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基础训练答案八年级物理基础训练答案【篇一: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基础练习_______________ (全册含答案)】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的目的是:获得精确的数据,作出准确的判断。
2、长度的测量工具叫刻度尺。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直尺、三角板、、、、。
3、刻度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叫分度值。
叙述分度值是要有数字和单位。
4、使用刻度尺测量前要三看:一看量程;二看分度值;三看0 刻度线是否磨损。
5、刻度尺按照厚薄不同可分为厚刻度尺和薄刻度尺。
6、刻度尺按照分度值不同可分为厘米刻度尺、毫米刻度尺、分米刻度尺和米刻度尺。
7、记录的长度测量结果必须要有数字和单位。
8、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必须注意:(1)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或者重合;(2)要用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前边缘;(3)刻度必须要物体。
(4)记录数据时,必须记录到分度值的(5 )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10、判断记录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就看倒数第1位的单位和分度值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是错误的。
11、在我们记录的正确长度测量结果中,所有各位都是有效数字,最末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除最末一位外的其他各位数字都是精确数字。
12、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3、任何人,用任何工具,使用任何方法都会有误差。
14、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误差可以减小。
15、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人有关,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16、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而产生的叫错误。
测量错误可以避免。
17、改正了错误的测量方法只能避免错误,不能避免误差,也不能减小误差。
18、长度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与要求有关;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与分度值有关。
19、分度值越小,长度测量越准确。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就是多少。
20、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用精密仪器测量;(3)用先进方法测量。
21、用同一把刻度尺多次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记录的测量结果除了要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夕卜,还必须满足除最末一位可以不同,其余各位必须相同。
2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只能用正确的测量结果来求平均值,错误的测量结果不能用来求平均值。
24、求平均值时,应当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和原小数位数相同。
25、时间用钟或表来测量。
古代测量时间用日晷和沙漏。
26、时间的国际单位有:小时h、分min、秒s 。
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s。
27、1h=60min= 3600s。
1min=60s。
28、要会读停表。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一个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改变,叫机械运动。
或者说物体间的位置改变叫机械运动。
2、位置改变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1)方位不变,距离改变;(2)距离不变,方位改变;(3)距离和方位都改变3、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为比较对象的物体叫参照物。
物体被选作为参照物后,不管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不动的。
4、我们可以选择任何物体作为参照物,但原则上不选择研究物体自己。
5、如果选择不同物体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填: 定、不一定、一定不)6、物体是做机械运动、还是静止都必须相对于参照物来说,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具有相对性。
7、两个物体沿同一方向运动,如果两个物体速度相同,以其中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那么另一个物体是静止的。
如果两个物体速度不相同,以速度小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那么速度大的物体向原方向动;以速度大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那么速度小的物体向反方向运动(选填:原方向、反方向)。
8、甲、乙、丙三台都在下降的电台梯,甲电梯上的人看到乙电梯在上升,乙电梯上的人看到丙电梯在上升。
那么,丙电梯上的人看到甲电梯在下降;下降最快的是甲电梯;下降最慢的是丙电梯9、一列火车向正南方向以10m/s的速度运动,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
那么,这时正在吹北风,风速为10m/s o10、湖边的人家正在做午饭,湖边的人看到炊烟向东边飘去,湖中的甲船上的红旗向西飘动,乙船上的红旗向东飘动。
那么,甲船一定向东行驶;乙船不一定向西行驶。
(选填:一定、不一定、一定不)11、同步地球卫星(通讯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12、空中加油时,战斗机相对于加油机是静止的,加油机相对于战斗机是运动的。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2、观看比赛的观众,用运动员跑相同的时间通过的路程多少来判断运动员跑的快慢。
3、计时员用运动员跑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长短来判断运动员跑的快慢。
4、物体通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叫速度。
速度大小等于单位时间通过路程的多少。
速度用字母v表示。
s5、速度的计算式为:v= o 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t6、速度的国际主单位是m/s。
国际常用单位是km/h,它也是交通运输上常用的速度单位。
7、1m/s=3.6km/h , 1km/h=1m/s , 60m/min= 1 m/s。
