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抗精神失常药

第十一章抗精神失常药


安定作用与抗精神病作用比较 安定作用 抗精神病作用 起 效 快 慢 耐受性 有 无 表 现 情绪安定,躁狂消失 消除幻觉、妄想 机 (- )脑干网状结构 制 上行激活系统侧枝 α-R (-)中脑边缘系统 DA-R
2.镇吐作用 作用强,但不能对抗前庭刺激引起的呕吐 机制:小剂量阻断CTZ的D2受体
第十一章
抗精神失常药
Drugs for Psychiatric Disorders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机能学教研室
“精神”是指精神活动,即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包括认知、情感、意识和行为等 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 精神失常(psychiatric disorders)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类 疾病,表现为情感、思维和行为异常.包括: 精神分裂症 躁狂症忧郁症 神经官能症
一、化学结构
常用吩噻嗪类药的化学结构
返回
二、体内过程
吸 收 分 布 代 谢 排 泄 口服吸收慢,受多因素影响 亲脂性高,易透BBB,脑内药物浓度高 血药浓度个体差异明显,剂量应个体化 肝脏代谢 肾脏排泄慢,停药后数周仍可检测到其代 谢产物
返回
三、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主要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
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及主要功能
临床应用
1.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抑郁症
内源性、更年期抑郁症效果较好 2.遗尿症
其他三环类抗抑郁药 地昔帕明(desipramine) 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 多塞平(doxepin)
三环类抗抑郁药作用比较
药 物 米帕 明 地昔帕明 阿米替林 多塞 平 t1/2 (h) 9 ~24 14~76 17~40 8 ~24 抑制递质摄取 5-HT NA ++ ++ 0 +++ +++ + ± ± 镇静作用 抗胆碱作用 ++ + +++ +++ ++ + +++ +++
氟哌利多(droperidol) 又名氟哌啶
特点: 1.快、强、短。 2.与芬太尼组成Ⅱ型神经安定镇痛剂 用于麻醉前给药和复合麻醉
四、其他类 五氟利多(penfluridol) 特点: 1.长效,抗精神病疗效似氟哌啶醇,镇静作 用弱 2.锥体外系反应常见 3.适用于急、慢性精神分裂症,尤其适用于 慢性患者维持与巩固治疗
返回
•五、不良反应
• 一般不良反应
• 锥体外系反应
• 过敏反应
• 中毒反应
一般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无力 (-)MR:口干、便秘、眼压高 植物神经系统:
(-)αR:体位性低血压
内分泌系统:乳房肿大、闭经、生长减慢
锥体外系反应 机制:(-)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A-R→纹状 体内DA功能↓,Ach功能↑ 表 现 ①类帕金森症候群 ②急性肌张力障碍 ③静坐不能 上述三种症状用抗胆碱药苯海索 (benzhexol)可缓解 ④迟发性运动障碍,抗胆碱药无效且使症状 加剧,宜尽早停药
H1-受体:镇静
5-HT受体:潜在的抗精神病
药理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抗精神病作用
镇吐作用
体温调节作用
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锥体外系作用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抗精神病作用 A 镇静安定作用 正常人:出现安定镇静、感情淡漠,易诱导入睡 精神病人:消除躁狂症状,进而改善睡眠和精神 注意:加大剂量不产生麻醉(与巴比妥不同) 连续应用有耐受性 b 抗精神病作用 连续使用消除幻觉、妄想,理智恢复,生活自理 机制: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 D2受体
过敏反应等 皮疹、肝损、粒细胞减少 中毒反应 昏睡、Bp↓、休克等,对症支持疗法 CPZ所致的低血压禁用肾上腺素升压, 可致翻转,应用去甲肾上腺素
禁忌证
肝功能严重减退、昏睡、抑郁症、骨髓造 血功能不良者及癫痫病史者禁用 尿毒症、冠心病患者慎用
吩噻嗪类其他药物 奋乃静(perphenazine) 氟奋乃静(fluphenazine) 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 共同特点: 抗精神病作用强,镇静作用弱, 锥体外系反应明显。 硫利哒嗪(trioridazine) 抗精神病作用弱,镇静作用强,但锥体外 系症状轻。
一、抗躁狂症药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
1.抗躁狂症作用疗效显著(首选) 2.作用机制: (-)NA和DA释放,促进其再摄取。 (+)5-羟色胺的合成和释放 3.↑WBC: 对再障、放疗和化疗引起的WBC↓及 其他病理性和药源性WBC↓均有效。 4 .毒性大: 胃肠道反应和心脏毒性;脑病综合 征等。
第二节
抗躁狂抑郁药
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活动呈病 态的过分高涨的情感性精神障碍。表现为 躁狂或抑郁两者之一反复发作用(单相型) 或两者交替发作(双相型)。 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脑内5-羟色胺 (5-HT)缺乏,去甲肾上腺素(NA)释放 过多所致。
NA功能亢进
5-HT缺乏
躁狂症 抑郁症
NA功能不足
抗精神病药
根据化学结构将抗精神病药分为
吩噻嗪类
硫杂蒽类
丁酰苯类
其他类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也用于其他精神病的躁狂症状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说

