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朝鲜族民居介绍

朝鲜族民居介绍

朝鲜族民居朝鲜族民居自古以来,朝鲜族人民喜欢选择背风朝阳、依山傍水、环境优雅的地方建房。

引旧唐书《东夷传》中记载:“其所居必依山谷,皆以茅草葺舍。

”《新唐书·东夷传》中也说:“居依山谷,以草茨屋。

”说明朝鲜族人民建房时对选址十分讲究。

朝鲜族传统民居外观都很美,屋顶坡度缓和,中间平行如舟,两头翘立如飞鹤。

组成屋顶所有的线和面,均为缓和的曲线和曲面。

屋身平矮,没有高起陡峻的感觉,特别是门窗比例窄长,使得平矮的屋身又有高起之势,而整座建筑又稳稳地坐落于低矮平实的石台基上。

洁白的墙面,再以灰色瓦片或稻草、铁皮相衬,很雅致。

无论什么材料的屋顶,出檐都很长,屋檐下产生了很深的阴影,加上廊子的凹进,使整幢建筑产生了鲜明的立体感。

根据屋顶形态的不同,朝鲜族民居大致有三种类型,即悬山式、庑殿式和歇山式。

传统朝鲜族民居的屋顶别具特色。

表现在超大的尺度,屋顶高度占整幢房屋高度的1/2。

墙面是除屋顶之外,最主要的构图要素。

朝鲜族民居的墙面颜色一般前面(南面)与右面(东面)均刷白灰,而后面(北面)与左面(西面)只抹上黄泥;墙面由上、下横梁及柱、门窗框这些外露的构件划分成一个个小的区域。

门窗与外露构件一起使立面产生了韵律美。

在乡下常见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两种形式。

多面向南或东南、西南,有院落。

屋顶多四个斜面构成,主室上盖为大“人”字形,两翼斜坡较小,用谷草或灰瓦片覆盖。

每套房屋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同时开窗。

后面一般亦设门和窗。

内分为寝室、厨房等。

有的在正房盖厢房,作为住房和仓库。

室内用土砖或平埋的片石铺成平炕。

进屋脱鞋,席炕而坐。

室外屋基离地60—70厘米,外有台阶。

朝鲜族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似之处,不过为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般地说,对方向的选择不十分重视,布置比较灵活,不采取封闭式的院落形式,习惯于建独立的单幢住房,以房屋内部为活动中心,不建厢房,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住房的平面多数为矩形,也有L形的,有的设外廊。

内部布局,主房间为居室,牛棚和储存柴草杂物的“草房”在房屋的一端,以灶间与居室隔开。

居室多少、大小可视需要,由推拉门分隔,比较灵活方便。

居室内靠墙设推拉门壁橱,供存放衣物,、被褥之用,使室内显得宽敞雅致。

家人和来客进门就上炕,鞋要脱在门口,以保持室内清洁。

朝鲜族住房的构造,主要是木构架承重。

地基用土垫起30厘米高的台基,周边再砌上石块。

外墙也是先立起木框架,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外抹泥浆,白灰罩面,中间充填沙土;也有不填沙土,做成空心墙的。

内隔墙多用双面抹灰的板条墙。

门窗为推拉式,门窗口的尺寸相同,往往是门窗不分,都可做出入口,窗棂竖向排列密,横格间隔远,再加门窗口狭长,使得本来低矮的房身给人以挺拔秀丽之感。

屋顶多作成四坡式,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上面抹泥,再覆盖30—50厘米厚的稻草,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将整个屋顶包住,或用草帘逐层相搭接,将屋顶盖满,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

