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资源群:概念特征、空间结构、开发潜力研究

旅游资源群:概念特征、空间结构、开发潜力研究

收稿日期: 修订日期: !""# $ "% $ &’; !""# $ "( $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 (编号: 。 #"!#""(") 作者简介: 席建超 (&(%! ) ) , 男, 河南确山人, 博士生,主要从事旅游基础理论和旅游开发规划研究。
%#




#& 卷第 " 期
布区域和分布方式。具体看, 旅游资源个体单元基本可以抽象为点状要素离散分布区域内, 包括均匀 分布、 随机分布和凝聚分布三种空间分布类型; 旅游资源群是一个多元结构的复合体, 不 !时间特征: 同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 人们会对旅游资源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 总是伴随着不同特点的旅游资 源群。同一时期旅游资源结构以及社会背景存在的差异使各旅游资源群的特点也不尽相同。 一般而言, 原赋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 旅游资源 在空间分布表现为较强的地域固定性、 区域性、 不均衡性、 组合性等特征。对于大部分旅游资源, 时间 变化是相对缓慢的, 对旅游资源群整体功能影响不太显著。因此, 旅游资源群基本表现为旅游资源单 体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与分布方式, 这属于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研究的范畴。 !"# 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及其作用机制 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是指其组成要素部分规律性的组合形式, 表现为旅游资源单体之间的数量 比例与时空组合方式。 通常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至少应包括 ! 个方面, 即旅游资源群组成个体空间存在形态、 旅游资源 群个体的空间组合状况、 旅游资源群个体间的空间关系以及结构的空间变化规律。个体的存在形态 是指旅游资源本身的禀赋特质; 旅游资源个体单元的组合状况主要指与其他旅游资源和环境条件的 时空组合关系。旅游资源个体的空间关系指旅游资源群中旅游资源单体间的距离、 方向、 相邻度等关 系程度。而旅游资源空间变化规律则是指旅游资源随时间演变规律、 转移概率等。本质上, 这是从不 同侧面反映同一事物现象。对旅游资源群而言, 通常表现为旅游资源个体间的竞争作用。旅游资源 群在不同空间层面上的依次组合, 直观地表现为旅游资源群纵向或横向的平行排列规律。在空间关 系上, 以空间临界距离为最基本约束, 在旅游资源群内部, 这种纵向或横向的平行排列规律主要表现 为旅游资源群各组成单元之间的替代效应、 屏蔽效应、 集聚效应。而对外通过不同旅游资源群的有序 组合, 则表现为它们之间的互补效应。其中替代效应和屏蔽效应是旅游资源内部存在着某种程度的 竞争关系, 属于资源个体关系的范畴, 而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则体现了旅游资源群作为一个整体对外 表现出的放大效应, 属于群体关系的范畴, 如图 " 所示。 (")替代效应。指旅游资源群中相邻两个或多个规模和价值品位相互雷同的旅游资源单体间所 出现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因为旅游资源群单体在空间分布上的均质性, 造成旅游资源群中同质旅游 资源在功能和优势上相互叠加, 引起旅游产品在使用价值上或效用上相互替代, 使得旅游资源开发潜 力弱化, 成为削弱旅游吸引力重要因素。如在旅游过程中, 旅游者往往在游览过一座佛教寺院以后, 就不会在接连参观临近相似寺院, 即使去了, 旅游兴致也不高, 这就是替代效应的集中体现。 (#)屏蔽效应。在同一区域内, 旅游资源开发的市场潜力主要决定于旅游资源自身禀赋、 市场知 名度、 交通区位条件等因素。因为受到资源禀赋优越的旅游资源的阻滞或屏蔽作用, 在与之临近的劣 势旅游资源开发时, 旅游者会产生旅游行为的减值, 影响到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这是旅游资源群单 体纵向的竞争效应, 往往引起邻近劣势旅游资源单体开发失败或形成所谓的旅游 “温冷点” 。如很难 想像在雍和宫旁边新建一座小型寺庙的旅游市场开发前景如何。 ($)集聚效应。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 旅游资源单元空间是分散独立存在的, 虽然旅游资源空间 高密度存在可能会减弱旅游资源单体的旅游市场竞争力, 但是当各旅游资源单体按功能分异, 通过大 小、 等级和类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 高密度集中时, 这些旅游资源单体就不再是孤立、 分散的个体, 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旅游资源系统, 从而使各基本旅游资源单元空间的功能得到充分的放大, 产生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总体效益, 并同时增强了旅游资源群系统对外旅游吸引力。如 “佛教四大名山” 中密集的佛教寺院群, 浙江 “千岛湖” 中为数众多的小岛等体现旅游资源群的集聚效应。
!’ 卷第 & 期 !""- 年 & 月
资 源 科 学 ./012.3/0 034/53/
6789 !’, 579 & :;<9 , !""-
旅游资源群: 概念特征、 空间结构、 开发潜力研究
— — —以全国汉地佛教寺院旅游资源为例
