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数据交换平台总体设计

智能数据交换平台总体设计


现有通讯前置机的更新换代产品
完成业务支撑网内同一层级不同核心网元之间、不 同层级核心网元之间之间的数据交换
为整个数据交换提供端到端全流程可控传输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大纲
系统概述
– – – – – – 现状描述 需求分析结论 系统目标 系统定位 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与相关系统的关系
总体设计 模型设计 数据设计 接口设计 运行设计 安全设计 故障及维护 系统集成 演进及进度 机构及人员
智能数据交换平台 总体设计说明书
(版本 V0.1)
2010年03月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大纲
系统概述 总体设计 软件模型 数据设计 接口设计 运行设计 安全设计 故障及维护 系统集成 演进及进度 机构及人员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大纲
系统概述
– – – – – – 现状描述 需求分析结论 系统目标 系统定位 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与相关系统的关系
otl
jdbc
hibernate
oracle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软件技术体系结构
软件技术体系结构采用神州数码思特奇公司成熟的Si-Tech FrameWork 框架。
该框架的优点:
通过成熟的产品搭建层次清晰性能稳定的系统架构 层与层之间松散耦合,增加代码重用率,提高开发效率
每一层充当各自具体任务,便于团队分工和后期维护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设计层面: 遵循中国电信智能交换平台产品标准的要求。 遵循中国电信陕西公司IT规划的要求。 用户界面设计要求简单明了,易理解,易操作。 实现层面: 采用PowerDesigner建模工具进行系统的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的设计。
采用PowerDesigner工具进行系统DFD图的设计。
采集 前置机
缺乏统一的通信基础设施和标准 通信协议,以致对数据交换网元 要求比较高,造成网元接入困难、 系统的扩展性差;
缺乏数据管理机制:高实时性数 据交换模式下,文件数量非常多, 无法说清文件数量的完整性等关 键问题;
中国移动、联通目前都具备全网、 全业务运营的条件,移动业务是 竞争的重要领域,移动业务对实 时性要求很高,现有的数据交换 频度低,无法满足移动业务需要。
需求分析结论:实施功能要求
智能数据交换平台从系统功能方面分为系统管理、调度中心、文件交换、消息交换、仓储管理等业 务模块,主要实现功能描述如下: 系统管理 – 提供口令管理、安全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提供对接入网元、货品类型、交换策略等 参数的配置和管理;对交换货品进行查询统计、对交换结果进行稽核校验。 调度中心 – 调度中心以调度引擎为控制者,通过任务单队列、工作单队列和派生执行者进程来实现数据交换的 流程过程。 文件交换 – 以CTP为通信协议、实现文件类数据的交换。(数据量较大、 主要以文件方式进行传递)。 消息交换 – 以DCC为通信协议、实现消息类数据的交换。(数据量小、及时性要求高 、主要以消息方式进行传 递)。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关键技术:消息传输及时性
数据交换不仅要保证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而且要保证数据传 输的及时性;更改配置参数(网元信息增加、交换策略变更)都需要及 时的通知调度中心。
在智能交换平台系统中,使用了思特奇开发的消息中间件产品,它能 够增强子系统之间的及时性通信;避免了子系统的不断扫描,浪费系统 资源。 消息中间件的应用案例如下: 《神码思特奇四川移动VGOP项目》 《神码思特奇湖南电信电子商务项目》
页面控制层采用struts框架 业务逻辑层采用轻量级Spring架构 数据持久层采用Hibernate开源组件
业务层 技术
使用消息总线,增加消息处理的及时性 使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增强系统功能的可扩展性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大纲
系统概述 总体设计
– – – – – – – 设计原则与技术路线 设计方案比较与选择 总体处理流程 人工处理过程 与相关系统的集成架构 关键技术 待定问题列表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近期 目标
大纲
系统概述
– – – – – – 现状描述 需求分析结论 系统目标 系统定位 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与相关系统的关系
总体设计 设计模型 数据设计 接口设计 运行设计 安全设计 故障及维护 系统集成 演进及进度 机构及人员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系统定位:功能定位
