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公路监控技术标准-讲解

高速公路监控技术标准-讲解


5.2 管理架构监控设备配置
4 网络安全与管理系统 1)省级监控中心监控系统网络安全宜参考信息系统安全 保护等级第二级要求实施。 2)网络安全与管理系统应包括安全防御系统、安全监控 系统、安全响应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等。 5 公众信息服务系统 公众信息服务系统规模应满足公众对数据、视频的查询 需求,同时也应实现与公众媒体信息共享;公众信息服务系 统应包括数据和视频发布平台、短信发布平台、公众媒体信 息共享平台等。 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应合理考虑用户对数据、视频的查询 的并发数量,避免访问用户量过大导致系统瘫痪。
编制过程及思路
视频联网要求:联网权限、视频内容,视频格式等;特 别提出录像视频联网。
数据联网要求:数据联网范围,数据传输周期,数据编 码要求等。
附录:常用名词进行了定义;基本操作流程;报表格式; 主要设备关键指标;视频图像字符叠加格式;系统编码;IP 地址规划;域名规划;防雷接地要求;机房要求;界面;预 留预埋;供配电要求等。
1.7 省级监控中心宜与省级收费、通信中心合址建设;省级 监控、通信、收费中心可与省级路网中心合址建设。 1.8 省级监控中心业务应接受省级路网中心指导 , 并向省级 路网中心传输所需的视频和数据,具体要求应按《公路网运 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执行。
第一章 一般规定
1.9 各省监控系统可在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整体规划的基 础上,根据自身建设情况选择各类监控设备,同时,可根据 技术发展选择新技术、新产品,但应兼顾统一性、系统性和 稳定性,并应保证监控数据和视频图像等的数据接口、数据 格式与编码格式方面的一致性和系统的互联互通。
各省可根据需要配置 LED 室内显示系统、三维实景交通 地理信息系统、综合环境管理系统等。
5.2 管理架构监控设备配置
1 计算机系统
1)计算机系统应至少包括服务器、磁盘阵列、核心交换 机、各工作站 ( 应至少包括交通监控计算机、视频控制计算 机、报表管理计算机、地理信息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计算 机;其它工作站可根据需要设置)、打印机等构成。 2)计算机系统应至少采用星型千兆级规模网络结构。 3)主服务器宜采用小型机级别设备,并配置双机冗余系
路段监控(分)中心:
路段监控(分)中心应根据路段建设情况、投资主体、运 营管理模式,结合路段实际道路交通特点和长度设置。
路段监控(分)中心宜设置于便于上下高速公路的互通立 交附近,且宜与沿线其它管理部门同址合设。
路段监控 ( 分 ) 中心设置全省应统一规划,管理范围宜 50Km~200Km。
第二章 管理架构
编制过程及思路
3、编制思路
一般规定:明确了适用范围、原则等。 管理架构:管理体制与管理架构;省域内管理架构层级; 管理架构设置原则。 系统功能:结合部应急处置、路网管理等功能要求。 系统构成:适用、前瞻的原则下,必选和可选。 设置规模:管理架构的规模、沿线设施的规模、避险车 道和特大桥规模。 系统软件:软件编制要求、功能模块等,特别提出统一 监控软件要求。
宣贯内容
编制过程及思路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章 管理架构 第五章 设置规模
第一章 一般规定
1.1 为提高高速公路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规范高速公路监 控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法 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制订本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已建、新建、改(扩)建省域内高速公 路监控系统的实施、管理及维护,省部级之间的要求应按照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执行。 1.3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应遵循“统筹规划、统一标准、联网 监控、分级管理、逐步完善”的原则,实现省 ( 自治区、直 辖市)内联网监控。 1.4 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过程中,高速公路道路 沿线、隧道、桥梁等的监控系统应统一考虑。
宣贯内容
编制过程及思路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章 管理架构 第五章 设置规模
第二章 管理架构
2.1.2 各省高速公路应采用“省级监控中心 — 路段监控 ( 分 ) 中心—基层监控单元”三级监控管理架构。
2.1.3 省内各级高速公路运营和管理单位应根据实际需求设 置路段监控(分)中心及基层监控单元,具体负责所辖路段和 隧道等的运营管理工作。基层监控单元包括隧道管理站 ( 无 人值守隧道管理站和有人值守隧道管理站 ) 、桥梁管理站及 监控外场设施等。
宣贯内容
编制过程及思路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章 管理架构 第五章 设置规模
第五章 设置规模
第五章 设置规模 5.1 一般规定 5.2 管理架构监控设备配置 5.3 沿线监控外场设备配置 5.4 隧道监控设备配置 5.5 避险车道监控设备配置 5.6 特大桥监控设备配置
5.1 一般规定
5.1.1 监控系统设备规模主要包括各级管理架构、沿线监控 外场、隧道监控、避险车道监控、特大桥监控等设备规模。 5.1.2 监控系统设备配置规模依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 (JTG B01-2003)规定的设计原则制定,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 沿线设施的监控系统等级采用其规定的A级。
宣贯内容
编制过程及思路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章 管理架构 第五章 设置规模
编制过程及思路
1、编制过程 2007年,发布了《收费公路联网收费技术要求》,高速 公路监控、通信技术要求一直在编制中。 2010 年 4 月完成初稿,《高速公路监控通信技术标准》, 并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审查会;
2010 年 6 月,根据交通运输部最新要求,将标准修改成 两个技术要求,《高速公路监控技术要求》和《高速公路通 信技术要求》; 2010年11月,在北京,交通运输部对三个技术要求进行 了审查; 2010年12-1月,对三个技术要求进行了统一修改。
编制过程及思路
2、编制总体要求 《高速公路监控技术要求》定位于指导各省高速公路建 设,是多年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建设经验的总结,规范我国高 速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依据,按照收费技术要求的标准去 做,要求是既要维持现有体系的稳定运行,同时适应未来的 发展趋势。 《高速公路监控技术要求》侧重于体现全省统一管理高 速公路的思路;取消区域分中心层级,其职责可委托一个路 段中心去履行,避免与后期全国路网区域划分发生矛盾;更 多的强调功能的要求,弱化硬件与软件的配置;强调外场设 备的检测精度要求、布设原则和安全可靠性,同一设备不区 分设备类型。
5.2 管理架构监控设备配置
6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 1)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应包括全省高速公路 , 并实现高速 公路构造物、管理部门、交通工程设施、应急救援机构等信 息管理。 2)交通地里信息系统宜全省统一实施。
7 数据交换系统
数据交换系统应保障省级监控中心与省级路网中心进行 实时数据(包括交通量数据、事件数据、监控视频数据等) 交换,具体要求应按《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 执行。
第一章 一般规定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速公路联网监控范围应包括全 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有开通运行的高速公路。所有高速公 路开通运行时,其监控系统必须纳入全省(自治区、直辖市) 高速公路联网监控系统的范围。 1.6 省域内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应由高速公路省级监控中心 (简称“省级监控中心”)、路段监控(分)中心和基层监控单 元三级管理架构构成。

