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介绍
朝鲜族(조선족)又称韩民族(한 민족),韩族和高丽族等,是东亚主要 民族之一。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朝鲜 和韩国、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 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余韩裔 散居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朝鲜族是中国的一 个少数民族。
朝鲜语也称韩语,是由李氏朝鲜第4代世宗大王亲自创制, 被称为“训民正音”,也分为敬语和非敬语。 美国具有极高知名度的科学杂志《发现》,在1994年6月 刊登载了一篇题为“正确的书写”的文章,文中高度评价说 “韩国使用的韩文以其独创性和组合字母的灵活性,堪称世 界上最具有科学逻辑的文字。然而 韩文书写起来既简洁又美观,所以 韩国的文盲是世界上最少的。” 从广义上来说,“朝鲜语”和“韩 国语”指的是同一门语言。“朝鲜语” 和“韩国语”在语调有较大区别,但 是字母排列顺序、子音母音数目上 完全相同。
常见有瓦房形式。多面向南或东南、西南,有院落。屋顶多四个斜面构成, 朝鲜族民居外观都很美,屋顶坡度缓和,中间平行如舟两头翘立如飞鹤。 主室上盖为“人”字形,两翼斜坡较小,用谷草或灰瓦片覆盖。每套房屋 组成屋顶所有的线和面,均为缓和的曲线和曲面。屋身平矮,没有高起陡 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同时开窗。后面一般亦设门和窗。内分为寝室、厨 峻的感觉,特别是门窗比例窄长,使得平矮的屋身又有高起之势,而整座 建筑又稳稳地坐落于低矮平实的石台基上。 房等。有的在正房盖厢房,作为住房和仓库。室内用土砖或平埋的片石铺 成平炕。进屋脱鞋,席炕而坐。室外屋基离地60—70厘米,外有台阶。
韩服是能按服装的颜色和衣料演出各种感觉 的衣服。女性的韩服是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 男性则是短褂搭配长裤,而以细带缚住宽大的 裤脚。上衣、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甚至 加刺明艳华丽的锦绣。韩国传统服装是由韩服 女装由短上衣和宽松裙子组成,显得十分优雅,男 装由上衣和裤子组成.作为白衣民族,韩服基本色 为白色。根据不同季节,不同身份其着装的穿法、 布料、色彩不同。
流头节: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鲜族的洗头节。这一天被视为黄道 婴儿生日节:即婴儿周岁生日节。在朝鲜族的人生仪礼中,婴儿 吉日。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 的一周岁纪念日最受重视。婴儿一周岁纪念日的庆祝活动也非常 是很吉利的。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 隆重。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后全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然后把孩子抱到已准 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 回婚节:在朝鲜族的家庭节日中,最隆重的是“回婚节”,亦称 桌子上会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 “归婚节”,即结婚 60周年纪念日。举行回婚节必须具备如下三 征意义的东西。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子上五花 个条件:一是老两口都健在;二是亲生子女都在世;三是孙子孙 八门的东西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 女无夭折。如果亲生子女或孙子孙女中有死亡者,则不能举行回 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使祝兴的话。这个过 婚节。因此,谁家能举办回婚节,是种很大的荣耀,亲朋好友都 程人们叫做婴儿受生日席桌的“仪式”。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 要前来祝贺,一对老人穿上年轻时的结婚礼服,相互搀扶着入席, 子脖子套上一团素白色线的习俗,以示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线团那 大家频频举杯祝福,比年轻人的婚礼更为热闹隆重。 样做一个洁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命长延寿。
