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诗欣赏

唐诗欣赏

唐诗欣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送别》
作者: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评析】: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

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送崔九》
作者: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评析】: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评析】: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

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

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怨情》
作者: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评析】:这是写弃妇怨情的诗。

若说它有所寄托,亦无不可。

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人幽怨的情态。

着重于“怨”字落笔。

“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

至于怨谁?恨谁?作者铺下了无限的空地,解诗人可以自解。

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评析】: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送灵澈》
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评析】: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美,人物动人。

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

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

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

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评析】: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送上人》
作者: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评析】: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

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

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秋夜寄邱员外》
作者: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评析】:这是一首怀人诗。

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诗以寄怀。

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

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方。

一样秋色,异地相思。

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

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作者: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评析】:这是一首描写妇女盼望丈夫回还的诗。

开头以“裙带解”、“?子飞”即征兆喜事的习俗进入题意,三句以梳妆打扮,点出内心的喜悦,结句和盘托出主题。

感情真挚,朴素含蓄,语俗而不伤雅,情乐又不淫靡。

《渡汉江》
作者: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评析】: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

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

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环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

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春怨》
作者: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评析】:这是春闺望夫诗。

正面似写儿女情,实则却写征妇怨。

诗意连绵,环环相扣。

首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

如此连绵反复,句句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读来余音满口,韵味无穷。

《哥舒歌》
作者: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评析】:这是西域边境人民歌颂哥舒翰战功的诗。

诗以北斗起兴,喻哥舒翰的功高;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马,喻哥舒翰功劳的影响深远。

全诗内容平淡素雅,音节铿锵和顺,既有民歌的自然流畅,又不失五言诗的典雅逸秀。

所以,沈德潜说:“与《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

”然而,即使以工拙求之之,难道就失其俊美感人吗?
《塞下曲·其一》
作者: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评析】: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

诗由征戍边塞庶几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
非战之情。

写边塞秋景,无限萧煞悲凉,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劝世上少年、声声实在,句句真情。

“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