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这是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告诉我们的道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8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800字在大洋彼岸,存在着一个"日不落帝国"----英国!英国,它的经济发达,适合旅游,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那种骨子里散发的贵族气息,吸引着许多外国游客前往这个神秘的国度。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大国崛起》英国篇,看过之后,我越发的对这个"日不落帝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身为一个大西洋彼岸的小小岛国,他却有勇气对抗当时的海上帝国西班牙。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用自己的一生去捍卫这个国家,而她的子民也没有让她失望,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英国,崛起!"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这两个称谓其实可以概括为英国最伟大的成就。
首先来说第一个:英国在打败西班牙之后,逐渐开始垄断海上贸易。
特别是在伊丽莎白一世的统领下,发展本国经济,进行资本累积成为振兴英国的头等大事。
这个使命即使在女王死后,查理一世即位也没有荒废。
所以在英国发展初期,对殖民地的扩张和侵略从来没有断过,乃至殖民地遍布全球,对于本国国民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以至于有了"日不落帝国"。
英国的工业革命对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还处于闭关锁国状态时,英国已经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机器开始代替手工,这在当时的清朝时无法想象的。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瓦特蒸汽机的发明都在一步步的引领着世界走向新时代。
从此,世界人民开始走向工业革命化道路。
英国除了在经济上引领潮流,在政治上也同样带来了新的改革。
《大宪章》的颁布给英国又一次洗礼,乃至对整个欧洲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宪章中首次提到君主的权力不是至高无上的,人民的权力才是至高无上的。
这点,在当时世界也是史无前例的。
查理一世的死证明他想统治人民,控制议会,控制,控制人民在英国这个国家是行不通的,践踏了人民的权力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而查理一世的死对那些君主专制的国家,以及那些想实行君主专制的国家一致命打击。
同时,英国的文化,戏剧也深深的影响着世界,他的古典文化值得我们考究。
总之,《大国崛起》英国篇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也是我更加了解了这个"日不落帝国"!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800字近段时间,我看完了一部十二集的电视纪录片,名字叫做《大国崛起》。
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历史,原来是这么充满趣味!这么深奥奇妙!《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
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
从哥伦布、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瓦特、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
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从是这里产生的。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
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国》,这里面谈到了中国唐宋的强盛时期,它是这样描述的:"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国城市就已经有很多的福利设施;一千多年前欧洲很乱很穷很落后,美洲未开发、非洲很原始。
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一千多年前的中国正朝着成为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一千多年前中国华北的钢铁业年产就达一百二十五万吨,而公元1788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时英国钢铁业年年产才有七万六千吨。
一千年前的中国农业、商业、制造业、手工业、娱乐业都是世界最发达的……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不是一点半点,不是几倍而是十几倍。
一千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
"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令中国人无比自豪,但晚清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却让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得挨打,人民就会陷入痛苦与愤怒之中。
现在的中国终于像巨人一样从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来,但我们却没有一千年以前的中国人的那份骄傲与自信,因为,我们还没有站在最顶端。
怎样才能使中国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再现雄风?看完《大国崛起》以后,我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第一点,全国的人民要万众一心地为国家努力,不管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都要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出力,要记住:"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大家团结协作,才能让我们的祖国走向胜利。
第二点,国家领导人应该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应该多多建设免费的小学与中学,要让所有的人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样国家才能培养大量的人才,才能实现成为强国的梦想。
第三点,英明的领导人与有智慧的百姓一样重要。
国家领导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优秀的领导人才能制定正确的制度和战略。
第五点,即使拥有了以上四点,没有历史机遇,那么崛起的道路还是非常漫长的,重要的历史机遇可以使一个国家迅速崛起,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另外,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影响力,那就是悠久的文化历史,它的优点是可以让人们从前人做过的事情中获得经验与教训,它的缺点是容易在向别的国家学习并改善自己的时候与自己本身的传统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
"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让我们大家都努力成为优秀的人才,将来为祖国创造光明的未来,让我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二十一世纪腾飞,再次遥遥领先于世界!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800字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的大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顺,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看完"大国崛起"这部十二集的纪录片,再纵观大国崛起之路,回望中国的近现代史。
的确感慨万千。
也想到了这么几个问题:大国崛起之谜底是什么呢?怎样的国家才是大国?中国目前是不是大国GDP是衡量经济状况的最佳标准吗?新世纪的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应该怎样树立爱国心。
那么以经济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富裕为标志的大国崛起之谜底是什么呢?思想文化的进步,吹响大国崛起的号角。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情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
"英国正是有了莎士比亚的文学、牛顿的力学和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等思想文化的进步,才有了大国的崛起。
纵观各大国之所以能够崛起,都有其理论观念的更新和思想文化的进步,这是吹响大国崛起的进军号角。
社会革命的兴起,推动大国崛起的步伐。
各大国的崛起都经历了种种阵痛,为了政治民主而进行的国内社会的变革和战争及两次世界大战造就了大国的崛起,这是不争的事实。
苏联是在"一战"和国内推翻沙皇的战争后崛起;美国是在国内南北战争和"二战"后崛起。
可见社会革命是带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人们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是大国崛起的推动力,而战争便成为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经济体制的创新,开辟大国崛起的途径。
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美国反托拉斯的政策出台,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等,都是由上至下的经济体制创新,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计划经济更不能离开市场机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是开辟大国崛起的重要途径。
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大国崛起的基础。
500年间,从航海技术开始,全球经历了以蒸汽化、电气化、信息化为代表的三次工业大革命,这些科技的发明创造及推广运用,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事实完全可以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大国的崛起,因此重视科学,重视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美国有4000所大学就足以说明教育和科学技术在大国崛起中的显著地位和重要作用。
民族精神的宏扬,掀开大国崛起的篇章。
任何大国的崛起都想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都想从本国和本民族的利益出发来调整世界格局,因此民族精神在大国崛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
自强不息和秀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为大国的崛起谱写了一幕幕新篇章。
当然本民族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其距离也是越近越有生命力。
正如德国的考问世界是伟大的,而拷打世界则以失败告终。
所以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离开全球利益的民族利益是没有出路的。
怎样的国家才是大国?大国崛起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业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引并加快经济的发展,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增强军事力量,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来威慑世界。
那么很明显了,只有有着健康并且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显赫的政治地位的国家才是大国。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GDP说中国的GDP怎么怎么样,的确,中国百分之八甚至高达百分之十的GDP增长率很是让人眼红,但中国的经济并不健康跟不均衡。
1840年前,中国的GDP总量是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但结果呢?就连甲午海战前,都是日本的六倍,但甲午一战,是败得那么的耻辱。
也许有人会反问,美国日本为什么强大,难道与GDP没关吗?不,有关,但总要的是她们的产业结构,我们看看。
美国的GDP构成是什么,航空航天,造船,钢铁,生物科技,现代农业。
日本呢,钢铁,电资产品,汽车。
再看看中国,纺织,简单的制造业,和清王朝时的茶叶,陶瓷没什么区别。
怎样的国家在强大,怎样的国家才能在变化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看一个国家能否在更短更快的时间内,将经济转化成暴力。
通俗而讲,就是你的钱能不能换来更多更先进的武装力量。
很明显,只有一个国家有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的重工业体系才能做到。
因为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关键时刻,只有靠自己。
现在中国还在用3000万条裤子去换别人的一架飞机。
到了真正的战争时期有谁跟你换,就算能换,那架飞机还是那样的价钱吗?到时候是不是真的要像国歌里唱的那样,用我们的热血铸成新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