韩服是一种传统的朝鲜族服装 ,特色是设计简 单的衣服上并没有口袋。 韩服本来应该叫作朝鲜服. 只是现在朝鲜半岛 分成了朝鲜与韩国两个国家,而韩国影响又较大. 才改叫韩服. 韩服是从古代演变到现代的韩民族 的传统服装。韩服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 尤其是女士韩服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 闲雅。一袭韩服透露着东方伦理和超世俗之美的 完美结合。
短萧:朝鲜族吹奏乐器。朝鲜语称“单扫”。流行于延边 朝鲜族自治州。形制如汉族洞箫,短细,长约35厘米,传 统短萧,上端开一吹孔,管身开五个按音孔,可吹奏五声 音阶的曲调。解放后改革的短萧,开七个按音孔,有的加 键,并在吹孔与按音孔间加镶铜插口,可演奏七声音阶的 乐曲。音色柔和高亮。
朝鲜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 “问名”礼是占卜新娘将来的运气好坏而打听其 近亲、同宗、同姓不婚。“男主外,女主内”是 母姓名的礼仪。“纳吉”礼是新郎家向新娘家通 一种普遍习俗。 知吉日。 “纳币”礼是新郎家给新娘有送的青缎、 朝鲜族婚俗从说媒到结婚要经过六次礼节, 红缎等财礼,“请期”礼是新郎家把选定的婚期 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币”、 以书面形式送到新娘家征求意见,新娘家则根据 “请期”和“迎请”。姑娘和小伙的接触传话, 姑娘的具体情况回复。“迎亲”礼,即新娘家则 需要一个“媒人”。首先,男方家要让媒人到女 根据姑娘的具体情况回复。“迎亲”礼,即新郎 方家“看善”,与汉族的“相亲”相似,如满意, 迎接新娘,也最为隆重。 小伙正式向姑娘求婚,女方若也同意,男方家就 往女方送“四柱”。四柱就是在一张纸上写着姓 名和星辰宿象(出生的年月日时)女方再拿姑娘 的四柱与之对“穹合”,所谓“穹合”就是指男 女的属相是否相顺而不相克。如二人生肖相合, 女方就经媒人通知男方家,说两个人的“穹合” 相对,男方可“择日”确定举行婚礼的日期并送 彩礼到女方家,一般要有“青缎”、“红缎”等。 “纳采”礼是新郎家向新娘家提亲时送的礼物。
1、男纱帽 2、外套 外套是短衣和裤子上面所穿的衣服, 可在外出时穿。 3、裤子 裤子指男性所穿的下衣。 根据体形宽松制作,以适合坐式生活为特点。 4、勾背鞋 在中国朝鲜族、韩国和朝鲜都有流行。朝鲜族历来崇尚素白色,衣服、鞋饰 多用白色,朴素大方,极富民族特色。朝鲜族古代多穿草鞋、木屐,后发展 到浅口勾背鞋。勾背鞋,口浅,便于穿脱,而且晴雨两用。 5、短衣 相当于上衣, 男女装有差异,男式以线条粗,平坦为特点; 女式以装饰华丽曲 线短而美丽为特点。 6、领沿 领沿指领子部位白色的线。 笔直但围绕颈部和整体曲线很协调。
泡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 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冬后至第二年 春天的常备菜肴。泡菜味道的好坏,也是 主妇烹调手艺高低的标志。
岁酒: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 汉族的春节,“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桔梗、防风、 山椒、肉桂等多味中药材,类似于汉族的“屠苏酒”, 但药材配方有所不同。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民间 认为饮用此酒可避邪,长寿。
