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则素材的思考与感悟一、灾难也有价值一场大火,使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化为灰烬。
大火最凶的时候,爱迪生的儿子查里斯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父亲。
最终,他看见父亲平静地看着火场,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白发在寒风中飘动。
第二天早上,爱迪生望着一片废墟说:“灾难也有它的价值。
瞧,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了。
”【思考感悟】爱迪生能够从灾难中找出“价值”,从头再来,这种乐观的态度,豁达的胸怀,不屈的斗志,令人敬佩。
在他看来,挫败、失误乃至灾难,都是一次重新开始的良机。
人生也是如此,随处都充满不可预测性,随时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既然这些意外的不幸在所难免,不如正视它,发掘其价值。
这样,至少可以标识出人生印记,使我们从中汲取教训,学会坚强,走向成熟。
从灾难中寻找价值,不是无可奈何的承受,而是重头做起的顽强,寻求做得更好的睿智。
【适用话题】“坚强”、“乐观”、“豁达”、“成功”、“挫折”、“价值”和“意外”二、“舍得”方有“得”2003年4月26日,美国登山爱好者拉斯顿到蓝约翰峡谷去探险。
在行进过程中,要攀过一道狭缝。
走进狭缝时,拉斯顿发现有一块石头挡住了路。
他试图将石头推开,不料因动作过猛,身体失去平衡猛然下滑,把右臂夹在了一边的石壁上,怎么抽也抽不出来。
他想要求救,但那天却恰恰忘了带手机。
无奈之下,他只能呆在原地等待救援。
然而,蓝约翰峡谷人迹罕至,拉斯顿苦苦坚持了四天,直到无粮无水,也没有一人前来。
第五天早晨,当浑身无力的他从昏睡中醒来时,终于下定决心,用随身带的8厘米长的小折刀给自己的右手臂实施截肢。
剧痛使他差点昏迷,但他最终以顽强的意志成功截肢,跌跌撞撞地走出了峡谷,并一直坚持到被两名登山者发现。
【思考感悟】拉斯顿的壮举令人敬佩,他那份关键时刻勇于舍弃的智慧则更让人感叹。
试想,假如不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舍弃自己宝贵的右臂,他又怎能保全生命?借题反思,人的一生莫不如是,有时候为了成就某些事情,就必须舍弃某些东西。
大千世界,色彩斑斓,诱惑多多,什么都想要,往往就会拖累自己,严重的甚至会被欲望所埋葬。
只有懂得舍弃,才能以轻松快乐的心态为人做事,不看重结果,专注于过程,反而容易收获成功。
【适用话题】“放弃”、“抉择”、“勇气”、“坚强”、“毅力”和“付出与收获”三、说“耻”在有的人眼里,耻辱如同疮疤,生怕被别人剥开;而同样是耻辱,有的人对它平静而视,有的人则用它提醒自己,去成就一番事业。
古往今来,知耻者,必然奋发有为。
越王勾践欲雪“会稽之耻”,故而有卧薪尝胆,誓灭吴国之举。
司马迁基于对社会历史的高度责任感,恐“废天下之史文”,强忍“腐刑”之辱而发愤著史。
王充以“鬻智干禄”为耻而自甘清贫;颜真卿、文天祥以“折节”为耻,故能威武不屈,取义成仁;包拯、海瑞以贪贿徇私为耻,故能公廉爱民;岳飞之所以奋起中原并决心“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也是因“靖康耻,犹未雪”而怀有强烈的“臣子之恨”。
【思考感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有过为耻之事,但只要怀一颗羞耻之心,正视耻辱,果敢地采取措施,就会最终抹去耻辱。
而对耻辱遮遮掩掩,文过饰非,则必将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面对耻辱,选择以“直面、奋进”的姿态来“雪耻”,这样的人,才是人们心目中真正的勇者和智者。
一个单位同样如此。
