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全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全

五年级美术教学设计(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科:美术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7年 2 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进度表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欣赏齐白石的作品,了解他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师生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

二、设问引入1.上个世纪,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其中有一位著名的国画大师在1953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你知道他是谁吗?(生答)2.出示课题,板书:人民艺术家——齐白石3.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齐白石?4.请2~3位同学介绍收集到的关于齐白石的信息。

5.师小结: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1863年生于湖南湘潭,出生贫苦家农家,幼而好学,读过半年私塾,12岁始学木匠,善雕花。

27岁时才正式拜当地文人拜少蕃、胡沁园为师,学习诗文、书画、篆刻。

40岁后,五次出远门游历,助长了技艺。

60岁在陈师曾的支持下,进行“衰年变法”,闭门专攻写意花鸟,借鉴诸家之长,再结合自己的气质修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画风、境界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一位诗书画印全才的艺术家。

三、欣赏感悟畅想1.欣赏P2右下:齐白石花鸟鱼虫作品,小组交流:(1)你最喜欢哪幅?(2)画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表现的?(3)怎样才能表现得这样生动?生汇报,师小结:齐白石十分热爱身边的花鸟虫鱼,所以把它们都当作有感情的生命来画。

它笔下的这些花鸟鱼虫是他长期观察和写生的结果,因此生动、亲切而又质朴。

在众多的花鸟鱼虫作品中,白石老人所画的虾、蟹堪称一绝。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齐白石最擅长画的虾吧!2.欣赏P2左上《群虾》,小组交流:(1)你觉得白石老人的虾画得如何?(鲜活、有生命力)(2)他是怎样把虾表现得如此鲜活的3.齐白石笔下的绚丽世界白石老人一生作品丰富,有但擅长花鸟,还有大量的山水和人物作品。

下面分组欣赏以下几幅画,讨论后汇报:(1)P3下《荷花蜻蜓》①荷花和蜻蜓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写意与工笔结合。

师简介:工虫花卉,即兼工带写,乃白石晚年独创,前无古人。

即虫以工笔而花卉用写意的方法。

②这样的画面有什么样的效果?粗与细、虚与实的强烈对比,豪放与细腻、动静结合,妙夺天工,奇趣盎然。

(2)P3右《蛙声十里出山泉》①画作是如何表现诗句的?看着蝌蚪,仿佛随着流水,听到了蛙鸣,使人产生联想。

②说说你看画的感受。

展现了画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笔简意远。

师补充简介:这是51年老舍持清人查初白诗句“蛙声十里出山泉”请白石老人作的一幅画。

(3)P3左《竹楼荷塘》①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宁静、朴实、深远,诗一般的意境。

②读一读P3中的这首诗,结合起来理解这幅画。

4.诗书画印的全才刚才第三组读到的诗也是出自齐白石之手。

他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欣赏P3书法、诗文、篆刻作品,说说欣赏后的感受。

书法:气象雄浑、自然纯朴、稚拙而富有情趣诗文:清新质朴,感情真挚篆刻:布局奇特、雄奇奔放、气势纵横宏大、用刀如笔、下刀肯定、一气呵成。

5.欣赏了齐白石的诗书画印,我想问问大家,他如何能从普通的木匠变成艺术大师?他一生又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小故事: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

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

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

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

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

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

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6.你知道白石老人最喜欢表现什么吗?(花鸟虫鱼等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7.他的作品主要有什么特点?(画简意深、生动质朴、鲜活而有情趣)四、运用色彩体验创新1.作业要求:选择书中你最喜欢的一幅作品,写写自己独特的观后感(可从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感受等方面入手)或者谈谈你学完本课后的收获。

2.生作业,师巡视指导五、总结延伸1.请部分学生读一读自己的观后感或收获。

2.齐白石一生有上万幅作品,如果你感兴趣,可以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教学反思:《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学习齐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体验画家的人格魅力,从而提高对中国画的艺术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将齐白石作品的欣赏环节交给学生来自己主持和介绍。