在城镇中,住宅多用青灰色陶瓦屋顶。

瓦顶坡面略有曲线,檐头四角和屋脊两端向上翘起,瓦当和脊头加简单花饰,形成活泼明快的风格。

朝鲜族房屋呈大屋顶形状,外观是中间平、两头翘立,中间平如行舟,两头翘立如飞鹤。

组成大屋顶所有的线条和面,均为缓慢的曲线和曲面,屋脊等主要轮廓线均涂为粗白线。

缓慢、稳重、优美的曲线和曲面以及椽子以外的大白轮廓线条,正是朝鲜族大屋顶区别于汉族、日本大屋顶的差异点。

传统建筑中的门窗,不论门还是窗户,都带有纵横交错的细木格子门榻,并上窗纸。

对窗格子的形状十分讲究,花格种类多,长短结合,方圆照应,疏密相间,力求整齐、大方、鲜艳,为东北亚地区所罕见。

住宅类型分为瓦房和草房两大类。

传统的瓦饰有绳纹、网纹和吉祥的文字。

圆形或半圆形的莲花纹瓦垅。

整齐黑色的瓦垅、耸立的屋脊、雪白的墙壁,给人一种清新、舒适、整洁的美感。

以火炕取暖是房屋内部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

炕的面积一般占屋内总面积的 2/3,同时分灶间、客房和小间。

由于满屋都是坑,进屋上炕就要脱鞋。

过去,炕面都铺上芦席或用高粱秆、谷子杆编织的席子,现在改用纤维板或油黄板纸、人造花纹革,这样既便于清洗,又美观耐用。

在屋内装饰中,朝鲜族喜爱“十长生”的图腾景物“十长生”指海、山、水、石、云、松、不老草、龟、鹤、鹿等长生之物。

这些景物经常以屏风、画幅。

镜绘画、彩笔画等形式出现。

内部空间的组合,近年来讲究灯具、家具、彩色图案地面、大型彩色壁面、墙面、重点贴金沥粉等,使内部空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在突兀秀拔的长白山下,延边居住着朝鲜族同胞。

他们依山傍开发了大量水田,世代在这里生息、繁衍。

朝鲜族民居保持了我国唐代以前民居的风格,日本民居的形式与此相近。

屋顶常为四坡水,实际上就是官式建筑中的庑殿顶,只不过没有正脊上的鸱吻和戗脊上的神兽罢了。

朝鲜族民居没有窗子,门的格扇做成落地,都为抽拉门。

房前均有廊,进屋时把鞋靴脱在廊上,赤脚进屋,居室则是白天作起居室,夜间作卧室。

室内外处可以席地坐卧。

自古以来,朝鲜族人民喜欢选择背风朝阳、依山傍水、环境幽雅的地方建房。

房屋呈大屋顶形状,外观是中间平、两头翘立,中间平如行舟,两头翘立如飞鹤。

组成大屋顶所有的线条和面均为缓慢的曲线和曲面,屋脊等主要轮廓线均涂为粗白线。

稳重、质朴的曲线和曲面以及橼子以外的大白轮廓线条,正是朝鲜族大屋顶与汉族、日本大屋顶的区别。

在乡下常见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两种形式。

传统的瓦饰有绳纹、网纹和吉祥的文字。

圆形或半圆形的莲花纹瓦垅。

整齐黑色的瓦垅、耸立的屋脊、雪白的墙壁,给人一种清新、舒适、整洁的美感。

多面向南或东南、西南,有院落。

屋顶多四个斜面构成,主室上盖为大“人”字形,两翼斜坡较小,用谷草或灰瓦片覆盖。

每套房屋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同时开窗。

后面一般亦设门和窗。

内分为寝室、厨房等。

有的在正房盖厢房,作为住房和仓库。

室内用土砖或平埋的片石铺成平炕。

进屋脱鞋,席炕而坐。

室外屋基离地60–70厘米,外有台阶。

唐代住宅朴素自然,在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的诗情。

真正的唐代民居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吉林延边的朝鲜族民居,却保持了浓厚的唐代风格。

