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5、翠鸟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5、翠鸟

翠鸟[教材透析]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即外形美丽、动作敏捷、住处安全),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

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

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

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16个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能在习作中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难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教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以“翠”为例渗透学法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都对翠鸟产生了很大兴趣。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1)师:跟老师写课题,谁能提醒一下老师“翠”字怎么写?(“羽”字不带钩的。

)(2)“翠鸟”的“翠”是什么颜色?(绿色)拿起书,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从哪儿可以看出“翠”是什么颜色?(自由读——指名读——交流)从“翠”字让你有什么感受?(“亮”)这种颜色的竹子叫——翠竹,这种颜色的玉石叫——翠玉,这种颜色的柏树叫——翠柏,这种颜色的柳树叫——翠柳,还有——苍翠欲滴,叠翠流金,苍松翠柏、披罗戴翠……怪不得这里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3、真有这么鲜艳漂亮吗?大家看,这是一只停在苇秆上的翠鸟[出示课件:“翠鸟”图]。

翠鸟,又名“叼鱼郎”、“小鱼狗”。

它体长约15厘米,头大、体小,嘴长,它是一种很可爱的小鸟,以鱼虾、水生昆虫为食。

(这里可让学生先说,老师补充)你还想更多的了解翠鸟吗?那么就翻开书,读一读课文吧!二、触摸课文,以“读”为轴理清思路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开火车分节读课文,重点纠正:读音(衬衫、蹬开、饲养、渔翁)思考:每段介绍了翠鸟的什么?3、交流后,小结为:外形(第一段)、活动(第2、3段)、住处(第4段)4、你们喜欢课文中的翠鸟吗?这是怎样的翠鸟?你从课文的哪里读懂的?默读课文,做上批注。

(根据学生交流,第一课时学习三个特点中的一部分。

)三、深入探究,以“品”为径张扬个性(一)外形美丽(第一段)生:这是一只美丽的翠鸟。

我是从第一段读懂的。

(读文中有关句子)1、你从哪里体会到它的美丽?2、再指读,[示: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还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不是课文中的句子?没关系,意思差不多。

(学生说不行)你喜欢哪句?为什么?(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让人一看就喜欢。

渗透作者的喜爱之情)3、再次出错:那就用课文的。

现在我们继续读读这段话——[示: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学生发现顺序乱了。

又怎么了?(不对,原来描写一样事物要有顺序,即:头——背——腹)这段先说翠鸟的颜色——鲜艳,再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这叫——总分段式。

4、指导朗读第一段。

(读出翠鸟的美丽、可爱的样子以及你的喜爱之情)5、听了你们的朗读,我觉得翠鸟的外形可真——[板书:美丽]6、这么生动的句子我们可要把它积累下来。

(背诵描写外貌的句子)(二)动作敏捷(第二、三段)预设:翠鸟的捕鱼本领真叫高超,我从课文的第二、三段读懂的。

1、自由读第2、3段,比一比,谁把翠鸟读活了。

并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

2、听说翠鸟有一个外号叫“叼鱼郎”,既然叫叼鱼郎,可见他们叼鱼的本领很高,谁能来说说他们是怎么叼鱼的?(1)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

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1、生自由说体会2、抓住“悄悄、尽管……还是、锐利”等词体会动作的迅速。

指导朗读。

3、你们说翠鸟捕鱼的本领高,飞的速度快,有什么证明呢?还从哪儿可以看出来?(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1、生说体会。

2、抓住“蹬、叼、贴、飞”等动作词和“箭一样”来理解。

指导朗读。

3、还有吗?(3)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这句根本没写翠鸟,干脆去掉不要了。

(不行)为什么呀?2、生说理由。

3、指导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直接写了翠鸟捕鱼的动作,还通过写小心谨慎的小鱼,写还在摇晃的苇秆和还在荡漾的水波,衬托出了你们这些翠鸟——板书:动作敏捷(灵活、神速)4、过渡:真是神了,干脆我们到翠鸟家做客算了,好见识见识他们高超的捕鱼本领。

(不行)哎哟,怎么又不行?(三)住处安全(第四、五段)预设生:翠鸟家住在悬崖的石壁上。

洞口很小,进不去。

1、是吗?进不去呀。

那翠鸟家是什么样呢?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翠鸟家在小溪边上,陡峭的石壁上,那里,洞口很小,而且又很深。

)2、啊呀,翠鸟可真会找地方了。

那儿既安全又安静。

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作为我们人类,能为翠鸟做些什么呢?我们古代的诗人白居易早就站出来替鸟儿说话了,请看——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白居易(齐读)4、我相信,我们人类会好好地保护鸟儿,保护各种动物,谁叫我们是一家人哪!四、拓展延伸,以“文”为点运用课外[课件出示:各种鸟(配乐)]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是美丽的。

而各种各样的鸟儿用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色彩,它们的姿态,不仅为大自然增添了许多生趣,而且许多鸟还是我们、——地球。

五、布置作业1、搜集人类保护鸟类的图片、资料,在班级里举办一个“保护鸟类、爱护家园”的主题活动。

2、把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写出来。

要求:①写前要认真观察。

②写作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抓住动物的特点。

③语句生动连惯,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头背外形美丽腹(小巧玲珑)眼嘴爱护动物5、翠鸟行动敏捷疾飞注视像箭一样蹬开叼起贴着陡住处安全小深教学反思:《翠鸟》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文字上的一个亮点,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要学习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贴”、“一眨眼”、“注视”、“蹬”、“叼”、“刹那间”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渗透爱护大自然的思想也是本文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动物也应该自由自在地生活。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

教学中,尤其是讲读课文中,我认为课件适时地引入,对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读书时的情感投入,确实起到积极作用。

我在教学翠鸟的外形和活动时,及时利用课件,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翠鸟外形的美丽和行动的敏捷。

然后再充分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去解读课文。

只有这样,学生才是一个真正的阅读主体,他在阅读中才能真正体验到自己的精神劳动所带来的快乐,他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

朗读也是一种极具个性的融理解和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不同的人对一篇文章的体会即便一样,朗读的方式也肯定是有差异的。

因此,在朗读指导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学生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与句子品味语言美,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再把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在朗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在此基础上,利用教师的板书,引导学生背诵描写翠鸟的外形的段落,然后让学生仿说自己喜欢的鸟或者其他动物,学生在说的时候及时指导叙述的顺序,帮学生理清思路,最后再写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感受读与写关系与魅力。

在教学翠鸟等鱼、捕鱼的部分,我以“谁能读出翠鸟的机灵、敏捷”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小组内评读,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蹬”、“叼”、“刹那间”应该如何变化读。

再进行男女生、师生赛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读好书,感受阅读的快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鸟类有更深入的了解,他们会自觉地爱上这些小生灵,并时时处处保护他们,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让人和动物能友好、和谐地生活在美丽的地球村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