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的初等教育1

德国的初等教育1

德国的初等教育
经济篇
德国的基本国情
位于欧洲中部 ,德国是欧洲经济 实力最强的国家 类型属于典型的 出口大国 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机械 加工 精密仪器制造 汽车工业 大 型工业设备这方面
政治篇
德国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国 家元首(总统)是虚位,没有实权, 政府首脑(总理)掌握着实 权. 德国总统任期5年,总理 任期4年。
初等教育
初等教育历史沿革 初等教育发展概况
初等教育历史沿革
1.产生 德国的初等教育产生于16世纪的宗教 改革时期。
宗教改革以后,一些新教派在德国站住了 脚根。为扩大新教派的势力,各教派都 把初等教育视为传播新教教义的工具,因 而,初等教育得到了发展。
2.重视
17至18世纪的德国总的来说比较重视初等教 育,但教育质量并不高,宗教教育占据主导 地位,教师水平低下,教学设备简陋。
3.发展
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泛爱主义和新人文主 义的影响,德国的初等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 许多邦国都颁布了初等义务教育法,成为世 界上最早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初等学 校改为国民学校,旨在培养忠君爱国的臣民。
初等教育发展概况
1.小学管理
小学教育包括义务教育的第一年到第四年,即69岁。在这四年中,儿童进入居住学区普通学校。 学区边界由来自责小学教育的地方政府部门划定。
4.课程内容
(小学是为孩子升入中等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基础教育, 在认知、艺术、创造性、主动性、体力及交 际等方面促进孩子 的个性发展。)
小学的一、二年级课程不多,除了宗教课、劳 作课、音乐课和体育课外,大部分时间安排基础 课。阅读和写字的基础课在一年级学完。
三、四年级的基础课有德语课、算术课、乡土 知识课 、常识课和艺术教育课。
文化篇
德语是德国的语言,德国的哲学 在近代享有崇高的地位,最著名的 有莱布尼兹,康德,黑格尔,尼采 和马克思,当然费希特,费尔巴哈, 谢林也很有声望。另外,马克思的 理论就太有名了,不说了 音乐界 也很有名,像古典主义的巴赫,浪 漫主义的贝多芬,还有莫扎特,海 顿等等
这里我们主要讲东德的初等教育
3.双向分流
学生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读3年,初中毕业 后,开始分流:
1 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再学习4年,一 直读到13年级(其中最后一年不是义务教育, 需要交费),以后再升入大学学习。
2学业基础较差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再读3年 后就业(也有人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 习)。
这种双向分流有时也会出现交叉情况,如有学生读了一阶段的普通高中后, 常见得学业跟不上,也可转到职业学校就读。
德国的教育行政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由十六个州组成,各州在文化 教育领域享有自治和自主权.
教育的行政管理权主要有各州通过各自的教育 部实施.
(各州在<<基本法>>的范围内独立管理及发展学校教育事业,颁布 专门的法规。)
由此导致德国各州的学校教育各具特色.
(为保证全国教育的统一性,各州文化部长组成文教部长联席会议, 共同商议各州以及与联邦在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方面的合作.)
(班主任应尽可能教本班的所有课程。)
5.课时安排
每周上课时数从一年级的24课时增加到四年 级的27课时。每个班的平均人数约20多一点, 师生人数比例约 为1∶20多一点。
不分班 改革早进行
2.实行12年义务教育
由于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个邦、州 在教育上各有一套,所以教育体制复杂, 各种情况并存,但都实行12年义务教育。
(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不但免去学费,连书费也不要交。
学生用的教材不是自己买的,而是学校发的。一套教材, 上一届学生用完后,学校收回,再发给下一届学生用, 依次类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