每一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在小组交流讨论后,小组推选一位同学为大家介绍,然后小组其他同学再给予补充,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介绍情况,给予适当的补充。

以这种形式上欣赏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较好。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2.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教学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猜猜看: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三、介绍马蒂斯马蒂斯擅长什么?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

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1. 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简练)比较马蒂斯的《金鱼》、毕加索的《多拉玛尔肖像》、高更的《静物》。

2.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

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3.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

四、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五、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

六、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我深感欣赏教学的难,一是难在让学生感受作品;二是难在把握欣赏的尺度,教得太深,学生不理解,太浅,居于表面又不行。

在教学设计时,我将教学分成两大块内容,一是欣赏和感悟马蒂斯的作品,了解其作品的风格。

教学中,我让学生谈谈对作品《带帽的女人》的感受时,几乎一口同声地说“不好看”,说实话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这可怎么办?马上我就顺着让学生问下去“为什么不好看?”,学生们有的说“脸上的颜色青一块、紫一块”,有的说“颜色一块一块的,不柔和”……在问答中,学生把对作品不满意的地方全都列举了出来。

随后,我接着学生们的话说:“你们的想法很对,在1905年的时候,当时许多评论家也象大家一样觉得这幅作品很难看,想野兽一样……”最后我让学生将刚才列举的对这幅作品的种种“不好”的地方归纳起来……在这节课上,我没有一味地让学生去从成人的角度去理解作品,而是让他们从自己的角度去感受作品,这样产生的效果反而要好得多。

色彩的纯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念和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色彩纯度渐变的调配练习,学会色彩,掌握其绘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色彩对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培养对色彩的渐变的兴趣,体验出纯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纯度的概念,感受纯度渐变的构成规律,练习掌握其绘制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纯度渐变的规律,绘制丰富的纯度渐变图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1、师吟诵《论语》中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我们都学过哪些色彩方面的知识?板出课题设计意图: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

三、讲授新课:1、师介绍纯度、色相、明度合称为色彩三要素。

2、师吟诵唐代杜牧的“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色彩的纯度的理解,派代表进行汇报。

4、阅读小知识,了解纯度的概念。

5、师吟诵南朝刘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6、欣赏书中的画家作品,感受色彩的纯度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7、小组讨论:A、说说书中红颜色和黄颜色的纯度是如何变化的?B、什么是复色?C、色彩的纯度与调色时颜色的数量有什么关系?D、对比纯度变化的作品,哪一幅纯度高,哪一幅纯度低?分别给人怎样的美感?E、使一种颜色的纯度发生变化,有哪些方法?四、艺术实践:用色彩纯度的变化画一幅画,要正确调色、涂色,保持作品的干净、整洁。

设计意图:知道色彩三要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正确认识色彩的纯度,体会纯度所产生的画面效果。

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鼓励学生多练、多看,重视合作学习。

1、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2、渗透《弟子规》中的“房室清,墙壁净。

几案洁,笔砚正。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利用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课堂总结:分组展评优秀作品。

六、板书设计:课题高纯度(加入灰色或其他色)→低纯度教学反思:色彩的纯度是一节进行美术色彩知识教授的课程,其中有纯度概念、对比色概念,色相环的认识,和渐变的技法。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怎样能做到教师讲得少而学生能理解,在两课时里学生能快而好的完成作业呢?根据五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想到了做实验,实验演示因其具有的形象性,故而是理解掌握美术抽象知识的好方法,简洁明了的演示能引发学生直觉体验。

我设计了实验演示的方法来感受色彩的纯度。

开始时,我在一张纸上划出一道红色的墨迹,在这基础上再涂上一层灰色墨迹,两色混合后,红色不再鲜艳了,并且不同的用量,产生颜色的深浅色调也不同。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一目了然,感受到了纯度降低的过程及效果,并产生极欲动手也来试一试的热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