长鼓:打击乐器,亦称“扙鼓”。流行于吉林、黑龙江、 辽宁的朝鲜族地区。长约70厘米,鼓身木质呈圆筒形, 鼓的两端粗空,鼓面蒙皮,鼓腰细小而中实。以铁圈为 框,系皮条或绳索,可以调整鼓的音高。演奏时,右手 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敲击鼓的另一面。两手节奏交错, 技法丰富。在乐队中,将鼓放在演奏者前面的鼓架上, 在歌舞中一般将鼓挂在身前。常用于声乐和舞蹈的演奏。
米酒:朝鲜族爱喝的一种饮料。米酒是他们招待 客人的佳品,如有客人来访,主人总要端上来一 碗自家酿制的米酒。这种酒比黄酒的色稍白一点, 而且还略带甜味。这种米酒后劲十足。
辣白菜: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每年冬天,大 白菜下来后,他们就开始制作辣白菜了。此时无论是农 村还是城镇,家家都要做,少则几百斤,多则上千斤, 因为要持续吃到第二年的春天。辣白菜,清香爽口,有 解腻解酒、助消化、增食欲之功效,既是平日家中的常 菜,又可以上宴席。因此它倍受欢迎,成了朝鲜族日常 饮食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道菜。
打糕:朝鲜族最爱吃的传统食品之一。打糕的历史比较长, 早在18世纪朝鲜族的有关文献中已有记载,当时称打糕为 “引绝饼”,并称引绝饼已称为传统食品之一。如今,凡逢 佳节或红白喜事,每家都用打糕来招待亲朋好友。
冷面:朝鲜族传统食品之一。朝鲜族人不仅在炎热的 夏天爱吃冷面,即使在寒冬腊月里也喜欢坐在炕头吃 冷面。特别是每年到农历正月初四中午,朝鲜族有全 家一起吃冷面的习俗。据民间传说这一天吃面条,可 以“长命百岁”,故冷面也称做“长寿面”。
细筚篥:朝鲜族吹奏乐器。流行于朝鲜 族聚居地区。用细竹管制成,长约25 厘米,开有8个按音孔(前7后1),哨 长4厘米,双簧。用于独奏和民间歌舞 的伴奏。它的装饰性颤音很具有朝鲜族 音乐的特色。
伽倻琴:为朝鲜族传统弦乐器之首,是民族色彩很浓的 弹拔乐器。它的形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古筝。伽倻琴由 共鸣箱、琴弦、琴码三部分组成。共鸣箱长150厘米, 宽25厘米、中间厚5厘米。质料分别用梧桐树板和桦木 板制作。琴线用蚕丝制作。共13根弦,琴弦的两头各固 定在琴头和琴尾,在琴头有弦枕。13根琴弦用码子支柱, 琴头可以左右移动,调节音阶。伽倻琴富有表演力,是 善于表达民族柔和情感的民间乐器。因此,伽倻琴弹唱 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朝鲜族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
上元节:朝鲜族传统岁时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期一天,这 天,朝鲜族要先到祖坟送灯,然后在堂内系“属”灯,院内挂天灯、院门 两旁挂壁灯,还要到河里放灯船。这一天还要吃药饭、五谷饭,喝聪耳酒。 药饭以江米、蜂蜜为基本原料。掺大枣、栗子、松子等煮成。因药饭原料 较贵,不易凑齐,一般以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五种做的“五 合饭”代替。以盼望当年五谷丰收。晚上,大家举着火炬上东山高处迎圆 月,谁当年有福,谁就能望见初升圆月,迎月之后,男女老少在月光下踏 桥。踏桥,也叫跺桥。朝语中“桥”和“腿”两词同音,跟桥意为练腿。 踏桥时,每人要在桥上往返几次至几十次不等,共次数必须与自己的岁数 相等,以求祈福禳灾。
朝鲜族多实行土葬,散居在城镇的也实行火葬。在朝鲜族社会,父子关 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究父慈子孝。在社会上,老人受到尊重, 人们非常鄙弃不孝不敬的人和行为。朝鲜族老人死后,亲人三天内不准 洗脸、理发,也不准吃干饭,而且必须穿孝。亲友来吊唁,首先在遗体 前三叩首,再同死者亲属相互二叩首。举行埋葬一定要在单日。入殓时 要给死者穿新衣,原来的衣服则烧掉。三天后埋葬。埋葬前要请风水先 生选墓地,墓地多选在山坡的阳面,头朝山顶脚朝下。埋葬后,坟前置 供品,叩首。以后要连续祀三天,饭前上供:第一天上供祭祀叫“初 云”,第二天叫“拜云”,第三天带供品到坟地叫“三云”。以后每逢 死者的生日、死日、清明、端午、中秋节等必须要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