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
七、防制
我国目前控制牛布病有三 种方法: (1)、不作检疫与隔离,仅 使用菌苗作预防接种,适用于 缺乏隔离条件下的牧场,此方 法简单易行,可减少或防止流 产发生,但未清除病畜(传染 源),有少数免疫力不强的牛 仍会感染发病。
(2)定期检疫、隔离、淘汰病畜,建 立健康牛群。当畜群发病率不高和经济 条件下许可,采用检疫淘汰的方法,在 有隔离条件和病牛较多的地方,单独隔 离饲养,所产犊牛吃消毒乳,并经多次 检疫为阴性,即可培育成健康畜群(不 接种菌苗)。 (3)结合检疫和隔离或淘汰措施 ,使 用布氏菌苗作免疫接种,与上述方法基 本相同,不同的是,留在原群的阴性牛 和犊牛要接种菌苗
图1母猪子宫内死胎
图2死胎
图 3 公 猪 睾 丸 肿 大
图 4 睾 丸 萎 缩
图 5 关 节 肿 胀
五、病变
流产胎儿胃水肿,淋、脾、 肝肿胀、坏死(图6),皮下 出血性浆液性浸润,睾丸、附 睾有化脓坏死灶。不同程度的 子宫炎(图7和8),胎衣、 绒毛叶覆有不同色泽的纤维蛋 白絮状物。
图6肝坏死灶
图 7 化 脓 性 子 宫 内 膜 炎
图8子宫充血
六、诊断
1.流产材料的细菌学检查:取母畜 胎衣,绒毛叶水肿液,流产胎儿的胃 内容物及有病变的肝、脾、、淋,涂 片,或进行细菌培养,发现本菌即可 确诊。 2.免疫学检查: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1)凝集试验,最为常用,感染1 周即产生凝集抗体,一般流产后1-2 周达最高,经半年开始下降,可持续 2-4年,具体方法上又分为试管法和 平板法;
四、症状
母牛: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多发生于
怀孕的第6-8个月(妊娠期282天),产 出死胎或弱胎儿,流产前有分娩预兆象 征,还有生殖道的炎症,流产常见胎衣 不下,阴道内继续排出褐色恶臭液体, 便可发生子宫炎而长期不孕,流产后的 母牛可再度流产,一般流产时间比第一 次推迟。公牛常见睾丸炎,附睾炎,还 常见的症状有关节炎、腱鞘炎,乳房炎 等。
布氏杆菌在外界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牛奶 中可存活2 天至18 个月,乳酪中存活3~12周, 冻肉中可存活2~7 周,在病畜的分泌物、排 泄物及脏器中可存活4 个月,动物皮毛上可存 活1~4个月。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 分钟可杀死本菌,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敏感。
3.培养: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 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可以生长,但 以在肝汤、马铃薯培养基上生长最 好,有些菌株生长需要吐温40,牛 型布菌和绵羊初分离时需要在 10%CO2环境中生长.
临床上以羊种、牛种和猪种意义最大,羊种 的致病最强。布氏杆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 含有内毒素。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状 或卵圆形,传代培养后渐呈小杆状,菌体无 鞭毛不形成芽胞,毒力菌株可有菲薄的荚膜。
布氏杆菌对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采用牛 或羊的新鲜胎盘加10%兔血清作培养基。生 长环境如有不适本菌可发生变异,当细菌壁 的脂多糖(lps)受损时细菌菌落由光滑型 (s)变为粗糙型(r),当胞壁的粘肽 (mucopep-tide)受损时则细菌变为壁不完 整的l型。
4.抵抗力:较强,在土壤 中可存活24-40日,干燥的胎 膜中甚至存活更长时间,咸 肉中40日,羊毛中1.5-4月, 但对湿热和消毒剂较敏感。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畜和带菌动物,以 感染的妊娠母畜最危险,它们在 流产或分娩时,大量的布菌随胎 儿、羊水、胎衣排出而污染周围 环境,流产后在3年内阴道分泌 物仍带菌,乳汁及感染的公畜精 液中也含有布氏菌;
三、发病机理
Hale Waihona Puke 1、布氏菌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机体; 2、局部增殖后,沿淋巴管达局部淋巴结; 3、进一步则侵入血流,构成菌血症 ; 4、病菌在全身各组织器官,尤其是网状内皮系统(肝、 脾、淋、骨髓),形成多发性病灶; 5、病菌到达妊娠的子宫、胎盘、导致纤维素性、化脓 性、坏死性胎盘炎和子宫内膜炎、不孕症; 6、病菌经胎盘侵入胎儿和胎衣组织 ,致使胎儿败血 症和死亡、坏死组织机化、胎衣不下; 7、在公畜,病菌感染睾丸,引起睾丸炎。
