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合作开发蒙古国矿产资源的重要意义娜琳额尔敦资源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综合国力构成的第一个要素。
且对一个国家的应变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它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格局的制约因素。
当今,在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中,资源的占有和控制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进入蒙古国,对投资开发蒙古国矿产资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一、中国矿产资源的态势及需求的选择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据1999年9月初在安徽铜陵召开的“全国资源性城市振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讨会”消息,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矿业国。
矿产资源种类多,总量丰富,开发规模大,产量高。
目前,我国共发现168种矿产,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51种〔1〕,已发现的矿产地近20万处〔2〕(P.10),已勘探和开发的矿区约1.5万个,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重要地位的45种矿产储量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
因此,从矿产资源总量和种类来看,我国实不愧是一个资源大国。
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很少,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分布不均匀。
在国民经济中有更重要地位的16种矿产(金、银、铜、铅、铁、锰、镍、铀、硼、金钢石、铂、铬、钾盐、石油、天然碱等)探明储量严重不足,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极不相适应。
资料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下时,对原材料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我国目前人均GDP为800美元上下,所以对资源产品的需求正在处于上升时期。
21世纪中叶我国要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能源消费量将有更大幅度的增长,能源消费量占世界能源消费量比重将由目前10%上升为未来的20%左右。
〔3〕(P.32)21世纪初,我国急需的45种矿产中有1/4不能满足需求,15种大宗主体矿产有一半为资源缺口〔1〕。
如果没有足够的矿产资源储备,将会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步伐,这是一个不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国际联系和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
我国资源发展战略特别是能源战略目标的选定,不能仅从国内可获性考虑,而是要从必要需求和从未来我国强大经济实力出发,到全球能源资源的可获性中去寻求和选择。
中国人口多,人均资源量低,下个世纪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必然要走大量进口资源性产品,出口高附加值产品的路。
二、蒙古国选择了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北邻蒙古国,是个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
现已探明80多种矿产资源和3000多个矿点。
其中在蒙古国国民经济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矿产情况如下:铜:储量丰富、品位高,现探明储量2.4亿吨。
蒙古国的铜矿开发已具规模,精铜矿出口总值已超过全国出口额的50%。
蒙俄额尔敦特铜钼矿联合企业是蒙古国第一大创汇户。