席建超,葛全胜,成升魁,徐继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
! #"
$
(*)
其中, !" 为区域旅游资源群的优越度指数, #" 为区域内高级别旅游资源单体数量, $ 为旅游资源群 旅游资源单体总数 (为便于比较,一般以上级区域内资源单体总量为参照系。如对全国各省市级同 代表区域内旅游资源群的优越度 类旅游资源比较, 用全国旅游资源单体总量为基数) 。当 !" 越大时, 越大; 反之, 则区域旅游资源群的优越度就越小。 规模度 ( "%$)&,%#&,) 指数。规模度指数是指单位面积内旅游资源个体数量。描述各旅游资源 (*) 个体在单位空间分布旅游资源数量, 其值越大, 表明区域内旅游资源规模越大。区域规模度 %" 可以 用公式 (-) 来计算: %" + &" !" (-)
[5] 源群的聚集度指数 !" 可以用公式最邻近点指数 来计算:
!" 6
! #! ! #! 6 7 "% ・ #$ !
(!)
! ! 式中: (7) # ! 为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的平均值, # $ 为理论最邻近距离, 8 为点密度。而! # $ 可以用公式
来计算:
! (7 " ( & 9 ’) )6 !9 (7 "% ) # $ 6 !9
摘要: 旅游资源群是指占据一定地理空间同类旅游资源的集合体, 是区域旅游资源系统的基本组成部 分。它强调从整体出发, 研究旅游资源的属性特征, 这对于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理 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该文讨论了旅游资源群的概念, 分析了旅游资源群的基本特征和空间结构组成及其 相互作用机制。认为展开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是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和开发的 基础, 是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潜力的重要决定因素, 进而设计出了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和开发潜力的表征指 标体系, 最后以全国佛教寺院旅游资源群为例, 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 旅游资源群; 空间结构; 开发潜力; 佛教寺院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及开发潜力的量度
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的度量 对旅游资源空间特征的量度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 是空间结构研究的深化方向。从建立一套指
标体系出发, 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至少应包括数量特征指标 (区域中旅游资源个体的数量特征) , 结 构特征指标 (不同档次旅游资源个体单元空间形态、 群体旅游资源单元的空间组合状况) , 旅游资源单 元间的空间关联指数、 结构的空间变化规律等几个方面。因此, 可以针对各个空间特征, 设计出不同 的量度指标。实际上, 同一个量度指标通常会有不同的具体计算方法。其空间结构表征指标可以抽 象出以下三种指数形式来表示。 !"! 旅游资源群空间结构度量的主要指标 (!)聚集度指数 ( (*’$,*-.1+)#*’) 。空间临界距离是旅游资源单体间作用力大小的重要约束因素。 聚集度指数反映了旅游资源群个体空间分布聚集程度, 是旅游资源群个体关联度程度大小的重要体 现, 它是衡量旅游资源群单体在空间上纵向排列所产生屏蔽效应大小程度的重要指标。区域旅游资
域, 突出表现为对旅游资源的研究仍以概念性描述为主, 定量分析较少。随着旅游实践活动层次的不 断提高, 旅游基础理论研究的日趋深化, 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对旅游资源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
[-, +] 课题, 诸如如何解决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实践脱节的问题, 旅游资源评价中主观性过强的问题 ; 旅
游资源时空分布规律与其空间作用机制以及对旅游产品开发和产品结构优化的影响; 如何定量分析 和衡量旅游资源单体间竞争和组合关系等等。这表明对旅游资源研究必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 理论和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 以不断适应旅游业发展的客观需求, 实现旅游资源研究从定性向定量, 从平面向立体, 从综合到分解的跨越。从而为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 充分发挥区域旅游资源潜力 的提供理论和技术储备。因此, 本文拟从 “旅游资源群” 的角度尝试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7< 卷第 ! 期
席建超等: 旅游资源群: 概念特征、 空间结构、 开发潜力研究
;5
图!
"#$% !
旅游资源群 (43;, +’3 2*2&,+)#*’) "&’()#*’+, -.(/+’#0- +-*’$ )*&1#0- 1.0*&1(. 2*2&,+)#*’
我国对旅游资源的研究起步于 !" 世纪 %" 年代末, 经过 !" 多年的发展, 在旅游资源研究领域取 得了较大进展, 若干旅游开发实践中遇到的基础理论问题已经解决。如对旅游资源界定、 国家级统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