一、病原
1.分类:布氏属分六个种,20 个生物型。即马尔他布氏菌(又 称羊型)有3个生物型,流产布 氏菌(又称牛型)有9个生物型, 猪布氏菌有4个,林鼠布氏菌、 绵羊布氏菌、犬布氏菌。
2.形态:本菌为短杆菌,无芽胞 和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各型菌 株之间形态及染色特性无明显差异 (但生物学性状和抗原性不同), 常用柯兹洛夫斯基氏法染色,布氏 菌染成红色,背景及其它杂菌染成 蓝色;
2.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 道传播、还可经交配、损 伤的皮肤、粘膜及呼吸道 传播;
3.易感动物:范围很广,主要有 羊、牛、猪;一般母畜的易感性 大于公畜,年龄上以性成熟后的 成年动物最易感,而幼龄动物有 抵抗力。人感染有明显的职业性;
4.流行特点: (1)本病流行多见于牧区,虽然各型菌有其 主要的感染宿主,但也能转移于其它宿主,在 转移储存宿主过程中,常出现由典型株变成非 典型株的现象。 (2)有一定季节性,如羊型布病的发生是春 季开始发生,夏季为发病高峰期,秋季逐渐下 降。 (3)母畜中以头胎发病较多,可占50%以 上,多数母畜只发生一次流产,而二次流产的 较少;在老疫区,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子宫炎、 乳房炎、关节炎,局部脓肿、胎衣不下,久配 不妊者较多。
这种表型变异的细菌可在机体内长期存在, 待环境条件改善则可恢复原来的形状。布氏 杆菌有a、m 和g 三种抗原,g 为共同抗原,a、 m 抗原在不同种布氏杆菌中的比例不同,如 牛种菌以a 抗原为主,a:m为20:1;羊种菌以 m 为主,m:a 为20:1;猪种菌a:m 为2:1。因 此根据a、m抗原可鉴别布氏杆菌菌种。布氏 杆菌的抗原与伤寒、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 变形杆菌ox19等抗原有某些共同成份,在血 清学试验时可发生交叉反应。
羊:主要表现也是流产,发生在妊娠
后的第3-4个月(妊娠期150天),其 它症状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 炎、滑液囊炎,公羊发生睾丸炎。 猪:最明显症状也是流产(图1和2), 发生在怀孕的第1-3个月,极度少数流 产后胎衣不下,引起子宫炎和不育。 公猪常发生睾丸炎(睾丸肿大,图3, 后期睾丸萎缩,图4)、附睾炎。也可 见关节炎,关节肿胀等(图6);
布氏杆菌( brucella)是英国军医bruce于 1886年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 (布氏杆菌病)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来的。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有6种布氏杆菌,即羊种 (brucella melitensis)、牛种 (b .abortus)、猪种(b .suis)、犬种 (b .canis)、森林鼠种(b .neotomae)及 绵羊附睾种(b .ovis)。这6种布氏杆菌又 可分为19个生物型。我国已分离出羊种、 牛种、猪种、绵羊附睾种和犬种布氏杆菌共 15 个生物型。
第一章 多种动物共患细 菌病
第二节 布氏杆菌病
本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 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各种动物临床表 现不完全一致,常见于牛、羊、猪等家畜 (马例外,一般均为隐性感染,为血检阳 性),并由它们传给人和其它家畜。以生 殖器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临床上主要 以流产为重要)、不育和各种组织局部病 状为特征。
(2)牛全乳环状试验:适宜于对牛 群的初筛,取鲜牛奶1ml于小刻度管中, 加环状反应抗原0.5ml,混匀于37℃1h后 观察结果,乳柱不显色,而乳脂环显色时 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3)补反:出现稍迟(感染1-2周产生 补反抗体),敏感性比凝集反应高,持续 时间也较长,当凝集反应为可疑或阴性 时,补反仍为阳性,但操作术式较复杂,只 能作为辅助诊断; (4)变态反应:仅用于山羊和绵羊的 布病诊断,出现迟,持续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