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现代文阅读:如何赏析句子

语文现代文阅读:如何赏析句子


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油蛉和蟋

蟀们人格化,“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
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
机,有无限乐趣。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
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
理。
.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
赏析句子的切入点
5、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 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 ,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 、想象、象征等。 例句:“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 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 要睡了。” 赏析: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 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 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 “海睡图”。
.
赏析句子的方法很多,在语 文学习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 总结学习方法,并在平时加强 训练,一定能提高我们赏析句 子的能力。
.
送给大家两句话:
学文如堆沙。 除了课本以外什么都不读,只 会走入死胡同。
.
.
赏析模式:表达方式+表现的事物的特点(观点、 情感)或揭示与所写对象. 间的关系。
知识储备:
1. 五种表达方式是:记叙、说明、议论、描写、 抒情。
2.表达方式的好处 :
记叙:记叙过程简洁明快。 说明:语言表达简练,通俗易懂。 议论:明确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深入揭示
事件的本质;体现语言表达的严密逻辑性 ,增强说服力;能透过现象,揭示共性规 律;具有组织功能、判断辨别功能。 描写: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 抒情:感情饱满、感人。
精彩语句:
1、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济南 的冬天》)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沁园春·雪》) 3、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
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面,红 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 亮的,红的很耀眼。(《台阶》)
4、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夏感》)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例如: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
绒,正在迎风飘撒。 赏析:关于芦花的描写,描绘出了芦花开放时的景
象,渲染了优美静谧的气氛,烘托了老交通员和 二菱为大菱复仇后的喜悦、畅快淋漓的心情。
赏析指导: ①……描写。 ②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景。 ③渲染了……气氛。(景物的特点) ④烘托了人物……心情。
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 睡似的。”
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
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
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 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 的性格。
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 赏析方法: • ⑴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副词、动词、形容词) • ⑵写出了……(内容) • ⑶表现了/突出了……(精神品质)
老师一进门,学生看到老师长什么样——外 貌描写;
老师上讲台——动作描写;
开始讲课——语言描写;
脸上伴随表情——神态描写;
支持这一切的是大家看不到的老师的心理—
—心理描写。
.
赏析句子的切入点:
3、从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 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 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 子的方法。
• 三步走:判 + 内+果(情)
.
典题例解 【示例】(2010•广东)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 品味语言。
他两手伸进裤兜,麻利地将兜翻掏出来 ,又把手摊开说:“啥也没拿啊!”
例文《偷父》(此略)
.
【解题思路】 此题属于赏析句子。首先,观察句子特点,属于人
物描写句,可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其次,分析人物性格,运用上述方法,根据答题模式组 织答案: 此句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方法)写出少年熟练 、迅速地翻掏裤兜,狡猾地表白自己没拿东西的情态, (内容)刻画了一个被捉后处变不惊的小惯偷形象,生 动形象(效果)。
反问、设问:加重语气,起强调作用,强调了......;
双关:一语双关,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含蓄性和深刻性,句 子内涵丰富;
对偶:句式整齐,对仗公正,读起来朗朗上口;
借代:表达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特征或特点;
顶针:形式粘连,句式整齐,读起来赋予音乐美,朗朗上
口,妙趣横生。
.
赏析句子的切入点:
2、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
知识储备:
描写的分类 从对象可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从角度可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外貌、语言、动作、神
态、心理描写; 从感官角度有 :视觉、听觉、嗅觉、味
觉、触觉五种。
各种描写的作用:略。 .
(最常出现)描写人物方法
采用情境记忆法——设定这样一个情景:
一个陌生的老师进教室给学生讲课。
.
知识储备
写作手法:
7常用:铺垫、设置悬念、对比、象征、抑扬法、渲染气 氛、衬托(正衬、反衬);
4“借物”: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借物咏怀、托物言志;
4“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面描写 相结合;
1“聚焦”:以小见大。
( 16种)写作手法的内涵及对应的表达效果(好处)
如:铺垫:在文章的开头或正文的前部分,先交代一定的
.
语文现代文阅读
.
赏析句子包括“欣赏”和“ 分析”两个过程。
所谓“欣赏”就是感悟语句 的优美、奇妙之处;
“分析”就是通过辨句式,品 析其运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方法 、描写方法等,理解句子的内涵 ,品味其之所以美妙之所在。
.
赏析句子的切入点: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 更形象、生动、传神。
赏析方法: ⑴找修辞(注意找全,大多运用
比喻和拟人); ⑵找出表达效果:……写出
了……(内容); ⑶表现了/赞美了……
.
知识储备:
修辞方法:
口诀法:常见四、二“反”、二“问”、成 双对、借顶针——共12种。 常见四: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二“反”:反复、反语; 二“问”:设问、反问; 成双对:双关、对偶; 借顶针:借代、顶针。
内容,为下文某个情节的发生或发展做好条件上的准备
。例如后面写妈妈给我送伞,前面交代天突然变得阴沉 ,下起了大雨。
【运用铺垫的好处】让读者感到故事情节发展自然,不突
兀。
.
赏析句子的基本的答题格式:
• 此句运用了……(语言表达形式:写作手 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了…… (内容),用这种形式表达这个内容带 来……(艺术效果)
5、闭了眼,树上仿佛已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春》)
.
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 的能力训练之一。正确理解句意,有助于文意 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
因此,新课程标准也作了明确的要 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 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 察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的题型。
从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方法入手,揭示方法与描述 对象特点之间的关系或作用,说明好处。
☆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 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 ,出去了。(《故乡》)
赏析: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杨二嫂的贪婪、鄙俗的性. 格特征。
.
知识储备:
1.词性的一些知识: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基本的语法知识。
.
赏析句子的切入点
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主要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主要赏析描写句、议
论句和抒情句。
描写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意义,生动 形象。
抒情句:突出感情,增强感染力,引起共鸣 。
议论句:揭示所写内容的意义,突出中心, 升华主题。
.
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
比喻、拟人——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突出.....增强幽默或讽刺意味;
排比——增强语言表达的音乐美或节奏感、增强语势、全 方位刻画事物、便于抒发作者的情感;
反复:强调或突出.....,渲染....氛围,营造.....意境;
反语:加重语气,突出了......,增强文章的幽默或讽刺意 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