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杯》详案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热情的情绪演唱蒙古族祝酒歌《银杯》。
2、体验蒙古族的歌曲风格,学习蒙古民歌的长调和短调。
3、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唱准倚音和波音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1、导入: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它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风土
人情,不同的民族音乐,由此产生了中国特有的民歌,(看课件:学习什么是
“中国民歌”,并能理解。
)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给下面学习银杯做一个铺垫。
)(2)现在,让我们共同聆听一首民歌,听一听它是哪个民族的民歌?让我们随音乐体会那里的别样风情。
(播放音乐《金杯银杯》。
)
二、新授部分
1、师播放歌曲,生初步聆听,感受。
师:歌曲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生:……
师:在聚会时候,或者宴会上演唱的歌曲,敬酒的歌曲。
也可以称作“风俗性宴歌”或者“酒歌”。
(设计意图:初步聆听歌曲,介绍“酒歌”。
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2、启发引导:歌曲两段词简短,像在干什么?(敬酒前说的话)
酒歌可以代替什么?(代替祝酒辞)。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歌词,让学生了解歌词的性质“祝酒词”。
)
3、师生活动:师播放歌曲伴奏,共同体验干杯祝酒的全过程。
师出示课件(银碗哈达敬酒仪式)。
教师拿酒杯在教室内与学生做敬酒互动,学生在干杯后一饮而尽,体会蒙古族宴会的感觉。
(设计意图:银碗哈达敬酒仪式,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一活动,如身临其境,更加完整的理解歌曲。
)
4.启发引导:在刚刚的敬酒活动中,你听到的音乐有什么感受?5.师播放歌曲,生复听。
师:这首歌给人一个很宽广的气场,旋律悠扬,那么这个气场的营造用到了哪些音?请你在聆听的过程中找出旋律有几个音组成?
最高音在哪?最低音在哪里?结束在哪个音上面?
(设计意图: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难题。
在学习歌曲中逐步解决。
)
6.师:低音6,高音3中间的音乐有十三度那么大。
歌曲为什么音域跨度这么大?
7.总结:蒙古族歌曲的音域宽广,跟民族的风土人情有非常大的关系。
像辽阔的大草原,一望无垠。
8.师播放范唱,生跟随音乐为歌曲配口型演唱。
(设计意图:张口默唱,控制学生的情绪,在唱中听,在听中唱。
)9.随琴演唱歌谱。
讲解:乐理知识及代表性节奏。
(1)讲解“X . X”、“ X X X ”节奏。
师出示课件。
(2)讲解倚音:在记谱时比主音小(跳度大),倚附在闰音前面,起到装饰作用。
在演唱时不能占主音太多时间,越短越好。
(3)讲解下滑音。
声音要向下滑动。
(设计意图:利用歌曲曲调进行识谱练习,既熟悉旋律,又强调了正确的发声方法。
讲解乐理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10.师出示歌谱,随电子琴填词演唱。
演唱时纠正不正确的地方。
11.演唱后你感觉哪一句最好唱?哪一句最难唱?你觉得那一句最能体现出蒙古人的热情豪爽?找生表演。
引入衬词——塞乐日外咚赛,首先明确衬词是一种表示心情的歌词,没有实际意义,有点像我们平时经常演唱的“爱嗨哟”。
(师出示课件。
)教唱音乐最宽广的一句,在换气,音程衔接方面给与学生指导和帮助。
(设计意图:讲解衬词“塞乐日外咚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感受蒙古人的热情与演唱习惯。
)
12、演唱歌曲,在音域跨度最大的地方,用举杯的动作给与辅助暗示,结合手势图谱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13、【聆听范唱】学生跟唱,注意高音的地方。
14.师出示课件学习长调,短调,蒙古族民歌。
三、拓展部分
师:让我们离开座位,端起酒杯,向你尊敬,欣赏的人敬一杯酒,
演唱中敬酒,再次体验蒙古族酒歌的感受。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溶入热情的音乐氛围,感爱蒙古族人民款待宾朋的热闹场景,激发学生对草原及蒙古人民的喜爱之情,乐于了解蒙古族的音乐和文化。
)
四.总结下课。
(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