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笔花鸟
• 用笔一般指用笔的方法,包括用笔的 笔力和运笔的速度及笔锋的转折变化 。常有提按、顺逆、转折、正侧、藏中锋用笔:指运笔时笔锋运行于墨迹的 中央,顺势运行所产生的笔迹。这类用笔一般墨线两边光洁有浑厚挺健的效 果。侧锋用笔:指笔杆微微偏行,使笔锋偏一侧,这样能使笔迹产生一边光 洁、一边变化的笔触。
• 顺势用笔:笔杆微向前斜势,使笔锋由腕肩顺势运行,笔迹均匀,线条比较 自然。
主要的物象和主要的色彩进而把握住整个画面的色调。
言·读卓吾诗》:“三春花鸟犹堪赏,千古文章只自知。”
笔 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 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
花 “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 鸟 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 画 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形态逼真。 技 法
艺术是艰辛之道,寂寞之道。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尤是如此。一幅成功的作品,从立意构图,勾勒填色,三渲九染, 动辄就要十天半月,甚且一年半载。因此,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有着一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平和 心态,方能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作品欣赏
作 品 欣 赏
作 品 欣 赏
中
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 齐白石画派传
国
人白丁作品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
工
畜兽、鳞介等支科。中国花鸟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与作为审 美客体的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它往往
笔
通过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体现时代精神,间接反映社会生活,
花
在世界各民族同类题材的绘画中表现出十分鲜明的特点。其 技法多样,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转变,艺术进入了一个多元的时代。工笔花鸟画也步入到 一个崭新的变革时期。一批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的画家包容广蓄,广览博采,对传统艺术进行多方位、多视角的思 考和探索。他们或向传统进行深层的挖掘,注重形象的精确与真实;或吸收其他画种的形式和技法,追求新的审 美趣味;或采用新的材料探索实践多么大胆、艺 术风格如何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但是他们都没有否定和抛弃传统,而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变,以满足新 时期人们对工笔花鸟画新的审美需求。代表画家有周彦生、李魁正、莫建成等。
作 品 欣 赏
中国工笔花鸟画技法 笔法
工笔画用笔着眼于表现形态,其次才考虑线条自身的独立欣赏价值。但在用笔时巧妙地 运用毛笔的弹性与腕力及运笔的速度、节奏变化,同样可塑造出有艺术品味的“物质” 对象。从形态看,工笔笔法有着它自己独特的规范和完整的审美趣味,而不同于书法线 条和水墨画用笔。不能一概以书法的韵味节奏以及写意水墨画那淋漓洒脱来要求。它是 在工笔特定的形式体系要求下顾及到形象的精美性的同时,来体验中国画线条所特有的 艺术性(见图一、二)。这些笔法线条的形态有柔软的和秀逸的,也有刚劲挺拔的,其曲折 顿挫更有缭绕婉转之趣。如果我们对工笔花鸟画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在严谨精美的造 型中,栩栩如生近乎逼真的形象里,则可以见到画家运笔的轻重缓急(疾)、偏正曲直,可 以见到灵活多变的笔触,时而中锋、侧锋,时而间有湿笔、枯笔,还有把毛笔弄成特别 的形态来表达特定的质地。在这些工笔花鸟画中,点、勾、皴、斫、擦得到充分的发挥。 可以这么说,离开这丰富多变的笔法,就无法表现大干世界千姿百态的形象,也就失去 了中国绘画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国
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
是
“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 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
工
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形态逼真。
笔
花
鸟
中 国 . 花与鸟的合称。 唐 杜审言 《渡湘江》诗:“迟日园林悲昔 工 战国末期木板画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明 袁宏道 《狂
踏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贾广健、喻慧、莫晓松等新生代工笔花鸟画家的异军突起,工笔花鸟画也达到了空前的繁 荣,并在全国各类专业大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量。其中流派众多,风格各异,但从整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构图中强化现代的构成意识。作品视野宽阔,内容丰富,构图饱满,在形式感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是色彩表现形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工笔重彩之外,当代工笔花鸟画也有相当一部分画家采用反复描绘并多次 冲刷画面的技法,使作品浮华去尽,呈现出朦胧、灰暗、静穆的神秘美感,创造出一种如诗如幻,似有若无的艺 术意境。也有不少画家借鉴油画、水彩、摄影等艺术在光、色方面的表现手法,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工笔花鸟画的 色彩语言。三是创作技巧和材料的革新。为了使作品达到某些特殊的效果,有些画家通过揉皱纸绢,浸渍画面, 撒盐冲水等技巧创作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并在色彩上加进丙烯、水彩水粉等颜料的运用,更大程度地丰 富了作品色彩的表现力。这些都是传统工笔花鸟画所难以企及的。
中国工笔花鸟
壹 ·什么中国是工笔花鸟 贰 ·中国工笔花鸟画技法 叁 ·中国工笔花鸟的类型 肆 ·中国工笔花鸟的传承与发展 伍 ·作品欣赏
什
. 花与鸟的合称。 唐 杜审言 《渡湘江》诗:“迟日园林悲昔
么
战国末期木板画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明 袁宏道 《狂
中
言·读卓吾诗》:“三春花鸟犹堪赏,千古文章只自知。” 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
• 逆锋用笔:指毛笔不是按笔的顺势行走,而是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谓逆水 行舟,这样笔锋会受到纸的阻力,使笔锋产生微弱的跳动。此类用笔一般缓 行,能产生厚重、古拙之态。
中国工笔花鸟画技法 敷色法
• 在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技法中敷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以色笔敷色,用水笔渲 染,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方法。无论是淡彩还是重彩,都要用这种方法 来塑造形象。 一般来讲,染色的基本步骤先用不同的浓淡墨勾好稿子,然后进行染色。先 染叶子后染花朵,先染正面后染反面,最后画树干和嫩梗。由深到浅,抓住
鸟
写意花鸟画(又可分为大写意花鸟画和小写意花鸟画);又以
的
使用水墨色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设色 花鸟画、白描花鸟画与没骨花鸟画。
类
型
·
中 国 工 笔 花 鸟 的 传 承 与 发 展
笔花鸟画是以刻画细致,造型准确,色彩精微为特征的一个中国画画种。它源于唐,盛于五代,其间更形成了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两大派系。尤其黄荃的“勾勒填彩,旨趣浓艳”的画风,特别符合当时宫庭的审美趣 味,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及至两宋,在徽宗赵佶的倡导下,工笔花鸟画达到了历史的颠峰时期。到了元、明、 清时期,随着一些文人士大夫聊以自娱,玩弄笔墨情趣的写意画逐渐兴起,工笔画也随之进入低谷,甚且成为工 匠画的代言词。其间虽有王渊、吕纪、恽寿平等名家的相继出现,但其地位和影响力远不及写意花鸟画。直至现 代,以于非 、陈之佛领军的画家才又把工笔花鸟画推上了另一个高峰,薪火相传,影响甚广。其后的工笔花鸟 画名家如:俞致贞、田世光、喻继高等皆列他们之门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