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绿色(有机)农业建设发展规划
(2017-2020年)
讨论稿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战略布局协调推进的关键时期,是本县基本建成“国际生态岛”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完成崇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冲刺时期。
为进一步促进“十三五”期间崇明生态、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打造上海绿色农业高地,提升崇明生态竞争力,制订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生态立岛”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重点发展稻米、蔬菜、林果、白山羊、清水蟹等五大优势产业,深入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创建,全面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先进、融合发展”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使崇明农业成为全市农业绿色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协调推进。
建设具有上海特色、崇明特点的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合理规划布局,以绿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
为引领,注重发挥市场对绿色农产品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补全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短板,营造全域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良好环境,形成社会协同共治,主体分类推进的发展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崇明主要作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全县农业生产机构绿色农产品认证率达到90%以上,成功创建绿色食品岛。
具体目标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面积力争达到38万亩,有机农业示范基地累计面积达到1.5万亩,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光明、上实),有机产业园区2个(旅投明珠湖、地产北湖),累计认证绿色食品300个,有机食品450个,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38万亩,基本建成国内领先的绿色农业标准化体系,有效服务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崇明生态岛建设,将崇明建设成为绿色农业意识和能力较高,服务到位、生态环境良好、国内引领、国际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高地。
二、指标分解
按照崇明绿色农业建设发展目标,2017-2018年,创建水稻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20万亩,全县具有生产机构的规模种植基地绿色食品认证比例达到70%。
2019-2020年,创建蔬菜、林果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18万亩,全县农业生产机构和企业绿色食品认证比例确保达到90%,基本全覆盖。
2
(一)粮食产业
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21万亩,其中绿色食品认证基地15万亩,绿色食品产品85个。
(二)蔬菜产业
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10万亩,其中绿色食品认证基地8万亩,绿色食品产品122个。
(三)林果产业
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7万亩,其中绿色食品认证基地4万亩,绿色食品产品93个。
(四)畜牧、水产产业
重点围绕白山羊、清水蟹二大主导产业,创建3-5个绿色标准化养殖基地,其中绿色食品产品不少于5 个。
(五)光明、上实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建设光明、上实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其中,光明建设绿色水稻基地10万亩,绿色林果基地1000亩,上实建设绿色水稻基地5万亩,绿色蔬菜基地2万亩。
(六)明珠湖、北湖有机产业园区
建设明珠湖、北湖有机产业园区,其中:旅投公司建设明珠湖有机鱼基地2900亩,地产集团建设北湖有机鱼基地
1.2万亩。
三、主要任务
(一)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加大职业农民、农业领
3
军人才等培养力度,组织推进“户改场、场入社、社联合”,培育做强一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农业名品、名企、名家,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资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探索“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
(县农委、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市场监督局、县经委、相关乡镇)(二)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
制订完善水稻、蔬菜、林果、畜产、水产五大类农产品的绿色地方标准,分类统一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蔬菜标准园建设、设施果园建设、标准化畜牧场改造、标准化水产养殖场改造为抓手,按照“农林水联动、田宅路统筹、区域化推进”的要求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实施产地环境质量治理,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县农委、县水务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规土局、县环保局、县市场局、相关乡镇)
(三)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推行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自主品牌相结合的农产品品牌发展模式,鼓励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统一使用品牌,创建区域公共品牌。
加大品牌形象宣传和品牌产品的营销力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将绿色食品的标准、制度和工作要求等体现在田间地头,展现于各类媒体,提升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奠定绿色食品品牌的公信力。
(县农委、县市场局、县新闻办、相关乡镇)
4
(四)强化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坚守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完善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绿色农业投入品统一供应体系,提升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水平。
健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
整合三级农产品检测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完善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提升风险评估预警与应急管理体系。
(县农委、县市场局、县科委、县供销社、相关乡镇)
(五)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聚焦农业生物技术、低碳循环农业、农业信息化、食用农产品深加工等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重点解决制约绿色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及共性关键技术。
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绿色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继续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和推广,建设智慧绿色农业。
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茬口安排,推进秋播绿肥全覆盖,推广绿色防控增产技术。
(县农委、县科委、县经委、相关乡镇)
(六)推进教育培训转型升级。
加强对企业绿色食品内检员和县绿色食品检查员的培训,扩大内检员和检查员队伍,加强县镇二级绿色生产监管队伍建设,县级成立专人专职监管队伍,乡镇成立专人专职协管队伍。
借助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培训一批适应绿色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员,建立多渠道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
5
培育适应绿色农业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县农委、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乡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崇明县创建绿色食品岛领导小组,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农委、县发改委、县新闻办、县财政局、县规土局、县环保局、县水务局、县市场局、县科委、县经委、县人力资源保障局、县供销社等部门和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委,县农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工作。
各成员单位要把加快推进崇明农业绿色发展,实现绿色食品岛目标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落实责任,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二)完善政策保障。
制订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博士农场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在品牌宣传和推介、电子商务、追溯平台建设、技术人员培训等给予补助。
在绿色(有机)食品申报认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创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三)强化目标管理。
将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建设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乡镇政府,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强化目标督查考核,将绿色食品认证工作纳入各单位重点工作,对资金落实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和效果,以及涉及绿色(有机)农业建设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工作
6
开展情况进行定期督促检查,确保绿色(有机)农业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四)加强宣传发动。
利用各种渠道和媒体,做好本县绿色(有机)农业建设的宣传工作,营造各方重视、条块结合、全力推进本县绿色农业建设的氛围,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把绿色(有机)农业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及时总结宣传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例,夯实本县绿色(有机)农业建设的群众基础。
崇明县农业委员会
2016年12月3日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