第二章 管理架构
③长度介于 2 ~ 3km 之间且隧道监控等级为 A 及以上的长 隧道,可在隧道洞口变电所或沿线其它管理部门内设置无人 值守隧道管理站,或与附近隧道群统一设置有人值守隧道管 理站。 ④隧道群宜统一考虑管理部门设置。
⑤远离互通立交、地处偏远山区或救援困难等处的长隧 道可考虑设置有人值守隧道管理站。 ⑥如条件许可,隧道管理站尽量选择与附近的收费站、 服务区、监控(分)中心等管理部门同址合建。
4)应能实现省域内所有视频存储设备联网调用。
规模名称 视频管理路数 小平台 200路以下 中平台 1000路左右 大平台 2000路以上
5.2 管理架构监控设备配置
3 大屏幕显示系统
大屏幕显示系统由显示单元、多屏拼接控制器等组成。 1)大屏幕总面积宜控制在40~60m2。 2)多屏拼接控制器视频输入/输出数量不应少于拼接屏 幕数量。 3)大屏幕显示系统应能显示监控系统主要工作站的显示 器信号。
5.1.3 监控系统的设计交通量应采用该高速公路主体工程的 预测交通量。
5.1.4监控系统设备配置所依据交通量应符合表5-1的要求。
监控系统机电设备及其外场设备基础 预测的第5年交通量 5.1.5 监控系统设备宜分期实施,当服务水平整体下降一级 时,宜实施二期工程。 管道及桥梁、隧道等构造物区段的基础、洞室 预测的第20年交通量
统。
4)磁盘阵列应配置保存5年以上数据的容量。
5.2 管理架构监控设备配置
2 闭路电视系统
闭路电视系统由视频传输、视频控制、视频存储、视频 显示及配套设施构成。 1)正常,各分中心应至少在监视墙上显示1路图像。 2)视频控制平台应采用大平台规模。 3)应能存储各下级机构上传的视频图像,保存至少30天; 事件图像保持至少1年。
1.10 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建设应符合本技术要求,以及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的规定。同时还应 符合国家标准、交通行业标准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监控 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并按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 实施。 1.11 各省可根据本技术要求,制订本省高速公路监控系统 技术实施细则。
5.2 管理架构监控设备配置
8 附属设施 附属设施包括精密空调系统、 UPS 电源系统、机房配电 系统、防雷接地系统、综合控制台等组成。 1)中心机房应设置精密空调,并采用双机备份。 2)UPS后备时间应不小于60分钟。
3)综合控制台座位不宜小于10个。
4)省级监控中心应实施全面防雷接地系统。
5.2 管理架构监控设备配置
5.2.2监控分中心配置规模 路段监控分中心应包括计算机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大 屏幕显示系统、网络安全与管理系统和附属设施等。 各省可根据需要配置 LED 室内显示系统、综合环境管理 系统、视频事件检测系统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