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思说写让出精彩——《扁鹊治病》教学实录及点评

读思说写让出精彩——《扁鹊治病》教学实录及点评

读思说写让出精彩——《扁鹊治病》教学实录及点评读思说写让出精彩——《扁鹊治病》教学实录及点评执教/董翱点评/汪潮【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能读写9个生字。

2.揣摩用词的细微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运用文本语言,在多个回合中有侧重地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运用文本语言,在多个回合中有侧重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揣摩用词的细微变化,体会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猜,激发兴趣师:我们先来认一个字。

(课件出示:言)这个字念——生(齐):言。

师:能在“言”前而加一个字,组成一个词吗?(生自由应答)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猜一些和“言”有关的谜语,好不好?生(齐):好!师:第一个:说出来必须做到的话叫——生1:诺言。

师:名人说的话叫——生2:名言。

师:骗人的话叫——生3:谎言。

师:没有事实根据的话叫——生4:谣言。

师:包含深刻道理的小故事叫——生5:寓言。

师:(课件出示:寓言)用故事来说明道理,是寓言的一个特点。

二、写,梳理文脉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则出自战同时代《韩非子·喻老》中的寓言,题目叫——生(齐读):扁鹊治病。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一遍课文,读完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自由读课文)师:差不多都读完了,有没有不会读的词语?(生纷纷摇头)师:语言浅显是寓言故事的另一个特点。

检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对照课文在练习纸上把故事的梗概补充完整。

(师课本出示练习:有一天过了十来天_____ 又过了十几天_____ 不久皮肤上_____骨髓_____病死_____ )(生默读填写,师巡视并指导“肠”“胃”的书写。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的答案,(投影)和他差不多的请举手。

这么多同学对了,请给自己打个五角星,有错误的同学赶紧订正一下。

(将“骨髓”标红)这个词很容易读错,请你读读。

(指名一生读,该生读错。

指名另一生范读。

再请第一名学生纠正自己的错误,然后带领全班齐读。

)师:哎,我倒要问问,你们是从课文哪里找到这些信息的呢?生1:我是从每个自然段的开头找到的。

师:一个自然段接一个自然段地找,这样就不会遗漏了,很仔细的方法。

有没有快一点的办法?生2:我是从课文第五自然段里找到的。

(师课件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问,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而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很聪明的一个办法,奖励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几个加点的词语。

(生喜笑颜开带领全班齐读,师相机纠正“即使”的声调。

)三、读,体会寓意师:同学们,请你们读读这段话,想想如果我要请几个同学合作来朗读,根据你的理解,你们建议我请几个,理由又是什么呢?(生起初沉默,然后纷纷自己朗读。

)1.在合作朗读中理清病情的变化。

师:谁来给点建议?(沉默几秒钟后,学生三三两两地举起了手。

)生1:请两个人来读。

师:两个人怎么读呢?生1:一个人读前面,一个人读“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为什么这么分?生1:前面这个病还可以医治,让一个人读;后面医生无能为力了,所以让另一个人来读。

师:哦,那前面都能用什么方法来治呢?生1:热水敷烫,扎针,服几剂汤药。

师:治疗起来越来越困难,到最后都无能为力了,说明蔡桓公的病——生(自由应答):越来越严重。

师:这个建议听上去有点道理,你请个同学和你合作读读吧。

(生l环顾四周,挑选一生与其合作朗读。

)师:有没有别的建议?生2:可以四个人来读。

师:和他一样,也打算请四个人的同学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这么多,先来听听他的理由,是不是和你一样?生2:皮肤病请一个人来读,皮肉之间请一个人来读,肠胃里请一个人来读,深入骨髓请一个人来读。

师:你是从病的部位考虑的,打算请四个人的还有其他的理由吗?生3:这里有三个分号。

师:你关注了标点,根据分号来合作就清清楚楚了。

生4:热水敷烫一个人,扎针一个人,服几剂汤药一个人,最后一句再请一个人。

师:哦,你是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来分的。

师:虽然这几个同学的理由不一样,但有一点他们都读出来了,就是蔡桓公的那点小病,后来变得——生5:越来越严重。

师:这个建议说得有理有据,就按你们说的分四个人来读吧。

(生2、生3、生4、生5合作朗读)师:还有谁想说?(一生犹豫后,缓缓举手。

)生6:我建议请三个人读。

第一个人读第一句,第二个人读第二句,第三个人读第三句,最后一句三个人一起读。

师:这个建议很新颖,为什么最后一句要一起读呢?生6:因为最后已经无法医治了。

(生自发鼓掌)师:好,就按你说的来读,你挑选两个人和你一起读吧。

(生6挑选两名同学与之合作朗读)2.在对比朗读中领悟用词的巧妙。

师:你们一字一句读得非常认真,但越来越严重的感觉还是少了那么一点点,问题出在哪儿呢?就是这几个词。

(课件标红“就能够”“可以”“也还能”“再也”)师:同学们,不要小看这些词语,它们能表达出一种微妙的感觉。

不信,我们来对比着读读,老师读左边,你们读右边。

(课件出示)(师生对比读)师:老师改的和课文里的有什么微妙的不同?生1:老师改的好像这个病没什么变化。

生2:老师改的感觉蔡桓公的病马上就能治好。

生3:老师改的都是“就能够”,读起来不通。

师:你的意思是读起来太单调了,是吧?就是这些细微变化的词语,把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变化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了。

