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1、领会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2、在运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抒情、议论点明中心。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教学重点:领会运用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运用描写的基础上恰当运用议论点明中心。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净化眼睛和心灵。
森林与城市的风貌相调和。
表达自然和人类和谐亲密的关系(景物描写)具有降温的作用,更适宜人居住。
(抒情、议论)反衬人们对环境的爱惜。
2、《楼兰的忧郁》教学设计3、《鸟是树的花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本课6个要求会写的生字,领悟“妙不可言.稀疏.空旷.白腴.优雅”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语言文字理解“鸟是树的花朵”,品味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让学生实践运用自读.圈画.想象.批点的阅读方法进行自读自悟,通过交流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3.通过对描写作者和大猩猩进行交流的句段的理解,体会“我”对大猩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同时体会女科学家的敬业精神。
重难点:1.让学生实践运用自读.圈画.想象.批点的阅读方法进行自读自悟,交流合作。
2.体会“我”对大猩猩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图片导入,质疑课题。
1.播放大猩猩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让学生说说了解到了什么?(身高.体重可以和我们人比较;食肉还是食素。
)2.质疑课题。
虽然我们看了资料了解了大猩猩是素食者,但是大猩猩由于它粗鲁的面孔和巨大的身材看起来十分吓人。
而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位美国女科学家,她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医生职业,孤身到非洲的原始森林中从事大猩猩的研究工作。
看题目,你有什么感受或疑惑?设计意图:课的开始让学生观看有关大猩猩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自然地引出对课文题目的质疑,吸引学生去了解课文,解决心中的疑惑。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课文。
2.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的“弥漫”.“妖娆”.“鞋襻”等词的意思。
3.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读进去。
4.同桌互相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浅显易懂,感情真挚,因此,放手让学生去读,整体感知课文,为深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
三、品读句段,深入感悟。
1.自读、勾画、想象、批注。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我是怎样和大猩猩的交流的?”的句子,反复品读。
边读边想象句子描绘的情景,适时地在书上标注出自己的收获或感受。
2.小组交流自读的情况和读书的感受。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
按阅读提示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充分自主阅读,有目的的选择给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进行重点阅读.适时批注。
3.交流指导。
重点是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交流感受,深入品读。
大屏幕出示:(1).出示第4自然段。
让学生说说:你认为这是个怎样的女科学家?带着对女科学家的崇敬读一读这段话。
(2)出示描写“我和大猩猩握手”经过的5---13自然段。
可引导学生抓住对皮纳茨外貌的描写体会作者对大猩猩的喜爱。
抓住“我”和大猩猩握手前后的动作描写,还有通过想象当时的情景,谈谈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这是我平生以来得到的最珍贵的礼品。
”这句话的理解。
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部分。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思考.批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学生有了独立见解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更有效。
学生在情感与语言对话的过程中分享阅读体会,丰富对语言的理解。
四、播放图片,拓展读写。
同学们,本文中我们看到的都是她和大猩猩有趣的一幕幕交往,其实在考察大猩猩的过程中,她曾尝过不少大猩猩的苦头甚至是对生命的威胁。
就是这样一位放弃了恬静舒适的生活,从事了近20年大猩猩的研究,为人类解开了许多有关大猩猩的谜团的女科学家,却在一次拯救大猩猩的行动中惨遭偷猎者的杀害。
1.你想对偷猎者说什么?2.播放一组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精美图片。
3.推荐阅读《我和我的动物朋友》设计意图:在学生深入品读文章,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钦佩的女科学家却惨遭不幸,让学生及时宣泄心中的想法,这是对学生情感的提升。
推荐课外阅读,是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形态,让语文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与学生生活结合在一起。
5、《一个人和一幅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闲适.猎奇.流溢.兴趣盎然.莫名其妙”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品读中,结合老人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老人那种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老人身上的可贵品质和美好情怀;2.理解这一幅画的的内涵;3.体会侧面描写对人物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设计:建议本课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由题质疑板书课题“一幅画和一个人”,提问:齐读课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可能会有这些疑问——1.我想知道是一幅怎样的画和一个怎样的人?2.我想知道这幅画和这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3.我想知道这个人和这幅画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便于确定教学方向。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把字音读正确。