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唐代以前我国人民盘膝而坐的生活方式。

朝鲜族民居的各室用拉门相隔,前后门和拉门较多,出入很方便。

朝鲜族民居的前面一般都有偏廊。

廊板的来源可远溯到我国古代建筑,在建造宫殿时,常常采用短桩台基,用成组的小短柱作为台基与基础,这样可以通风,又可以防潮。

朝鲜族民居在房前设置廊子的原因,是室内全部为火坑。

进门时,必定要有脱鞋的地方,在廊内还可以乘凉、休息,放置杂物。

廊内为双扇拉门,窗棂极密,而且朝鲜族民居的门窗不分,门当作窗子用,窗子也可作为门通行。

门窗多为直棂,横棂较少,在内部糊白纸。

在东北寒冷地区,一般住宅做以厚砖墙、土坯墙以防寒冷。

而朝鲜族民居则用薄墙、大面积火炕的作法来御寒,这是很有特色的。

到了夏季,就显示它的适用性了。

朝鲜族民居不设厢房,为独栋单体房,绝大多数没有院落和围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善和睦,视为一家。

传统建筑中的门窗,不论门还是窗户,都带有纵横交错的细木格子,并上窗纸。

对窗格子的形状十分讲究,花格种类多,长短结合,方圆照应,疏密相间,力求整齐、大方、鲜艳,为东北亚地区所罕见。

别具特色的朝鲜族民居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它不但有着色彩亮丽、形式特异的民族服饰,而且有着极具特点的饮食、祭祀、丧葬等等民族风俗。

特别是朝鲜族民居建筑,更表现出鲜明的朝鲜族民族的风俗文化。

今天,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田野乡间,仍然可以看到许多黑瓦白墙的朝鲜族传统民居。

你看那晨曦中,袅袅炊烟笼罩下的小村落,一个个院落,一幢幢小房,黑瓦和白墙相映,其中劳作着朝鲜族男女,一幅蕴味十足的民族风情画。

1700多年前的《三国志》里就记载了早期生活在东北的朝鲜族居住方式,书中写道:“居处作草居土室,形如冢,其户在上,举家共在中,无长幼男女别”。

约一千多年前,朝鲜族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建筑形式,并且根据屋顶形状、所用建筑材料、屋内结构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就说这屋顶吧,从形式上就有悬山式、庑殿式、歇山式、平顶式;从建筑材料来看呢,有用泥和草盖的草房,有用木头建的木楞子房,又有砖木结构的瓦房等等。

可是不论什么形式的房子都以朝鲜族最喜欢的白色——白灰刷墙,而且瓦房的瓦片都特别大。

盖房子是朝鲜族同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前那得请阴阳先生选房基,还得祭“宅神”,宴亲朋,特别隆重,而在建房过程中,上房梁时还要写上梁文,这中间还有说道。

传统的朝鲜族民居门多、窗少,而且窗和门的形式相差不多。

第一次见到这种结构的房屋时,很难分辨出哪个是窗,哪个是门。

其实呀,朝鲜族民居的门、窗不但有区别,而且有许多特别方便的功能。

朝鲜族民居的屋内结构主要有单排和双排两种。

单排式结构的房间排列如同“月”字,房间之间只有横向间隔而无纵向间壁。

双排结构的又叫双筒子,房间排列如同“用”字,房间之间既有横向间壁又有纵向间壁。

而无论单排、双排的结构,都会分割出许多房间。

原因朝鲜族在历史上深受“男女有别”等观念的影响,孩子们长大了,男女都各有单独的房间。

无论什么类型的朝鲜族传统民居,只要走进房屋,第一个感觉就是有很大的一个炕。

炕是朝鲜族人在室内的主要活动空间,你看有的炕上亲友们在围桌对饮,有的炕上妇女们在做活计,还有的炕上孩子们在玩耍。

炕大,散热面积就大,屋里到了冬天就会显得特别暖和。

在延边地区朝鲜族房屋内的灶坑更是别具一格,它下陷在地下,底部低于地面,上部还有盖板,而盖板和锅台、炕面形成了一个平面。

据说,这种灶坑是既好烧、又卫生。

东北的朝鲜族民居建筑和居住文化是与生活环境、日常劳作和生活习惯密不可分的,也是在民族文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