我们也来合作读一读。

(师生声情并茂地合作朗读)师:你听,这些细微变化的词语,就像一声声无言的警钟,它们在告诫我们什么、提醒我们什么呢?生1:病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及时去看。

生2:小病不看会变成大病的。

(师板书:及时防治。

)3.在变式朗读中运用语言来明理。

(师课件出示练习:有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六天之后不久皮肤上皮肉之问肠胃里骨髓浑身疼痛病死)师: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会怎么样呢,谁能看着这个练习说一说?生: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就会到皮肉之间,要是不治就会到肠胃里,要是不治就会到骨髓,要是不治就会浑身疼痛,不久就会病死。

师:你们听出来了吗?“要是不治”后面他用了个什么词儿?生:就会到哪里。

师:对呀,用的都是“就会”,扁鹊可不是这样的,看看扁鹊都是用了哪些细微变化的词提醒蔡桓公病情会逐渐加重的。

(生默读课文,圈画。

)生1:第一次扁鹊说“恐怕会”。

生2:然后他说“还会”。

生3:“会更加”。

师:(课件出示:恐怕,还,更加)让我们用上这些词再来体会一下防微杜渐的重要性。

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生1:恐怕会发展到皮肉之间。

师:过了十来天,发展到皮肉之间,要是不治一生2:还会发展到肠胃里。

师:十来天后,发展到肠胃里,要是不治——生3:会更加严重。

师:又过了十几天,深入骨髓之后,就——生4:就会浑身疼痛。

生5:就会病死。

生6:医生就再也无能为力了。

四、说,再悟寓意师:本可以治好的小病,最后却变成了悲剧,是谁造成了这一悲剧?生(自由应答):蔡桓公。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生:因为他不听扁鹊的劝告,没有及时医治。

师:课文中是如何写蔡桓公一次又一次不听劝告的呢?请拿起笔,一边默读一边画出相关语句。

(生默读圈画,交流反馈)师:怎么才能读出他一次次不听劝告呢?我们来合作读读。

有一天,扁鹊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可是蔡桓公一(生1读)师:蔡桓公信吗?是半信半疑还是完全不信?你再来读读。

(生1有感觉地朗读)师:有点蔡桓公的感觉了。

扁鹊走后,他还对左右说一(生2感情朗读)师:“总喜欢”被你这么一读,显得蔡桓公乡么自以为是啊!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告诉他病已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谁接下去读?(生3较平淡地读)师:这时的蔡桓公已经不再是不相信了,谁再来读?(生4有感情地朗读)师: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告诉他病已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可蔡桓公——一(生5读)师:读着读着,你们已经渐渐走进了蔡桓公的内心。

如果,此时此刻,你们就是那个不听劝告的蔡桓公,你是怎么一次又一次不听扁鹊的劝告,直至最后无药可救的呢?(板书:不听劝告)看着屏幕上的练习简单地说一说,最好能够用上一个或几个细微变化的词语。

(师课件出示练习:有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六天之后不久皮肤上皮肉之间肠胃里骨髓浑身疼痛病死)(生自由练说,师巡视指导。

)师:在说的时候,这些细微变化的词语能不能用进去呢?再试着说说。

(生再次自由练说,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蔡桓公”来说说?(指名一生说)师:基本上把前因后果讲明白了,掌声送给她。

老师发现她“又过了十几天”这个部分讲得特别好,你们听出来她是怎么讲的吗?生:她说:“又过了十几天,扁鹊告诉我病已经深入骨髓,他已经无能为力了。

”师:是呀,很简洁但又很清楚。

谁也想来说一说?(另一生说,众生听完后笑。

)师:他讲得很不错啊,你们笑什么?生:他后面说:“五六天后,我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可扁鹊已经跑到秦国去了。

不久,我病死了。

”他都病死了怎么还会说话?师(笑):对呀,后面该怎么讲呢?生:五六天后,我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可扁鹊已经跑到秦国去了。

我想我不久就将病死了,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听扁鹊的话呀!师:前面这位同学能够用上细微变化的词,第二个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小的改动,给他们掌声!五、思,延展寓意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的故事中有没有像蔡桓公那样的人?生1:《我要的是葫芦》里面的人。

生2:《亡羊补牢》里的那个人。

师:《亡羊补牢》里的那个人开始就像蔡桓公一样,对吧?生3:《小虫和大船》这个故事里的船主就像蔡桓公一样。

师:像种葫芦的人、船主,他们又没有生病,怎么会和蔡桓公有相似的地方呢?生1:他们都不愿听别人的劝告。

生2:他们都像蔡桓公一样,有了小错误不及时改正。

生3:小的错误不改正就会变成大的错误。

师:有了问题,这些人都是不听劝告,没有及时防治。

今后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了问题或错误,千万不要像他们一样。

在下课之前,老师再送给你们两个成语,一个是防微杜渐,一个是讳疾忌医。

(板书:防微杜渐,讳疾忌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板书设计】及时防治防微杜渐扁鹊治病不听劝告讳疾忌医【点评】在本课的教学实录中,有三个教学设计思路值得学习和借鉴:1.活动板块设计。

基于语文课程“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以“写,梳理文脉”“读,体会寓意”“说,再悟寓意”“思,延展寓意”四个学生言语实践活动板块展开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在动笔写、合作读、对比读、有侧重复述和转换人称复述等言语实践中得意、明言、悟理、用法。

这样的设计不仅是对课文的整体观照,而且通过反复的言语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