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产业园系列之二:临空性产业链的选择和构建
导读航空产业园的生命周期决定了其产业构成基础一定是临空性产业。
临空性产业有很多,如何选择和构建临空性产业链成为航空产业园运作的难点之一。
一个好的航空产业园的初始规划,既要基于机场外溢经济分析,也要结合城市经济特征。
开锐咨询提出了“KRC-临空经济价值链构建”模型,通过经济外溢性分析和业务吸引力分析来选择产业并构建临空性产业链。
不同的选择将导致在同样依托于机场的前提下,不同城市的航空产业园会有很大的差异化发展。
图1 KRC-临空经济区价值链构建模型(图字需修改)
经济外溢性分析
一个自然形成的航空产业园始于机场客、货、机流的外溢经济效应,并且发展初期较为依赖机场业务的发展。
分析经济外溢的流向、流量,并对比借鉴标杆机场及航空产业园,可以帮助找到所有可能的临空性产业链及其规模。
通过分析经济外溢的流向,能找到所有可能的产业:城市的定位是决定经济外溢流向的根本动因,找到城市对航空产业园的影响因素,得出其现状与变化趋势并进而分析,找到所有可能的延伸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方向作为航空产业园的重点发展项目。
例如,珠海航空城和天津空港经济区就是对围绕航空器展开的延伸需求进行深入挖掘并予以满足的成功案例。
通过分析经济外溢的流量,能得到产业规模大小:客流、货流和机流需求的结构与数量直接决定经济外溢的流量,客流分析最终将呈现出不同客户的不同非航需求,货流分析则将呈现不同需求环节上货物的占比,机流分析可通过分析产业价值链而得到围绕航空器展开的经济外溢规模。
通过对标杆机场及航空产业园进行分析,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能完善经济外溢分析的结果。
业务吸引力分析
在通过经济外溢性分析得到了所有可能的产业及其规模后,需要对其进行吸引力分析,即通过综合评估这些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明确其可行性。
为了使临空性产业的选择
能更好地结合地方经济实际,在产业选择的过程中,机场和政府需要积极的沟通交流。
经济效益分析面向企业,经济效益的测试主要考量该业务的盈利性和进入/退出成本,从而为产业园区的下一步招商做准备。
除了考虑经济效益,临空经济的发展尤其离不开政府支持。
社会效益分析面向政府,目的是争取更多的政府资金、资源和支持。
最后,综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构建业务可行性分析矩阵,以明确开展各个业务的可行性。
图2 业务可行性分析矩阵
淘宝业务:此类业务虽然经济效益较低,但能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若政府对此类业务给予扶持,则具有引入价值,可酌情考虑将此类业务引入临空经济区,获取经济效益。
明星业务:此类业务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为当地的就业、税收等做出巨大贡献。
建议将此类业务引入临空经济区规划。
瘦狗业务:此类业务社会效益贡献值与经济效益均很低,不建议将此类业务引入临空经济区。
陷阱业务:此类业务虽然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但有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或存在重大隐患。
临空经济区是否引进此类业务需结合当地政策,慎重考虑;
案例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很多机场普遍陷入这些困境中:临空关联产业利润率普遍低于期望值,甚至亏损;临空关联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较小;具有相关性的业务之间没有发挥应有的协同效应。
为摆脱困境,需要对临空性业务组合进行分析重组,确定核心业务并制定相应发展规划。
很多类似的成功典型已经证明,这样的重组和公司业绩的大幅度改善是完全可能的。
以2012年开锐咨询帮助西部地区某机场集团进行的临空关联产业规划为例。
当时,该机场集团刚刚划归省里,对收益有了更高的期望,并将发展非航业务提升到了战略高度。
经过对该机场集团的临空性产业进行分析梳理,发现其临空关联产业是我国这一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产业多而杂,分布零散,盈利状况层次不齐。
有15项业务分布于8家分、子公司和2家特许经营公司,业务分布不合理,强相关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未能发挥,部分业务闲置,且经营保障业务未完全分离;近一半业务利润率较低甚至亏损;2009—2011年,临空关联产业收入结构无实质性变化,收入以商业、酒业、酒店和航食为主,占比一直在44%左右徘徊,无明显提升。
在对该机场集团现有业务的市场前景、竞争力和战略契合度进行分析后,对未来的规划
将以流量经济的本质为出发点,寻找和挖掘机场流量带来的延伸需求,并按照完整价值链原则,串珠成链,将散乱的单个业务整合成彼此关联的业务板块。
其中最典型的是旅游产业价值链的构建,入手点是调研后的三大结论。
首先,旅游板块市场前景巨大。
该机场以高收入旅客为主,旅游和商务旅客占到旅客总数的74%。
2012年,该机场的酒店业和旅游业外溢福利规模分别达到35.6亿和29.5亿,但仅有极小部分留在了机场集团内部。
其次,酒店运营良好,入住率、房价等指标都处于业内领先。
但酒店与机场宾馆都趋近饱和运行,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应考虑开发新酒店。
第三,虽然酒店表现良好,但未能充分利用集团资源。
需要整合机场集团相关的旅游业务,建成以酒店业为中心,上下游延伸发展的旅游板块,发挥价值链优势。
基于此,对机场旅游板块的规划应从“供需匹配”、“价值链溢出效应”的核心理念出发,通过整合客票销售、地运和旅行社业务,深入挖掘并满足旅客“食、住、行、游、购”的一体化需求,构建旅游产业价值链并发挥其优势,提高对机场外溢福利的内化效率。
图3 旅游产业价值链的构建过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