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一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一

第1题 第3题第9题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一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计30分)1.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

这一现象要紧说明 ( )A .声音是一种波B .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C .声波具有能量D .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2.对由于衣物没有放平引起的洗衣机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 )A .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C .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D .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3.如图所示,小明用实验室的温度计来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图AB .图BC .图CD .图D4.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邻近会显现“白气”,而这些“白气”又会消逝,在“白气”产生与消逝的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A .升华液化 B .汽化升华 C .汽化液化 D .液化汽化5.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闻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A .光的直线传播B .光的色散C .光的反射D .凸透镜成像6.装在汽车前面的后视镜属于 ( )A .平面镜B .凹面镜C .凸透镜D .凸面镜7.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 .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 .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8.在防盗门上装一只“猫眼”,屋内的人通过“猫眼”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那个地点“猫眼”相当于 ( )A .凹透镜B .凹面镜C .凸面镜D .凸透镜9.如图所示是对同一个物体拍照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照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拍照a 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B .拍照b 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C .拍照a 与b 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D .无法判定10.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5m/s ,该物体可能是 ( ) A .蜗牛 B .步行的人 C .自行车 D .汽车11.甲、乙两个同学沿同一路径同时登一座山,他们登山的速度分别为3.5km/h 和lm/s ,则最先登上山顶的是 ( )A .甲B .乙C .同时到达D .无法判定12.用图像能够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4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②③B .①③C .①④D .②④13.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倒立且与物体等大的实像,现在物体和透镜相距24cm ,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第15题 第17题第18题 第23题 A .小于12cm B .等于12cm C .大于12cm D .无法判定14.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 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 、b ,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 .a 、b 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 .a 、b 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 .a 块玻璃内侧,b 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 .a 块玻璃外侧,b 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15.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现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A .靠近透镜B .远离透镜C .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都能够D .保持在原先位置二、填空题(共9题,每空1分,计25分)16.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的叫声响度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辨论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的__________不同。

17.如图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_____图(选填“甲”或“乙”)为体温计,其示数为______℃.18.如图所示是沙漠中仙人掌的照片,我们发觉仙人掌的叶子是针状的,这种结构要紧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仙人掌的生长。

19.红外线具有_______ 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验钞机、电视机遥控器、响尾蛇捕食和医院诊断病情用的B 超来. 说,其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0.植物的光合作用把_____能转化为_______能;湍急的河水能使小船顺流而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_能。

21.显微镜能够关心我们看清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体。

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差不多上__________, 它的物镜的焦距专门________,目镜的焦距较_______。

(选填“长”或“短”)22.冰冷的冬天,在公交车内用手直截了当抓塑料扶手与直截了当抓金属管相比,就热学方面来说,前者感到_______,后者感到________(选填“凉”或“不凉”).请你对上述现象产生的缘故提出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如图所示是一台光学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 属于_____镜;B 属于______镜;C 属于______镜,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刻所在的不同位置。

由图可知,_____(选填“甲”或“乙”)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相邻间隔时刻为0.02s ,关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你能够利用手边的测量工具测得相应距离为_____cm ,则该物体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m /s 。

三、作图题(共3题,每题2分,计6分)25.依照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中物体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26.完成图中的光路:第14题第25题 第26题 第27题第28题第29题 第30题 第32题27.如图所示,一个不透光的容器底部的正中央 P 点有一只青蛙,起初,容器中没有水,青蛙能看到的视野范畴如图(a)所示,然后在容器中灌满水,仍在P 点的青蛙视野范畴是否变化?请在图(b)中图示说明。

四、实验与设计题(28题、29题每题4分、30题5分,31、32题每题2分、33题10分,计27分)28.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 ”。

(1)他们用“土 ”能实现10m 间的通话,这说明_____________.(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假如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 ,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在用土 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在用土 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 通过棉线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29.在做某物质熔化实验时,依照实验所得数据,某同学描画出如图所示的图线。

由此图线可得出该物质属于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实验开始时,该物质呈____态,初温为_______℃;其中熔化过程加热了__________min 。

30.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 放在平板上,E 、F 是两块粘接起 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 转动.(1)如图甲,当E 、F 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 沿纸板E 射向镜面,在F 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 ,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如此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AO 向ON靠近,则OB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以法线ON 为轴线,把纸板F 向后缓慢旋转,如此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1.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

右 表列出的是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一组 数据,比较这些数据可看出,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在一次课外实践汇报课上,我市南湖二中的一位同学为了探究常用温度计的工 作原理,他自制了一个简单装置。

如图所示,取一只墨水瓶,装满带红色的 水,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空圆珠笔芯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

将该装置放入热水中,发觉红色水柱专门快溢出管口,为了使实验现象缓慢且便于观看,请你为他设计改进方案。

(至少答出两种)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小刚在学完透镜之后,他想明白凸透镜的焦距跟材料是否有关,因此,他找来r 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其材料分别由玻璃、水晶、透亮塑料制成。

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 的全过程,完成如下工作: (1)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次探究需要的器材要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探究的要紧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入射角θ1 折射角θ2 10° 6.7° 20° 13.3° 30° 19.6° 40° 25.2°50° 30.7°(5)结论:若_______________ 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简答题(共2题,每题4分,计8分)34.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烟花三月,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去玄武湖公园。

走进大门,只见桃红柳绿连绵数里,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一幅色彩斑谰的风景跃然眼前,湖水倒映着漂亮的倩影,我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把这漂亮的景色一一拍下,我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漂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