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问题。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勇于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不断前进,从低谷走向高峰,由“后进”迈向“先进”。
【适用话题】“缺点”、“耻辱”、“胸怀”、“坦荡”和“包容”四、马歇尔的“小黑皮本”被公认为用人大师的二战名将马歇尔,有一个专门用来记录有才华军官的“小黑皮本”。
在这个本子上,马歇尔总共登记了大约200多个军官的名字,其中的很多人得到马歇尔的培养重用,陆续成长为美军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如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巴顿、克拉克、柯林斯、李奇微和史迪威等。
早在马歇尔担任本宁堡步兵学校副校长时,他就买了这样一本所谓的“我的小黑皮本”,开始把他认为有才华的年轻军官的姓名记在上面,以“供将来参考”。
要知道,此时的马歇尔只是一位中校。
在当时美军存在严重论资排辈现象、军官晋升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的情况下,马歇尔恐怕很难想到他日后会成为美国陆军的头号人物,会用得上这个“小黑皮本”。
但恰恰是这个“小黑皮本”在他后来为各集团军挑选指挥官时发挥了巨大作用。
【思考感悟】选人如同相马,需要大智慧。
有大智慧才能见人之所未见。
就如沙里淘金,大量的人才淹没在普通人中,需要用慧眼去识别。
有大智慧才能用人之所长。
最高明的铸剑师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最高明的领导者能让有才华的人适得其所,才尽其用。
用人离不开大度量。
世界上本没有十全十美之人。
如果看人只看到瑕疵,看到问题,就可能使人才从自己的指间滑过。
有大度量才能容人之异。
【适用话题】“发现”、“度量”、“相马”、“择才”、“用人”和“领导艺术”五、生活中需要对手美洲虎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据说,现在世界上尚存不足20只,其中有一只生活在秘鲁的国家动物园里。
为了保护这只美洲虎,秘鲁人在动物园里单独圈出一块地,让它自由生存,圈地中有成群的牛、羊、鹿供老虎享用。
参观过虎园的人都说这是“虎的天堂”。
然而奇怪的是,没人看见这只老虎去捕捉牛羊,唯一见到的情景就是它躺在空洞的虎房里吃了睡、睡了吃。
一些市民认为它太孤独了,就集资从国外租雌虎来陪它生活。
然而此举并未带来多大改观,那只老虎最多陪伴外来的“女友”走出虎房,到阳光下站一站,不久就又回到它的“卧室”。
一位市民建议把美洲豹投进虎园,结果,自从5只豹子进园后,美洲虎就再没回过虎房,它不是站在山顶长啸,就是从山上下来,在草地上游荡,不再长时间睡觉,不再吃管理员送来的肉,基本恢复了本性。
【思考感悟】一种没有对手的生物,一定是死气沉沉的生物;一个人假如没有了对手,同样难免会变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知难而退,在怠惰和没落中消沉。
逆境往往造就成功。
所以,对手既不是敌人也不是冤家,而是诤友、挚友。
人生中,我们需要一个对手推自己“下河”,让自己在阻力中前进,在竞争中发展。
工作中,我们需要一个对手,对自己横挑鼻子竖挑眼,督促你发现不足,严要求,高标准。
有了对手,我们就会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有了对手,我们就会在与对手的比拼中提高素质,不断进步。
【适用话题】“生存”、“安逸”、“逆境”、“竞争”、“对手”和“自然法则”六、爬到最高处的聋蛙这是于丹《论语心得》里的一则小故事。
有群小青蛙,有天偶见一尊高耸入云的铁塔,都认为高不可攀,便提出谁先爬上塔尖,谁就是他们中的英雄。
众青蛙开始行动起来,可是爬了不久,就有青蛙质疑:“我们这样做傻不傻,这是谁的主意?”有的还自嘲地说:“这想法多愚蠢,多不切实际,那么高的铁塔,说什么也爬不到塔尖啊。
”于是,众青蛙一个跟着一个停了下来,只有一只小青蛙拼命地往上爬,终于以缓慢的速度爬到了塔尖。
众青蛙敬佩得不得了,惊问原因,才发现小青蛙是个聋子,它没有听到同伴们那些泄气的议论。