3.68、运动按照通过的路径来分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9、直线运动按照速度是否发生改变来分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0、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相等(或者说:速度大小不变)(或者说运动快慢不变),叫匀速直线运动。
11、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1)做直线运动;(2)相等时间通过路程相等。
12、一列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运动,第一小时行驶100km,第二小时行驶100km,第三小时行驶100km,以后每小时都行驶100km。
那么火车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选填:一定、不一定、一定不)13、做运动的物体,如果(或者说:速度大小改变)(或者说运动快慢改变),叫变速直线运动。
14、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1)做直线运动;(2)相等时间通过路程不相等。
15、速度一一时间图象,是以时间为横轴,速度为纵轴。
速度时间图象在时间轴上,表示物体静止;速度时间图象平行于时间轴,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为斜直线或者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16、速度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夹角的大小表示了物体速度表示速度变化越变。
17、路程一一时间图象,是以时间为横轴,路程为纵轴。
当路程时间图象在时间轴上或者平行于时间轴,表示物体静止;路程时间图象为斜直线表示物体作;路程时间图象为曲线,表示物体作。
18、路程时间图象与时间轴夹角的大小表示了物体速度大小。
夹角越大,表示速度越大。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11、一个小球自由地从斜面顶端滚到底端, 滚到斜面中点处速度v1,滚到滚完全程一半时间时的速度 v2,那么v1v2。
(选填:、、=)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产生和的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而产生的。
2、振动的物体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选填:一定、不一定)3、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能听到(选填:一定、不一定)。
因 此,我们不能 用我们是否听到了声音来判断物体是否在发声(选填: 能、不能)。
4、 声源是能的物体。
5、 人的说话声,是由于人的翁”声,是蜜蜂 翅膀 的振动而产生的; 打鼓时的的鼓声是由于 鼓面 的振动而产生的;蝉的鸣叫声是由于发声器的振动而产生的;吹笛子时笛声是由于笛子中 空气 的震动而 产生的;拉小提琴时,小提琴的声音是琴弦 的振动发出的。
1、 平均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
2、 平均速度是总路程 与 总时间 的比值3、测量平均速度不能 直接测量,只 间接测量(选填:能、不能)。
平均s 速度的测量原理是v=。
t4、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出的物理量有 路程s 和时间t ,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和表。
5、前半路程平均速度v1、 v=2?1?2 。
?1??2 ,后半路程平均速度v2,全程平均速度9、前半时间平均速度v1、 v=?1??22 。
10、 ?1??2,后半时间平均速度v2,全程平均速度22?1?2。
(选填:、、=)?1??26、我们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说明声音能在在金鱼缸边拍手,金鱼会受到惊吓,说明声音除了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外,还能在液体中传播。
地道战中的游击队员通过一根细铁丝就能听到另一个地道中游击队员的说话声,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在月球上的宇航员相互距离很近也不能直接对话,而要通过无线电通话,这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7、声音能在、和中传播,不能在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8、放一个手机在密闭的玻璃球内,当我们给手机发信息时,我们铃声,能看到指示灯的闪烁(选填:能、不能);当我们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球内的过程中,我们听到的铃声会越来越小。
而把空气抽完后,我们就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了,这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9、声音是以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所以声音又叫10、声音的传播时间,所以声音有11、声音在远征的战士们晚上睡觉时,常常枕戈待旦”就可以很快地发现敌人夜间偷袭,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铁道游击队员常常用耳朵贴着铁轨听,敌人的火车还离得很远就知道了,这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夜间狗睡觉时,总是把一只耳朵贴着地面,来人离人家很远,人还没有感觉到,狗就会叫起来,也是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的原因。
【篇二:八年级物理上册基础训练答案第二章(大象出版社)】1、高低高低2、每秒钏振动的次数赫兹(hz)3、20〜20000高于20000hz声音低于20hz的声音4、大小大小5、材料结构、6、大响度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8、振动低9、b10、c11、c12空气音色13响度真空不能传声14、音色15 次声波16、低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17、d18、b19 b20、音调变高暖水壶的玻璃振动产生的;等等21、(1)ab ca d f80 1.02 ⑵选取一根琴弦,用一定的大小的力拉紧琴弦,拨动琴弦测出此时振动的频率。
改用不同的力拉紧琴弦,分别测出相应的振动频率,进行分析比较22、金属汤匙碰撞石块时会产生声音,第一次声音主要是通过空气到达耳膜引起听觉,第二次声音通过细绳传到人耳侧的骨头上,声音由骨头到达听觉神经,听起来比第一次大,因而,小明的实验可以告诉我们:(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声音可以通过气体、固体传播(3)人耳可以通过骨传导感知声音(4)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第三节声的利用1、信息能量2、声呐探测b超诊断(答案合理即可)3、超声波加湿器超声波体外碎石(答案合理即可)4、听信息5、超声波回声定位声呐6、振动能量7、诊断疾病8、a9、 a10、信息响度解析:在放置动力之源”的大厅天花检测零件内部是否有裂纹板上,绕金属球一圈有8个话筒,从8个方向收听”观众的呼喊。
台计算机(服务器)分析这8个声音的分贝,然后指挥安装在金属球悬挂绳索的黑盒子”一-个传动装置在摆方向上作出反应。
同时,通过另外的控制,球上的视频展示也会随声音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