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
行为体不接受现行的国际规则(朝鲜、 伊朗不接受NPT条约规定,美发动伊 拉克战争)。
维护国际体系秩序的方法
理想主义-建立世界政府(一战后的国 际联盟)
现实主义-实力均衡(欧洲协调、冷战) 马克思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变
第三世界的依附地位) 自由主义-建立国际制度(联合国)
(三)国际格局对行为体的影响
1、相同格局,不同等级地位的国家受 约束不同(在一超多强格局里,美国 受到的约束小于中国。中国从世界第 8上升到第2,同一格局对其影响发生 变化。)
2、不同格局,相同等级地位的国家受 约束不同(超级大国在两极格局中受 约束大于一极格局。第三世界在冷战 后的难以运用不结盟的策略。)
国际体系的自然属性是无政府性。 国家间交往是自然过程,在无人为 约束的情况下也是无秩序的。
国际无政府性源于各国之间缺乏一 个国际权威能够垄断军事暴力手段。
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的体系差别是 有无政府。内战的国家的社会体系 是无政府性质。
“中心-边缘”体系
无政府 性质
(二)国际体系的社会属性是等级性
国际货币基金(欧洲是总裁, 中国10年特别提款权3.72%, 第6位)
以文化为基础的西周五服体系
(三)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区别
性质 等级依据 行为准则 法律效率 军事暴力 安全保障
认同感
国际社会 无政府 实力 从林法
缺乏强制力 无垄断 自助
无全球认同
国内社会 有政府 权力 契约法
强制实施 垄断于中央政府
基本形态间的变异(Hybrid)则受战略关系 影响。
一超多强(冷战后),多强分散为一极,但 如果多强结盟为一方则为两级
两超多强(齐楚争霸)两极/三极 无超多强(战国七强)两极/多极 有超无强(西周)一极/两极
国际结构与中美结构性矛盾
单极:冷战后,美国一战至二战结束,英、 法 、德、俄、美、日诸强
(四)国际格局的变化
国际格局性质变化 多极变为两极(二战结束) 两极变为一极(冷战结合)
国际格局内容变化 多极格局内大国位置改变(一战) 一极格局内大国位置改变(明清
转换)
(四)国际格局的变化原因
大国实力对比变化改变格局,如战争改 变实力对比(二战、元帝国)、帝国过 度扩张(罗马帝国、大英帝国)、国家 长期战略失误(清王朝闭关锁国)、国 家内政混乱(苏联解体)。
本讲主要内容
一、国际体系 二、国际格局 三、大国战略关系
一、国际体系
(一)国际体系的自然属性是无政府性 (无秩性)
有规律无秩序。大自然有规律(水往低 处流),但在初始条件无约束的情况下 自然运动是无序的(灌溉VS洪水);人 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行为受大自然规律 支配,在非人为约束的情况下,结果也 是无序的(图书馆)。大自然的本质是
在无政府社会体系内(国际社会), 决定社会等级的准则是实力。
在有政府的社会体系内(国内社 会),决定社会等级的准则是权力。
以实力为基础的国际等级:当代国际组织
联合国的常任理事、非常任理 事、普通会员
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以股本金多 少为标准(美国第一,是行长, 中国10年占4.42%第三位)
(六)国际体系的变化
1、实力结构:结构内部的变化和结构 形态的变化。冷战两极到冷战后一极。
2、行为体变化:由城邦国家,到帝国, 再到现代民族国家
3、国际规范性质变化:春秋-战国、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联合国宪章
4、体系变化可能需要至少两个因素变 化。
↑上图: 最主要民族占总人口比例 *暗黄色:85%以上 *黄色:65-84% *亮黄色:64%以下 *蓝色:传统民族定义无法确定,民族 由肤色做为区别
(Source: WFB. Data as of 2000-2008).
右图→: 雅典卫城的南墙
蒙古帝国扩张动态图
国际体系秩序不稳定的原因
实力发展不均衡使国家实力与国际社 会等级不一致(大清帝国、20世纪欧 洲殖民统治衰败,G2还是多极?);
行为体不接受现行的国际地位(二战 前的德国和日本,安理会改革,G20 取代G8);
政府保障 民族国家认同
(四)国际体系的构成要素
国际行为体(国家、国际组织、跨 国公司、国家领导人等)
国际格局(一极、两极、多极等) 国际规范(实力、双重标准、道义) 体系类别划分缺少三个维度的统一
标准。以规范作为体系划分的标准 相对可取。春秋争霸,战争兼并。
(五)几个典型的国际体系
王权(西周)、霸权(美国)、 强权(英国殖民统治)
东亚国际体系:朝贡体系 欧洲国际体系:维也纳-梅特涅体
系(1814) 全球国际体系:
凡尔塞-华盛顿体系(1919) 雅尔塔体系(1945) 冷战后的国际体系(1991)类 似朝贡体系,汉、匈奴
←左图: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 相大卫·劳合·乔治、法国 总理克列孟梭操纵了918 年巴黎和会。
实力结构:最高等级大国之间的相对 实力及其数量。
大国战略关系:大国友好与敌对关系 的阵营
国际格局=以阵营为单位的稳定实力对 比。格局间的过渡=不明确和稳定的情 况。格局之间有过渡期,实力结构无 过渡期,有改变。
(二)国际格局的形态
基本形态(一极、两极、多极,以实力结构 为基础。所谓的“极”,简单讲就是国际体 系中占支配地位的主导性大国数量。 )
建构主义-培养合作文化。霍布斯文化 (彼此为敌)、洛克文化(竞争对手)、 康德文化(朋友)无核世界、反对贸易 保护主义
二、国际格局
国际格局的含义、构成 国际格局的形态 国际格局对国家行为的影响 国际格局的变化原因
(一)国际格局的含义和构成
定义:国际格局=大国实力结构+大 国战略关系
右图:→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1945年2月,英国首相丘吉尔、 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苏联最高统 帅斯大林出席雅尔塔会议。
1990年UN第678号决 议:伊拉克必须撤军 的最后期限为1991年 1月15日,在最后期 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 不撤军,决议授权联 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 “一切必要手段”来 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 项决议。1991年1月 17日,以美国为首的 38国联军攻打伊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