【思考感悟】对于这只小青蛙来说,天生耳聋,是一大不幸,在别的青蛙眼里,这是无法弥补的缺点和不足。
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有生理缺陷的青蛙,却创造了令身体强壮、耳聪目明的青蛙羡慕不已的奇迹。
生活就是这么有意思,到处充满辩证法。
优长与缺陷,有时竟是那么奇妙地进行位置互换。
列宁说过:“一个人的缺点仿佛是他优点的继续。
如果优点的继续超过了应有的限度,表现得不是时候,不是地方,那就会变成缺点。
反之,缺点用在恰当的时候,就会变成优点。
”【适用话题】“奇迹”、“毅力”、“执着”、“顽强”、“坚持不懈”和“优长与缺陷”七、袁隆平的衬衫与道德有关袁隆平在参加一个科技论坛时说,自己现在每月工资6000多元,但最喜欢的还是15元衬衫。
曹林先生则在《东方早报》上撰文说,简朴并不是一种美德,穿15元衬衫不比穿“1000万的貂皮大衣”更高尚,不宜将袁隆平当作给中国富豪上课的道德教材。
【思考感悟】说袁隆平的简朴是美德,并非认为穿15元衬衫的他,就比穿100元衬衫者更可敬。
因为美德在于行为方式,不能简单地作量化比较,也不能因为富人可以买名车和别墅,就对简朴的美德本身也进行否定。
拿富人的消费自由,来与袁隆平的15元衬衫并提,得出两者都是生活习惯的结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机械类比。
其实,帮众多人解决了吃饭问题,据说个人身家已达上亿的袁隆平,与不坐飞机商务舱、捐出巨额财富的比尔·盖茨,都非道德的旁观者,相反是道德的楷模。
【适用话题】“简朴”、“富裕”、“道德”、“美德”和“生活方式”八、一生只做一件事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就是画花,尤其是玫瑰。
任凭法国大革命、政权更迭,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他只管画他的玫瑰,整整二十年,以一种“将强烈的审美加入严格的学术和科学中的独特绘画风格”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成了《玫瑰图谱》。
他本人被称作“花卉画中的拉斐尔”、“玫瑰大师”、“玫瑰绘画之父”,这本图谱被誉为“最优雅的学术,最美丽的研究”、“玫瑰圣经”。
在此后的180年里,以各种语言出版了200多种版本,平均每年都有新的版本芬芳降临人世……雷杜德,他只做了一件事:画玫瑰,但他的玫瑰成了巅峰,无人逾越。
【思考感悟】如今的许多人,最好身怀十八般技艺,然后同时挖几口井,头顶三四个职务或者身兼五六个身份。
如果可以,恨不得将自己大卸八块,分别扔进不同专业的领地里去占个地盘,等而下之的也要卖给不同的老板。
杂乱无章,心无定所,轰轰烈烈一场乱忙,最后往往也所获有限甚至导致身心崩溃。
在这样的时代和氛围里,格外怀念一种纯粹:自知,自制,心无旁骛,一生只挖一口井,直到清泉涌出,源源不断。
【适用话题】“专心”、“耐心”、“浮躁”、“心境”和“成功”九、学术垃圾化令人担忧据光明日报报道,2000年以来,我国高校专利发明申请量快速增长,目前已占到全国总量的11.7%,却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效益。
可资对比的是,美国大学在该国专利申请量中只占4%,但专利许可费收入占12%,每年收益超过10亿美元。
【思考感悟】全球化带来的市场扩展和深度合作,使经济发展进入核心技术为王的时代。
只要你能拿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就决不会没有买主。
可是,一成以上的高校专利却为什么产生不了经济效益呢?只有一种解释比较合理,即其中的大多数确实无用。
由此,不免联想到饱受诟病的中国高校学术论文数量“大跃进”而质量停滞的问题。
学术垃圾化的倾向,比学术落后更令人担忧。
少一些无用的学术研究,至少不会浪费钱财。
【适用话题】“学术”、“科技”、“质量”、“浮躁”、“发展”和“垃圾”十、法国人何以频获“诺奖”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获得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