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神话存在的差异

中西方神话存在的差异

中西方神话存在的差异
1、中国神话很零散,希腊神话有严密的体系。

中国古代神话篇幅都很短小,对神的事迹记载非常简略,故事性不强,没有古希腊神话那样的长篇巨制和曲折生动的情节。

中国主神:南方神话开辟神——盘古;北方神话开辟神——女娲;三皇五帝:伏羲、女娲、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十二大神:主神宙斯、天后赫拉、火神赫菲斯托斯、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耳忒弥斯、战神阿瑞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爱神阿佛洛狄忒(维纳斯),总之,十二
大神几乎代表了自然界的所有属性
2、中国上古神话有着极为鲜明的尚德精神,在西方神话尤其是希腊神话中,对神的褒贬标准多以智慧、力量为准则,而中国上古神话对神的褒贬则多以道德为准绳。

主要从三方面来说:
(1)“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这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主要大神们神格的重要特征。

相反,在古希腊神话中,我们所看到的大大小小的天神都是世俗的,是满身人间烟火味的形象。

在中国的很多经史典籍中,他们不苟言笑,更不会嫉妒和残害人类。

在个人的私生活上,他们十分规矩和检点,十分注重小节、注重品行和德操的修养,并且尊贤重能。

几乎每一位神王都没有“红杏出墙”或“乱播爱情种子”的现象。

在他们的身上,只有神圣的光环、纯洁的品性和高尚的情操。

当人类向他们看过去的时候,只会仰面向上,顶礼膜拜,而不会有丝毫的不恭不敬。

而众神之王宙斯狂放不羁,拈花惹草,在神界与人间留下了一大串风流债,更严重的是他任意行事,不讲原则,充满嫉妒和个人爱好;神后赫拉,本是众神的表率和人间的神母,但她却经常为嫉妒和仇恨而迷失了本性,做出一些残酷和无神格的蠢事来,没有丝毫让人类敬重的地方。

主神如此,他们手下的众神也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品性。

(2)“对神的献身精神的崇尚和礼赞”,是中国上古神话尚德精神的另一重要体现。

在希腊神话中,其开辟神话充满了血腥。

中国的创世神话,是以牺牲创世神的肉体来完成天地开辟和万物创造的。

比如开辟大神盘古最后用其身体化为自然;炎帝尝尽百草,几经生死。

在巴比伦和北欧神话里,神族分为两大派,分别代表混沌和秩序。

而创世的过程则是混沌和秩序的战斗过程,最后秩序战胜了混沌,并以混沌组的尸体创造万物人类
(3)“保民佑民的责任感”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神所具有的品质。

古希腊的神话与传说表现出了与中国神话大不相同的文化特色。

在古希腊神话中,天神与人类一样,也表现出爱、恨、怒、欲望、嫉妒等凡俗的情感;“潘多拉的盒子”便是这样的例子。

造成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差异的原因
1、时间的不同
2、地理环境的不同
3、保存和流传过程的不同
中国属于自发性强的独立起源的第一代文明。

神话的自发性特别强;而希腊则是属于继承性强和派生型的第三代文明。

所以,他是个后起之秀,能吸收和承袭各个先于自己的先进文化圈的许多遗产,这些遗产包括从生产工具到精神财富,特别是风俗习惯和神话。

例如第一代文明的埃及,“历史之父”指出:“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神名都是从埃及传入希腊的”。

第二文明的迈锡尼,巴比伦等。

中国属于以农业立国的古老内陆国家,整个民族相对比较封闭、内向一些,所以,自发的农耕的内陆文明创造了中国的神话。

而希腊处于地中海沿岸,是一种海洋文明,文化开放且多
元化,具有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的传统,所以更容易广泛汲取其它民族文化要素,包括神话要素
中国古代的文化带有强烈的自发倾向,自发而复杂的象形文字系统发展缓慢,赶不上记录野蛮与文明之交的神话,且象形文字使用起来不像希腊等国家借助其他民族文字形成的拼音文字系统那么方便。

而文字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作为了诸子百家表达他们哲学思想和政治理念的工具。

我们早慧而崇尚实际的祖先们很快地就打消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致力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现实理想,因此神话并没有过多地发扬光大,而是短小、零散、不成体系地散见于一般的文章,在《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零零散散地有所保留。

而在希腊,神话却大部分是由民间唱诗的歌手所传承的,后来又经过诗人和戏剧家的加工创作,在此过程中他们往往加入个人的想象和润色,而且由于他们的生活和职责又要求他们必须以故事情节和内容丰富取胜。