黄金:金矿分布广、蕴藏丰富,发现130多个金矿床,储量3400吨,探明储量170吨,其中115吨是砂金矿,55吨是岩金矿。
目前开采金矿的国内外合资和独资公司达80多家,1998年产量达14吨多,比1990年的800公斤增长了近18倍。
如果技术设备得到改善,蒙古国的沙金产量可达50吨/年。
蒙古国黄金已成为仅次于铜之后的国家重要战略产品。
煤:是蒙古国最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一,全国各省均有分布,发现250多个矿床,储量500亿吨以上。
近几年蒙古国17个煤矿总量不超过1000万吨,远低于实际生产能力。
石油:蒙古国从90年代初开始恢复了停止20多年的石油勘探和开采。
现发现探明储量可达40—80亿桶,仅与中国接壤的东、南、西部地区就有13个石油盆地,储量30亿桶以上,而且油质好(其API自流指数为41),比中国大庆油田的油质高(API自流指数仅为34)。
据《蒙古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纲要》计划,蒙古国原油产量从2000年达到20—40万桶/年,2005—2010年生产450—3000万桶/年,到2020年达到6200万桶/年。
近几年蒙古国年石油产品消费量约40万吨,主要从俄罗斯的鄂木斯克、阿钦斯克和安加尔斯克三个城市进口。
蒙古国可望用原油换取中国石油产品。
1999年将向中国出口5万桶原油。
萤石(贵重的光学原料):主要分布中、东部省份,发现矿床60处,储量约2800万吨以上,年开采量约86万吨,年出口量15万吨以上。
蒙古国是世界上开采萤石的主要国家之一,其产量仅次于中国和墨西哥,位居世界第三(蒙古国《政府消息报》1998年5月20日)。
俄罗斯独联体国家对萤石的需求主要依靠从蒙古国进口。
磷:北部库苏古尔省西部长达几百公里,宽近百公里的地带有较大面积的磷矿,探明储量2亿吨以上。
磷矿石是蒙古国继铜、金、萤石之后新增加的一种大宗出口矿物原料。
铁:铁矿有300多个矿点,探明储量为20亿吨。
靠近铁路沿线有两个大矿区,即位于乌兰巴托北部240公里的达尔汗地区和位于乌兰巴托西南300公里处的宝日温都尔地区。
上述两个矿区的地质储量为7.3亿吨。
90年代初蒙、日、俄三国合资建立的达尔汗钢铁厂是蒙古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钢铁厂,1993年10月投产,年产10万吨钢,主要出口日本。
铀(核燃料):据初步勘探预测,蒙古国铀的储量约140万吨。
早在80年代初苏联在东方省发现了道日瑙德、玛尔岱、内木日和古尔班布拉格等有开采价值的铀矿。
1997年由蒙、俄、美和加拿大等国合作成立了“中亚铀矿”公司,该公司正着手恢复俄罗斯撤走停产的玛尔岱铀矿的开采工作,目前正在试验采用“地质纵深化学溶解法”采矿。
进入90年代以来,蒙古国加快了采矿业的步伐。
现蒙古国采矿业的产值占GDP的20%多,占外贸总额的50%以上,采矿业对蒙古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蒙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充分认识到,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经济落后状况,应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才是蒙古国唯一出路。
而仅靠外国援助,解决不了开发矿产资源所需的大量资金。
面对丰富的资源,单薄的国力(见下表),蒙古国政府制定了大力引进外资,发展采矿业,振兴经济的战略。
于是修改了有关法律、大幅度调整了外资政策,为外商直接投资提供了更多的优惠条件。
1997年6月修订的《蒙古国矿业法》规定,外商在办理矿产开发许可证方面与蒙古国企业享有同等待遇;勘探期限为3年,可延长2年;开发期限为60年,可续延40年;每个许可证可开发面积可达4000平方公里,而每个企业和个人可办理的许可证不受限制等。
结合新矿业法的出台,蒙古国与世界银行于1997年6月在乌兰巴托成功地举办了“蒙古国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国际招商洽谈会”,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中国等24个国家的167家公司参加了这次会议;1998年6月18日,蒙古国矿都额尔敦特成立了蒙古国矿产资源联合会,由100多名蒙古国地矿专家组成的这一机构的宗旨是为增加蒙古国矿山工业的科技函量提供技术情报和信息,和世界上的同类组织建立广泛联系。
蒙古国的如此优惠的外资政策和积极的举措,使美国石油商们感叹不已,休斯顿“区域资源”公司总裁比尔・彭提勒称:从石油业务环境来说,你无法找到比这更好的政府了。