2.出示重点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粗犷闲适端详猎奇景致挽留山坳流溢郁郁葱葱漫无边际兴趣盎然莫名其妙3.出示一个()的人和一幅()的画,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适当的词语,并说出自己填写的理由。
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熟悉课文,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
(设计意图: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和感悟能力。
)第二课时一、出示中心话题,形成探究主题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今天让我们走近这个人和这幅画,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找一找,画一画,并说说理由。
3.自己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完成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4.最后全班交流,以读促悟,读中感悟。
学生可能会从四个方面的入手谈自己感动之处:1.围绕老人的外貌和手的细致描写来谈。
2.围绕老人的动作描写来谈。
3.围绕老人的语言描写来谈。
体会老人的执着与坚强。
老人的语言很简单,在和我的多次对话中都是回答简单的一个字——“啊”,竟有六次之多;话虽不多但很纯朴的一个老人。
4.围绕老人的那幅画来谈。
“两个小人儿,都握着铁锹,在种树。
”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两个”来感受老人内心的孤独。
二、抓重点段落,升华情感。
围绕课文最后一段的情景描写,体会老人的美好情怀。
结合重点词语“歌声”“身影”“晚霞”的特殊含义来理解?三、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全文。
四、拓展练笔假设老人当选了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你打算怎么给他写颁奖词?练一练。
6、《早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文中美景,体会景中所融入的积极、健康、快乐的情感,启迪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3.反复朗读,品味精练、准确、传神的语言文字之美。
体会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美点,品味语言美,感受文中美景,体会景中所融入的积极、健康、快乐的情感,启迪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难点:领会本文语言的艺术美,体会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融入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每天早晨我们都要走出家门来上学,你留心观察过早晨的景色吗?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散文《早晨》,看看高尔基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晨景。
揭示课题并板书:早晨(设计意图:教师导语染渲情境,调动学生的情趣,)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自读课文2.小组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将易读错的字记录到纠错本上,并注上拼音,多读几遍。
全班交流易读错的字音,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
指名检查。
3.指名朗读,全班纠错。
(设计意图:扎扎实实扫除字词障碍,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正确朗读课文,准确掌握字音。
)4.理解词语:宫嫔和煦惺忪惬意一帧醇厚蚊蚋得天独厚(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1.教师范读课文。
.2.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美好的景物?请你将它们圈画出来。
(太阳、海浪、蜥蜴、花儿、蜜蜂、知更鸟、人们、蔷薇)(设计意图:宋人陈师道认为:“读书如禹治水,知天下脉络。
”阅读文章,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
通过圈画景物理清思路。
)3.读读自己喜欢的描写美好景物的句子。
(设计意图: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想象散文描述的情境。
)四、走进文本,品词析句提出中心话题: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美的画面?作者是怎样将这样美妙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请你细读课文,将自己的感受批注在相关语句的空白处。
联系课文有关词句跟同学谈一谈,再体会着作者的情感读一读。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起源。
语文教学要用问题把课堂教学穿起来。
问题必须有统领性,指向教学目标。
)(一)想一想,读了课文,你初步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读课文的语句。
(二)作者描绘了怎样的美的画面?(设计意图:写的是什么——这是对文本的感知、理解、概括,侧重于对知识的积累。
)板书:美:自然美生活美1.太阳初升,带来光明天空突然闪出一丝阳光。
夜的黑暗将悄悄地躲藏到山谷和石缝中去,躲藏到浓密的树叶里去,躲藏到沾满露水的乱草丛中去。
山顶露出愉悦的笑容,仿佛在对夜的淡淡的阴影说:“别害怕,这是太阳!”(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述了太阳带来光明,黑暗渐渐退去“闪出、躲藏、愉悦”等词语感受到作者的欣喜的感情。
)指导朗读(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作者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海浪迎接太阳的壮观场面海浪高高地昂起雪白的脑袋,向太阳鞠躬,好像美丽的宫嫔在向国王朝拜,并且吟唱着:“欢迎你呀,世界的主宰!”和煦的太阳微微含笑:这些波浪整夜戏耍着,不停地翻滚。
现在它们披头散发,身上绿色的衣裳皱皱巴巴,天鹅绒的长披纱也被搅得乱七八糟了。
“早上好!”太阳升到海面上说,“早上好,美丽的浪花!不过你们玩够了,安静一下吧!要是你们继续这样高高地蹦跳,孩子们将不能在海水中洗澡!应该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得到各自的享受,不是吗?”(这一段描述了太阳升起后海面上的壮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