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治疗评估与输液工具方法的选择PPT课件

静脉治疗评估与输液工具方法的选择PPT课件

静脉治疗评估 与输液工具方法的选择
目录
CONTENTS
01 静脉输液血管的生理与解剖 02 静脉输液工具的种类 03 静脉治疗新理念 04 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专业化
01 静脉输液血管的生理与解剖
静脉的生理
大静脉
中静脉
小静脉
微静脉
毛细血管
静脉壁结构:内膜、中膜和外膜
与动脉相比,静脉壁薄,肌细胞及弹性纤维较少,但富含胶原纤维,对维持静脉壁的强度起着重要作用
单硅胶或聚脲胺脂材质的导管 单腔或双腔,从儿童到成人规格都有。
急性期治疗---短期治疗
短期治疗:<30天
INS指南规定:7-10天
中心静脉输液工具---CVC 优缺点:
优点:
中心静脉输液工具---CVC 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 规格型号全 低值器材
缺点:
插管操作较为复杂,损伤较大 可能发生血气胸、大血管穿孔,威胁到 生命安全 感染的发生率高其他并发症发生也较多 需要频繁更换导管
中心静脉输液工具---PICC
自肘上下外周 静脉血管穿刺 置入
导管末端到达 上下腔静脉
06
01
05
单腔或多腔,儿
02
04
童到成人规格
03
末端开口或三 向瓣膜式导管
单硅胶或聚脲胺 脂材质的导管
与CVC相比:并发 症发生的危险降低
中心静脉输液工具--PICC分类
单腔(3F、4F)
双腔(5F/6F) 三腔(5F/6F)
PICC
20世纪80年代
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 埋植于胸部或手臂
输液港
头皮针
1957
发明头皮针,之前使用 注射器针头进行输液

通过颈c内v、c 锁骨下
股静脉进行穿刺直 上下腔静脉
中长线导管
1990
第一支中线导管
外周输液工具---头皮钢针
INS指南
不提倡用于外周静脉输液,“钢针零容忍”理 念
只用于血管细的患者单次采集血标本
根据治疗目的、时间、潜在并发症和操作 者个人的经验,谨慎选用头皮钢针给予短 期(<4h)的静脉输液治疗.
缺点:
化学性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增加:头皮钢针 会增加静脉输液液体渗透到皮下组织的概 率。
结构:
开放式、密闭式
外周输液工具---留置针
型号:
16G、18G、20G、 22G、24G
功能:
普通型、安全性、正压型
PICC与CVC 比较
1.颈内、锁骨下穿刺 2. 穿刺并发症危险 3.盲穿 4.深静脉置管 5.感染率高(1-10%) 6.短期留置 7.急重症、大手术 测中心静脉压 8.医生穿刺
上肢静脉
手背静脉
头静脉
前臂正丰富并相互吻合成静脉网 手背静脉网的桡侧汇合成头静脉,尺侧则汇合成贵要静脉
颈部静脉
颈外静脉
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
胸部的静脉
上腔 静脉
无名 静脉
常用静脉管腔直径及血流速度
直径(mm) 血流速度(ml/min)
手背静脉 2-5 10
内膜
表面光滑,保证血液正常流 动,维持血液稳定,交换营 养组织,产生血管收缩,舒 张因子等来参与血液流速的 调节。
外膜
富含血管,转入神经,交感 神经,支持和保护血管,提 供血管的自身营养,保持血 管舒缩的紧张性
中膜
管壁薄,管腔大,维持血管 壁的张力,有收缩和舒张血 管额功能
静脉瓣:
越靠近心端,静脉壁越厚,管腔越大。 直径2mm以上的静脉内多有静脉瓣,下肢静脉瓣多于上肢, 越靠近远心端,静脉瓣越密集,躯干内的大静脉内没有静脉瓣。
上腔静脉综合征可选下肢,腹股沟置 管,增加感染的风险,其余输液治疗 只宜作为临时通路。
股静脉,腘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 脉可用于腿部不受力的婴儿做PICC。
02 静脉输液工具的种类
静脉输液工具的种类
BD公司发明了第一代 静脉留置针
1964
留置针
1982
美国巴德公司上市第一 支2F的硅胶材质的 PICC。 80年代末PICC被广泛 用于各种疾病的患者。 1997年引进我国应用
不宜使用
1.输入发泡剂、刺激性、腐蚀性药物 2.连续输注胃肠外营养液 3.PH值大于9小于5的液体或药物 4.渗透压大于900mosm/L的液体
外周输液工具---中长线导管
单腔或双腔—
从儿童规格到成人规格 01
用于中期治疗:2-49天
03
硅胶或聚脲胺脂材质 05
自外周静脉穿刺置入,
02
末端到达上臂的远端
7.5-25cm
不宜使用
外周静脉器材 1.输入发泡剂、刺激性、腐蚀性药物
04
2.连续输注胃肠外营养液 3.PH值大于9小于5的液体或药物
4.渗透压大于900mosm/L的液体
末端开口或封闭(三向瓣膜式)
06
中心静脉输液工具---CVC
自颈内静脉、 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穿刺
导管末端最佳 停留于上下腔静脉
形状:
直型、Y型
留置针的优缺点:
优点:
1.保护血管2.方便留置3.便于抢救 4.提高工作效率 5.减轻工作量6.操作简单7.安全留 置预防针刺伤
适用范围:
1.输液时间>4小时,72-96小时 2.老人、儿童、躁动不安的患者 3.输全血或者血液制品的患者 4.连续多次采集血液标本的患者
缺点:
1.堵管几率高2.脱出率高3.静脉炎发 生几率高4.输注刺激性药物损伤血管 5.治疗时间>6天,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宜使用中长线导管或PICC
适应症:
•缺乏血管通道的通道 •五天以上的静脉治疗 •刺激性药物,如化疗 • 高渗性或粘稠性液体,如TPN
•需反复输血或血制品或反 复采血 •输液泵或压力输液 •儿童输液
1.外周穿刺 2.穿刺危险小 3.穿刺成功率高,有可视血管 4.外周置管 5.感染率低(<2% ) 6.留置时间长(数月至一年) 7.稳定状态静脉输液 8.护士穿刺
耐高压三向瓣膜型: 单腔、双腔
耐高压注射型: 单腔、双腔、三腔
PICC
•禁忌: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 •插管途径有感染源 •缺乏外周静脉通道 •严重出血性疾病 •顺应性差
•既往史: •在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 • 有静脉血栓形成史 • 外伤史 • 血管外科手术史 •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等
VS
禁忌症适应症
直径
前臂静脉 6
血流速度
20-40
头静脉 8 40-95
贵要静脉 10 100-300
腋静脉 16 800-1000
锁骨下静脉19 1000-1500
无名静脉 19 1000-1500
上腔静脉 20 2000-2500
下肢静脉
静脉瓣较上肢多,一般不作为静脉输 液治疗首选,尤其成年人应避免下肢 静脉输液,增加静脉炎和血栓的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