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行为————————————————————————————————作者: ————————————————————————————————日期:ﻩ课题: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理解学习行为并学会区分学习行为与先天性行为。
②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性行为。
③结合实际例子说明动物的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意义。
2.能力目标①初步学会探究一种常见小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
②参与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③学会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
④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⑤运用分析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收集资料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认识到除了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它们和我们是好朋友,所有的朋友一个都不能少。
②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③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不破坏生态环境的良好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采用“引导—探究—自我总结—教师引导共同总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师通过列举事例,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直观的观察到一系列的现象,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和自我总结。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学习,勇于探究,自我解惑,积极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长足发展。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调查活动;进行相关的探究活动和预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老师有感情的讲故事)《狼孩》1920年的一天,在印度加尔各答西南部的一个小城附近,一位牧师救下了一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
这个女孩有七、八岁,起名为卡玛拉。
卡玛拉喜欢用四肢爬行,白天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睡觉,夜里则象狼一样嚎叫,四处游荡。
她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于三岁半的儿童。
科研人员努力教她说话,可她直到死前也没有学会说一句话。
生:听故事师:一般情况下狼会把女孩?可是这只狼却把女孩?(用疑问的语气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会这样呢?生:学生回答(可能有学生知道,其中有一个男生说得非常好,如果不知道老师可以直接告诉原因)师: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动物世界,探索动物行为的奥秘。
板书课题-----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设计意图】:通过“小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也为本节课学习动物行为做铺垫。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你知道下列图片中动物行为的目的吗?依次出示图片生:说出图片中动物行为的目的:繁殖 迁徙 觅食 觅食师:你还知道动物的哪些行为?(不少学生都说出了防御、攻击行为)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判断【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动物的行为并判断该行为的目的为接下来学习动物行为的分类做铺垫。
设置“你还知道动物的哪些行为?”目的在于给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帮助学生辨别了攻击和防御两种行为。
师:你写过日记吗?让我们共同看看小明的宠物日记: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我家,刚开始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
后来经过我和家人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于是,我们一家人对它更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夸它聪明呢。
思考以下问题:1、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么?2、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去拉屎、拉尿么?3、小狗一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么?由于问题较简单可以让学生直接读问题说答案:1、会 2 、不会3、不会师继续出示问题4、以上这三种行为一样吗?有哪两种行为是一样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不一样,第二种和第三种是一样的。
师进一步出示问题5、前一种和后两种为什么不一样呢?学生思考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生来就会的,后两种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设计意图】:本部分的设计是通过日常行为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不同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为引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打下基础。
师: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动物的行为虽然多样,但是不同的行为之间却有着差异和相同之处。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95页最后一段---96页第一段,完成《助学》76页的“自主学习”目标1和“合作探究”的第1题。
学生按照要求阅读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哪几类?学生代表回答: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师:那哪位同学能够尝试利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呢?学生分别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先天性行为的概念。
教师引导、总结并展示先天性行为的概念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行为。
(板书)像小明日记中的?(生答: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师:那么什么是学习行为?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学生尝试阐述学习行为的概念。
(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够阐述出第一点,第二、三点需要教师引导)师:看样子,大家都知道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
教师展示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板书)像小明日记中的?(生答:小狗到指定的地点拉屎、拉尿,小狗会简单的加减法)师:那么对于动物来说,有些行为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而建立起来的?师: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验证。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师:图片中的鹦鹉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说话”、“鹦鹉学舌”师:小狗行不行呢?学生回答小狗做不到师:鹦鹉为什么可以做到呢?学生思考、讨论(但多数的同学无法解释原因,或许个别的同学能够回答的出。
) 师:其实鹦鹉之所以可以说话是与自身的结构分不开的,秘密就在于它特殊的“鸣管和舌头”。
鸣管与人的声带构造很相近,舌头也非常发达,圆滑而肥厚柔软,形状也与人的舌头非常相似,正是因为具备了这样标准的发声条件,鹦鹉便可以发出一些简单但准确清晰的音节了。
而狗由于自身的结构特点就决定了狗是无法像鹦鹉一样学人类说话的师:用疑问的语气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学生都能够说出与遗传因素有关。
教师展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板书)教师展示狼孩的部分资料卡玛拉刚被发现时——是一个赤身裸体、不懂人言、只会嚎叫,追随着母狼用四肢爬行且用牙齿撕咬生肉为食的“狼孩”。
学生阅读材料师:卡玛拉的行为像谁?(狼)为什么像狼?(跟狼学的)师: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行为还受什么因素影响?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教师展示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板书)教师完整展示学习行为的概念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后天的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下面我们一起来仔细的阅读两遍学习行为的概念,加深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本部分的设计,让学生尝试概述先天性行为的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概括能力,同时,逐步推进的设计不仅为学生解惑,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更有利于学生对概念认知的加深。
师: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你学会了吗?出示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实例练习,加深学生对两行为的辨别和认知,有利于能力的提高。
师:如何判断一种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呢?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主要判断这种行为是_______还是______师:那么让我来考考你:【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否准确判断呢?采用成语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贯穿各学科并不是孤立的;采用抢答的【抢答】1、蜻蜓点水2老马识途3、狐假虎威4、惊弓之鸟5黄牛耕地6草木皆兵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那么,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各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通过以下的例子进一步分析。
教师展示例子1、母鸡抱窝---------2、小狗吮吸乳头---3、蚯蚓走迷宫------4、黄鼬释放臭气---5、麋鹿攻击---------学生认真思考、小组讨论后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先天性行为是生存的基础,而学习行为更有利于生存和繁衍,适应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不被淘汰。
师: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有什么区别呢?依次出示具体的资料引导学生逐步分析1、比较母鸡喂小鸡和小羊吃奶相同点:都是_________行为,有利于生存。
说明: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_____。
2、比较小羊吃奶和黑猩猩摘香蕉吃不同点:小羊吃奶是_________行为,黑猩猩摘香蕉是__________行为。
说明:_______行为更有利于生存和繁衍,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不被淘汰。
3、蚯蚓走迷宫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才能够成功。
但是,如果走相同的迷宫,甚至更复杂的迷宫,小白鼠只需要30—40次,就会成功。
说明:不同动物,学习能力____,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____,_____行为是更高级的一种行为。
【设计意图】:通过本部分设计,让学生明确的认识到先天性行为虽是生存的基础,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引入学习行为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且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动物学习能力不同。
师:你有哪些学习行为?任意学生说出自己的学习行为如学骑自行车,学英语启示:通过以上学习,作为动物的一员,你应该怎么做?【设计意图】:虽然是学习动物的行为但终究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而服务,让学生意识到人是最高级的动物,学习行为应更复杂、更多样才能适应当今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呢?小调查:动物学习行为形成的过程课前我们分小组布置了调查的任务,下面各小组汇报你们的调查情况:汇报交流:要求1、要说出调查的题目2、要说出这种学习行为形成的基本过程(本以为学生无话可说或是说的乱七八糟,没想到有几个学生说的头头是道,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学会放手,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过渡:老师不但做了调查还做了实验呢?师:下面我们通过“观察鸡的绕道取食行为”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动物的学习行为。
教师播放“鸡绕道取食行为”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展示该实验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初步了解。
1、鸡是怎样取得食物的?2、重复实验中,鸡取得食物的尝试次数有什么变化?3、如换成人做实验,绕道取食有快慢差别吗?学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回答1、鸡要绕过障碍物取得食物。
2、鸡尝试的次数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