因而希腊神话中动辄便是长篇大作,如《神谱》、《荷马史诗》等。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一)崇“德”与崇“力”
(二)注重和蔼、伦理至上与注重个性、探究哲理
(三)坚韧执着、强烈责任感与崇尚自由、乐观
中国神话与民族精神的形成,得力于礼仪的、伦理道德的聚合力。

这种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确切地说是经过史官文化浸染过的中国神话中,提倡的是三皇五帝式救苦救难、律已甚严的高尚“圣德者”作为以文化向心力为纽带的庞大稳定政治实体的统治者,以礼仪、道德和仁义来治理国家、团结人民。

所以中国神话体现的是一种道德规范与伦理符号,致使其民族精神有明显的伦理倾向,集中体现在中国民族精神的基本要素是对社会政治等世俗生活方面的“德”的尊崇。

而希腊神话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得力于经济的、力量的、技术的聚合力。

在整个希腊神话中,崇尚的是透露着强烈的非伦理倾向的奥林匹斯诸神们强大、神奇、分工细致的力量,所赞美的是叱咤风云,能扭转乾坤的有“力”者。

这些天神具有超人的神力,而伦理道德水准极低甚至不及凡人,所以希腊神话所体现其民族精神的基本要素是对“力”的崇拜和追求。

中国神话中所塑造的一个个道德偶像的神形象,代表许多伦理符号,暗示一种道德的理想状态。

这是由于中国神话在发展过程中受历史化、伦理化、政治化的强烈影响,说到底是当时的统治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协调大家族之间、大家族与小家族之间等的社会各种矛盾,取得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社会“和蔼”,也就是利益的均衡状态即“和为贵”。

他们通过塑造的一个个道德偶像的神话形象,使人们对有德者的神话偶像的崇拜,从而形成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以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来统治人民和规范人民的生活。

希腊体系神话所崇拜的、所赞美的,不是无所不能、严以律己的有“德”者,而是能扭转乾坤的有“力”者或技术大师,这些有“力”者或技术大师是代表某些方面的“力”或技术。

从希腊神话体系的完整性以及清晰的神界故事中可以看出希腊神话体现出注重个性和探究哲理的精神。

中国和希腊两国的地域,自然条件,历史发展进程等方面的不同,一个是典型的内陆文明,而一个是典型的海洋文明,这就造就了不同的民族精神:中国为大河文明,文化单一、稳定;且古中国人以耕作农业生产作为获得物质资料的主要方式,这也造就了中国人重乡土,重宗族,偏于稳定与和谐而较为封闭的观念;古希腊则是海洋文明,他们通过海上活动来攫取财富,谋求发展,长期的海上生活使他们向往自由与个性,勇敢、智慧、技术财富是他们所追求的,这无形中就排挤了伦理道德在其民族精神中占的份额
总结:中国神话的气氛沉重、形象威严、气象壮阔,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执着,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民族精神与性格;而希腊神话的姿态质朴、风韵自然,极富艺术感染力,也反映了西方人那种崇尚自由的乐观性格。

总说
由以上的特点可以看出,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所谓象征、隐喻,就是某种具体的物象和某种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

原始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原始人还不能利用抽象观念进行独立的思考,但随着文化的发展,追溯历史、交换思想、总结经验、表达信仰等,往往会涉及一些较为抽象的观念,因此,他们必须借用某些具体的物象来暗示某些特征上相似或相联系的观念,比如把葫芦和禽卵视为母体崇拜、生殖崇拜,就是一个典型的象征例子。

可以说,原始神话就是由这些不同类型的象征性、隐喻性的意象符号系统构成的,有一些意象的寓意相当复杂、丰厚,如龙这个意象,它不但是部落的符号,同时还包含着特定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感情,成为全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神话是原始先民的一种认知和表达方式,还不能说是自觉的文学创作。

但神话又确实在文学宝库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神话思维中的一些特征也同样出现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活动中。

相比较而言,文学创作中的象征和情感表达更加主观化、个性化,抒发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怀,而神话的情感和象征植根于集体意识之中,并带有更多的神秘意味。

思维特征
神话思维是与原始先民的心智能力紧密相联的。

原始先民的心智发展水平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思维主体和客体还不能明确区分,在人和外界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互渗关系。

在原始先民眼里,自然万物就和自己一样,拥有活泼的灵魂、意志和情感,能够和人进行神秘的交往。

因此,原始先民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奇异色彩和生命活力的世界。

这种感受、理解世界的方法,是神话诞生的土壤,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上古神话思维的特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