仓储管理 – 根据货品的生命周期,对货品自动的进行备份、清理管理。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需求分析结论:实施非功能要求
文件协议类
文件类型 小文件 (500k) 性能指标 接收 文件处理 发送 接收 中文件(10M) 文件处理 发送 接收 性能要求 390 个/分钟 390个/分钟 390 个/分钟 20个/分钟 20个/分钟 20个/分钟 190M/分钟 360M/分钟 190M/分钟 指标说明 从采集源到交换平台 交换平台上入/出货架的处理时间 从交换平台到目的主机 从采集源到交换平台 交换平台上入/出货架的处理时间 从交换平台到目的主机 从采集源到交换平台 交换平台上入/出货架的处理时间 从交换平台到目的主机
设计原则
原则四:美观易用的 UI设计。 美观易用 原则三:支持多种文 件传输协议,可以方 便业务系统的集成 可扩展
原则五:考 虑数据交换 性能压力
性能
设计原则
需求
原则二:覆盖文 件消息类数据交 换的需求
规范 原则一:遵循中国电信智 能数据交换平台产品标准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技术路线
选用目前Java开发的主流体系Spring + Hibernate + struts 展示层 技术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与相关系统的关系
数据共享和传输的核心平台, 交互文件与消息类数据
充值
结算 省 IDEP
数据
其它 IDEP
计费
BSS网元
纯粹的数据交换中心,隔离了业务 层面的信息,通过完善的数据交换 流程和完整的稽核、校验、监控、 告警制度,实现了数据的无缝交换 和共享,从而保证了各核心网元之 间的有效协同,同时又充分给予了 各核心网元相互独立性和低耦合性, 从整体上提高了业务支撑网运作效 率和安全性。
技术方式
socket
Socket Socket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大纲
系统概述 总体设计
– – – – – – – 设计原则与技术路线 设计方案比较与选择 总体处理流程 人工处理过程 与相关系统的集成架构 关键技术 待定问题列表
软件模型 数据设计 接口设计 运行设计 安全设计 故障及维护 系统集成 演进及进度 机构及人员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大纲
系统概述 总体设计
– – – – – – – 设计原则与技术路线 设计方案比较与选择 总体处理流程 人工处理过程 与相关系统的集成架构 关键技术 待定问题列表
软件模型 数据设计 接口设计 运行设计 安全设计 故障及维护 系统集成 演进及进度 机构及人员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集成架构:与其他系统集成
计费网元
一批
结算
数据
智能 交换 平台
数据
充值
其它 智能 交换 平台
BSS 网元
集成技术描述:
序号
1
2 3
源系统
计费网元
其它智能交
智能交换平台 智能交换平台
接口方式
文件/消息接口
文件/消息接口 消息接口
接口协议
CTP/DCC
CTP/DCC DCC
大文件(500 M)
文件处理 发送
消息协议类
性能指标 接收 时延 发送 性能要求 500条/秒 时延<10ms 500条/秒 指标说明 从采集源到交换平台 从消息源发送消息至智能数据交换平台完毕开始计算,到目 标主机接收消息完毕的时间开销 从交换平台到目的主机
测试配置
IBM P550
2*1.6G cpu+8G内存+1*HBA卡
总体设计 软件模型 数据设计 接口设计 运行设计 安全设计 故障及维护 系统集成 演进及进度 机构及人员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需求目标:现状问题 计费结算中心目前是依托综合结算系统的前置采集机进 行数据交换,存在着以下情况和问题:
采用前置机端对端的传输方式, 基本没有核对机制,缺乏数据安 全保障,无法知道数据是否完整 传到对方;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大纲
系统概述
– – – – – 现状描述 需求分析结论 系统目标 系统定位 设计和实现上的限制
– 与相关系统的关系
总体设计 软件模型 数据设计 接口设计 运行设计 安全设计 故障及维护 系统集成 演进及进度 机构及人员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需求分析结论:企业建设目标及策略
单一的文件传输协议,难以适应不同 类型数据的交换,无法支持异地服务、 一点服务全网功能。对于实时性很高 的数据不能通过文件交互,需要提供 消息的方式迚行,这将影响电信新业 务的开展;
缺乏稳健、有效的机制来保障数据传输, 取送双方职责不清,无法定位责任,一 旦对端没有收到数据,很难定位是发送 方没有传、传送过程中丢失、还是接收 方没收到?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大纲
系统概述 总体设计
– – – – – – – 设计原则与技术路线 设计方案比较与选择 总体处理流程 人工处理过程 与相关系统的集成架构 关键技术 待定问题列表
软件模型 数据设计 接口设计 运行设计 安全设计 故障及维护 系统集成 演进及进度 机构及人员
中 国 电 信 陕 西 公 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