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抒情散文写作格式

常用抒情散文写作格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
物的概述7物的性格7由物及人。
本式的代表篇目是 《白杨礼赞》 、《茶花赋》 等。其主要特征是用物来象征人, 旨左象征之人;二是卒章显志,篇末点旨。用白杨象征抗日精神,用童子面象征祖国新貌。4.情索式。
形在写物,
所谓情索,就是以情为线索, 来连缀景物。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情的缘起7情的积蓄7由 情至人7情的归结。
4.寻访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寻访缘由f寻访经过f寻访结果f寻访感想。
本式是以寻访为由头, 用寻访经过去歌颂主人翁。 这一式又可细分为定点寻访和移步寻访。 如《驿路梨花》就是定点寻访,寻访的扬所就是小茅屋。移步寻访的典型篇目是《猎户》,本来要 寻访A――董昆,由此回忆起B――幼年记忆中的尚二叔,顺路先访百中老人,最后才去见打豹英 雄董昆。由此引发出保卫家乡、保卫丰收果实的感想。
用这一式应注意三点, 一要注意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 最好能点到主题上; 二要注意多 角度写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个角度; 三要注意使用联想,旨在与开头所交代的缘由相照应, 用 抒发情感的方式来深化主题。忽视了这三点,这篇文章就成为一张简单的多镜头照片了。
本式多用于写静景,故称静赏式。可用来写山写水,画雨绘云,草原树林都可如法去写。3.象征式。
在记人套路中,甚至在整个记叙、抒情套路中都属于当家套路。
运用这一式应注意四点:①开始的贬抑应适度,为下文由恨转爱留余地,埋伏笔,不然下
文就无法转了。 因此开始的恨一定是误解, 是偏见一类的东西。 ②要注意以后的每次感情变化的原 因要可信、自然。③要注意结尾的褒扬升华要有方,杨朔是做了个梦,当别人都在做梦时,你就可 以清醒地写篇日记, 沉思着凝望远方等待。 ④要注意加工题材, 原有的材料不可能都是由五个阶段
2.静赏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进入景点7依次静赏7赏景联想7离开景点。 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荷塘月色》。 作者由于心里不宁静而想起荷塘,经过小煤屑路进入 荷塘,这是进入静景的欣赏地点。接下来依次先赏月下荷塘,次观塘上月色,再览塘周树影。这是 从下到上,从中间到四周地赏景。 赏景之后触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又由江南水乡的采莲, 想起《西 洲曲》中的句子, 相比今天游荷塘, 却没有当年采莲的生气。 这是赏景的联想, 以加深写景的含义。
从什么地方联想开去还应再回到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地方去。 其思路图实质上是一种倒叙的形式。
只不过它
2是.因转物情而式引。出回想,不是因事而引起的回想。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 恨的产生7恨的淡化7爱的萌生7爱的发展7爱的深化。 或者反过来:
爱的产生7爱的淡化7恨的萌生7恨的发展7恨的深化。
这一式是学生必修式, 因为用这一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复杂的记叙。 用这一式去落实大纲中 有关复杂记叙的要求, 是事半功倍的。 而且这一式又是记事、 抒情、记人三种文章的通用式。 例如, 用本式写“我的朋友”、 “我的好老师”,“我的理想”等都是得心应手的。可以说,这一式不仅
运用这一式抒写怀念家乡、母校、亲友之情均可。
另一景中寄
景。另一景
常用记人散文写作格式
记写人物的方法种种,而常用的不过如下五种: 引联式、转情式、议证式、寻访式、纪传式。1.引
联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是:睹物思人7联想回忆7睹物议人,总结全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就是这一式的典范篇目。使用这一套路的关键是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应找好, 如:一张照片、 一本日
这一式的特点是多线索,在一主线之上,支线横生。以此落实大纲中关于多线索记叙的要求。5.纪传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简介概况f重点记叙f今日概况或卒年,卒后有关情况f简要评价。 简介的概况包括: 姓名、生平、籍贯、家境、学业建树等。 重点的记叙是介绍其主要成就, 一个成就一段。如果所记之人尚存, 就写其今日概况,如果所写之人已故, 就写卒年情况与逝后有 关情况,如影响等。最后是对其一生做简要评价。这一式的典范篇目很多,如《柔石小传》、《陈
常用抒情散文写作格式
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以事抒情课本中多划为 记叙文范畴,因而只设计了借景抒情的四式和借物抒情的两式。
1.参游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参游起因7参游见闻 本式的特点, 作者是文中的穿线人, 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 抒发感情。典型篇目: 《难老泉》、《雨中登泰山》(兼有两式特点)等等。
构成,初学习时, 一定要对材料进行补充。缺少的部分, 当用虚构来补充。这一式,初、高中学生经过两三次训练就可以熟练掌握。掌握了这一式,学生作 文的思路会有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3.议证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阐明中心f叙写事实f总结照应。
运用这一式的第一步是用抒情的笔调, 表露你对所写人物的总评价, 点明文旨。 第二步是 从三个不同方面具体叙写人物事迹,落实文旨。 第三部是总结全文的记叙,照应文章开头, 再一次 抒情议论、升华中心。能集中代表本式的名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式的设计,意在落实大 纲中关于学会夹叙夹议的写法的要求。
记、一封书信等, 凡是一件记录着被回忆者品格与某些特殊经历的物品, 均可作为引起联想的触发
物。
照应。
因此,
其次是所回忆的故事要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品质, 并且要与引起你产生联想的触发物相 切莫写成触发物是触发物,主体部分人物的行为与触发物无干。
第三是结尾“睹物议人”,它的作用之一是总结全篇点出文旨;作用之二是与开头照应。
使用本式,题旨有的在行文中显出,如 《难老泉》,有的在文末点明,如《雨中登泰山》 。 选用哪种形式,主要据个人行文的习惯而定了。
使用本式应注意三点: 一要注意众多的景物应以作者行踪为线串联起来, 移走换景, 景不 离步;二要注意每进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描写要虚实相间,这样才能清晰而深广;三要注意描 写手法的使用,众多的景物要详略得当,详处着力描写,略处简要概述。
如朱自清的《春》,这一式看似处处写景物,实是处处借景抒情,只是为情感找一个假托 物而已。运用这一式的关键是要善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个方面,从若干个点上来抒情。
这一式还可称并列式,因为几幅画或几个方面是平列关系。如《井冈翠竹》。
5.怀念式。
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睹眼前景7思从前景7抒怀念情。 这一式实质上是借联想来写怀念中的景物, 表达寄寓在这一景物上的情思。 郑振铎的《海 燕》应用这一式时应抓住它的主要特点, 即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相似或相同的另 寓着作者的主要情感。这样,就使文章内容的含量增大,不至于无话可说,寥寥几语就把话说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