脑内5-HT能系统功能的缺损 GABA神经元的退变 NA功能的不足 脑内DA系统功能亢进 兴奋性氨基酸系统功能低下
精神分裂症分两型
Ⅰ型--阳性症状为主(幻觉、妄想) ---可能与中脑边缘系统DA功能亢进有关 药物治疗效好 II型--阴性症状为主(情感淡漠,主动性缺乏)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主要临床特征:
病人的精神活动,即思维、情感、 行为之间互不协调,以至精神活动 脱离现实环境
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和 智能障碍 患病率约8% 返回
躁狂症和抑郁症
同属情感精神障碍,基本症状是 情感活动呈病态的增强或低落,可单 独或在一个病人身上交替出现
返回
三、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haloperidol) 特点: 1.抗精神病、抗焦虑作用强、久 2.镇吐作用、锥体外系反应强 3.镇静、降压作用弱,对体温无影响 4.治疗以躁动、幻觉、妄想为主的精神分 裂症及躁狂症;疾病及药物引起的呕 吐,对持续性呃逆也有效 5.长期用药可致心肌损害和严重抑郁反应。 孕妇禁用
2.CPZ用途 (1)抗精分、躁狂症 (2)人工冬眠 (3)中枢性镇吐 (4)合用麻醉药、镇痛药,减少用量
3.CPZ对三条通路DA-R的作用
(1)(-)中脑-边缘系统DA-R—抗精神病作用 (2)(-)结节-漏斗部DA-R—内分泌作用 (3)(-)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A-R—锥体外系 症状
4.CPZ对T的影响 (-)T调节中枢→T随环境温度而升降,配合 物理降温,CPZ→T↓至正常或正常以下 5.抗躁狂症药—碳酸锂 6.抗抑郁症药—米帕明、阿米替林等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催乳素抑制因子
催乳素
乳房肿大、泌乳
抑 制
促性腺激素
FSH、LH
延迟排卵
生长激素
糖皮质激素
返回
四、临床应用
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效好,需长期用药
止吐:呕吐和顽固性呃逆 对晕动症(晕车、船)呕吐无效 人工冬眠: 冬眠合剂:氯丙嗪+异丙嗪+哌替啶
用途:严重创伤、感染性休克、高热惊厥等
神经官能症 (neurosis)
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神经衰弱、焦虑、 癔症、强迫症等。这类患者心理活动无明显 紊乱,多与现实保持接触,社会功能轻度受 损,没有持久的精神病性症状,能认知自己 的病态,并感到痛苦和积极要求治疗 共同特点 (1)起病常与精神因素有关 (2)症状多样,无阳性体征 (3)多数意识清楚,自知力完整
---可能与额叶皮质DA功能低下有关
药物治疗效差
二甲胺类 氯丙嗪* 吩噻嗪类 哌嗪类 哌啶类 奋乃静 硫利达嗪
抗 精 神 病 药
硫杂蒽类
丁酰苯类
泰尔登
氟哌啶醇
其他药物
五氟利多
一、吩噻嗪类
氯丙嗪
Chlorpromazine(CPZ) 又名冬眠灵(wintermin)
化学结构
体内过程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大剂量则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3.体温调节作用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 节失灵,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 降 降温特点:配合物理降温 降低正常人和发热者体温 (注意与解热镇痛药比较)
对植物神经系统的作用
阻断-受体:使血压下降 可致体位性低血压 易产生耐受性
阻断M-受体:作用较弱 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副作用
练习与思考
1. 用受体学说解释CPZ的作用。 2. 解释为何CPZ中毒引起的低血压禁用Adr 升压。可用何药? 3. 简述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 4. 氯丙嗪临床用途及不良反应有哪些? 5. 长期应用氯丙嗪为何会出现锥体外系反 应? 6.简述碳酸锂抗躁狂症的作用机制。
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
1817年发现。原先用于治疗痛风
1949年,Cade发现锂的镇静作用,首先应 用于躁狂病人 1960s年代,有了血锂浓度的测定后,其价 值重新得到肯定 至今仍是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和预防复发 的首选药物
二、
抗抑郁症药
(一)三环类抗抑郁药
Tricycle antidepressants, TCAs
舒必利(sulpiride) 1.对急、慢性精神病疗效较好; 对其他药物无效的难治病例也有效; 2.兼有抗抑郁作用;可用于治疗抑郁症。 3.镇静作用和锥体外系反应轻。
氯扎平(clozapine) 又名氯氮平 1.抗精神病作用强而快,对其他药物无效 的病例仍有效,适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 2.几无锥体外系反应。 3.可引起粒细胞减少、低血压、癫痫发作 等应予警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