立共信,促进权力均衡 上向式员工参与引导,开放沟通 渠道 传统人事管理 增加个别功能效率; 降低短期用人成本,提高劳 动效率 强调人事功能变量,不关系 其他因素 负责日常事务性工作 因应式处理个别人事问题 运用谈判争取权利优势 下向式任务控制导向,倾向 暗箱操作
产生非理性心理
文化冲突
导致工作低效和市 场机会损失
可能导致全球战略 的实施陷入困境
表2-3跨国企业与同一母国企业跨文化管理比较
比较项目 种 族 差 异 性 国 籍 差 异 性 历 史 文 化 跨国企业 多数为不同种族 多数为不同国度 拥有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渊 源 同一母国企业 相同种族 同一国度 拥有相同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第二章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内容 一、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三、跨文化管理
一、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一)社会经济的变化
1.经济全球化(globalization) 改变了市场竞争的边界 要求感知全球市场与产品的微妙差别 理解并接受全球范围内的不同文化
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
全球性规模经济与地方性灵活反应
• • • • • • • •
从国际来看,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美国: 多次修改移民法,规定只要专业精英,可以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 凭借留学途径收割人才 利用跨国公司就地取材 朗讯科技在中国的贝尔实验室录用我国400多位博士和硕士。 利用猎头之网搜索人才 利用办学设奖超前揽才 因特尔公司与中国科协达成协议,定期邀请中国中学生代表团美参加 “小诺贝尔奖”科学天才选拔赛,并出资5亿美元启动“未来教育计 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