蒙古国的国力在亚洲48个国家、世界195个国家中的排行综合国力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实力人均经济军事实力排序实力亚洲 38 7 38 44 41 30世界 117 20 92 151 184 119资料来源:《各国综合国力排行榜》,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三、外资企业涌入蒙古国几年来,随着外资的引进,蒙古国外资企业发展迅速。
截止1999年6月已有58个国家和地区的1087家合资、独资公司在蒙注册〔4〕,资金量达2.4050亿美元。
其中石油项目引进外资8000万美元,其他矿产开发引进外资3280万美元。
各国在蒙古国投资开发矿藏的情况如下:(1)90年代初以来,美国风险投资几千万美元(两个公司分别投资1700万、2230万美元)〔5〕,先后在蒙古国东方省和东戈壁省找到了储量丰富的石油,现已同蒙古国合资建立了石油公司,开始采油并少量出口中国。
1996年美国和蒙古国合资建立了阿斯特银矿公司〔6〕,位于蒙古国大西部巴彦乌勒盖边疆区的这一银矿品位高、提炼容易,但交通运输极不发达。
(2)日本在蒙投资援建达尔汗钢铁厂,扩建扎门乌德火车站(二连对面口岸)之后现正准备巨额投资扩建巴嘎诺尔煤矿(日本允诺从1999年6月开始18个月内向蒙提供1.15亿美元的贷款)〔7〕,该矿所产煤专供乌兰巴托最大的第四发电厂。
(3)近几年在产量迅速提高的黄金业方面,除了蒙俄合资金矿外,加拿大和蒙古国合资的金矿产量已达1.5吨,在蒙位居第二。
另据蒙报消息,加拿大《KAHKOM》集团公司和蒙古国公司合作在纳莱哈建立炼油厂事宜已达成协议,炼油厂建成后日加工3000桶原油,可生产A—93汽油、飞机油、柴油等蒙古国所需的燃料。
(4)澳大利亚《莫洛博》矿业公司在蒙古国建立了开发铜矿的合资企业,矿区离中蒙边境只有150公里。
(5)在蒙开发矿产资源方面俄罗斯历来扮演重要角色,除号称亚洲第一的蒙俄额尔敦特铜钼矿联合企业之外拥有庞大的“蒙俄有色金属”公司,其中该公司所属几个萤石矿生产效益良好。
俄在蒙采掘业中的主导地位是其他国家所无法取代的。
(6)截至1999年6月,共有332家中国企业在蒙投资,投资金额5750万美元〔8〕,中国是在蒙开办公司最多的国家,仅1998年在蒙投资的270家外国公司中,中国公司占117家。
但只有60家公司正式营业,而且大部分为中四、中蒙合作开发蒙古国矿产资源的重要意义从中蒙矿产资源态势来看,在蒙古国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中:石油和天然气、黄金和铜,在我国可规划利用缺口大。
特别是石油资源在我国已难以满足国内需求(尽管中国是世界上的第五大石油生产国),从1993年以来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进口2260万吨原油,此后石油的进口量逐年增加。
据测算,到2010年进口石油可达1亿吨,那时国内石油消费量的1/3来自国外;钾盐、铬、金刚石和钼族金属,在我国则满足不了当前生产建设的需要,是前景极不乐观的紧缺矿产;铁、锰、铝、铅、锌和化肥原料磷,在我国目前虽然对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有保障,但仍不能充分满足需求,中长期更没有保障。
特别是磷,由于我国磷矿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南方的云贵地区和鄂湘川地带,加之某些不利开发的因素,使得北方严重缺磷的土壤(我国严重缺磷土壤占总面积的40%)难以有效供给磷肥。
所以,中国投资蒙古国资源市场,共同开发矿产资源对中国资源短缺有直接补充作用。
面对全球即将来临的资源危机和中国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以及美日等发达国家在蒙古国展开的资源角逐,我国再也不能置疑不动。
为此笔者认为:(1)我国要抓住蒙古国招商引资、发展采矿业的时机,尽快尽早参与蒙古国矿产资源的开发,前期勘探获取地质资料,为以后获得利益较高的项目上争取主动;(2)选择若干个长期合作的较大项目,选派和鼓励有资金有技术实力的大公司参与,必要时应不惜动用政府基金来增加竞争力;(3)根据蒙古国人口少,劳动力短缺和我国劳动力潜力巨大的特点,培训和派遣初、中、高级各档次的劳务人员;(4)利用我国同蒙古国近邻的区位条件,进入其石油市场,不仅可以直接进口原油,还可以在我国国内建设炼油厂,以经济上的互惠互利及相互渗透和融合降低风险,还可以利用期货合同购买中远期的石油,避免未来国际上可能出现的油价波动;(5)我国应与东北亚各国加强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利用日、韩等国的资金和技术优势、我国的地缘和人力优势、蒙俄与我国贸易互补优势,共同开发该地区矿产资源,参与建立东北亚能源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