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建造中船舶登记制度

浅谈建造中船舶登记制度

2010年第3期 
(总第193期) 

黑龙江交通科技 

HE LLONGJIANG JIAOTONG KEJI 
No.3,2010 

(Sum No.193) 

浅谈建造中船舶登记制度 
尹旭巍 
(哈尔滨海事局) 

摘要:从字面上理解,所谓“建造中船舶”似乎是指在建造之中的或尚未完成建造的看似船舶的物。建造 
中船舶在物理形态上是建造设备与材料的组合,尚未成为可移动的水上装置,不能视为一艘完整的船舶,就 
建造中的船舶登记制度做了探讨。 
关键词:船舶;建造中;登记 
中图分类号:U6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0)03-0149—01 

l建造中船舶的特点 
建造中的船舶是船舶的未完成形态,具有不同于一般意 义上的船舶的特点。 (1)建造中船舶无使用价值。只有建造完成投入营运 之后,船舶才可担负起运输人员、货物的任务,具备使用价 值。 (2)建造中船舶所有权归属易产生争议。由于船舶建 造投资巨大、工期长、定造人多采用分期支付建造价款方式, 因此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往往是定造、建造双方当事人均有 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在成本大幅变化,工期延误等情况 下,容易导致定造、建造双方对建造中船舶所有权归属的争 议。 (3)建造中船舶涉及多种担保物权。如抵押权、留置权 等。由于船舶建造的高投入和高风险,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建 造中船舶登记制度以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水运行业和 造船业的繁荣,是当务之急。建造中船舶登记制度是以物权 登记为核心,包括所有权登记和担保物权登记。 2建造中船拍的所有权归属 根据民法理论,合同法律性质的不同将直接影响到合同 标的的所有权的归属。关于船舶建造合同的法律性质,国际 上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是以法国、挪威、瑞典、英美等国 为代表的国家认为船舶建造合同属于买卖合同,建造人提供 建造所用材料,依约定出卖和交付船舶,合同适用有关买卖 的法律。Davey勋爵认为,“船舶建造合同仅仅是一个买卖 船舶的合同。”第二种是以意大利、日本、德国、南斯拉夫、希 腊和葡萄牙等国为代表,认为“船舶建造合同属于承揽合 同,适用有关承揽合同的法律。” 在买卖合同条件下,各国法律对所有权转移的规定有相 当大的分歧:例如法国民法规定,合同一经成立,即使标的物 尚未交付,价金尚未支付,标的物所有权已在合同成立之时 由卖方转移至买方。在英美等国,则区别货物为特定物与非 特定物而作出不同规定,或视货物己否确定在合同项下来决 定所有权转移。一般而言,只要货物已。德国民法与我国规 定近似,即所有权的转移以交付标的物为必要条件,买卖合 同本身并不能起到转移所有权的效力。在承揽合同条件下, 一般认为标的物所有权取得及转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标的 物所有权由定造人原始取得,但建造人可以部分分享;另一 种是标的物所有权由建造人原始取得,在标的物交付时转移 给定造人。 依据合同约定或适用法律规定,建造中船舶所有权转移 收稿日期:2010—01—25 有如下情况。 (1)按合同约定转移所有权。这属于合同自由范围,各 
国法律一般均予以承认和保护。 
(2)交船前转移所有权。如瑞典和挪威法律,定造人在 
接船时获得全部所有权;在建造过程中,双方分享船舶所有 
权。定造人对其享有的部分所有权可以进行登记,以对抗第 
三人。美国法律规定,船舶一旦被确定,即当建造人确定建 
造船舶所用的,或在材料上作标记时,定造人就获得对船舶 
的特殊所有权。 
(3)交船时转移所有权。如加拿大、英、德、法等国规 
定,船舶所有权在交船时转移。日本法律则规定,船舶所有 
权归提供大部分建造材料的一方所有,并在交船时转移;但 
如定造人在接受船舶之前支付了全部价款,则推定其在支付 
完全部价款时获得所有权。 
由上所述,可见建造中船舶的所有权归属问题是极易引 
起争议的。目前,建造中的船舶所有权归属和抵押权的设定 
应适用船舶建造地法律。 
3建造中船拍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建立 
在建造中船舶登记制度方面,各国立法相对滞后。 
{1967年建造中船舶权利登记公约》尚未生效,而即使生效, 
该公约规定也过于空泛,并未提供一个具体的法律框架。我 
国在这一方面的立法则基本上处于空白。仅在《船舶登记 
条例》第13条中有如下规定:就建造中的船舶申请船舶所有 
权登记的,仅需提供船舶建造合同。 
可见,我国现行立法对建造中船舶所有权登记是许可 
的,但由于没有具体规定,在实践中,缺乏操作性且容易引起 
争议。 
笔者认为,完善建造中船舶所有权登一记制度,有利于 
保护有关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造船业和航运业发展,应提 
上议事日程。这一制度应具有以下特征。 
(1)定造人对建造中船舶不享有完整的所有权,仅对其 
提供原材料和资金的部分享有所有权。因此在所有权登记 
时,应对其提供的原材料和资金等情况进行登记。 
(2)该所有权登记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 
(3)该所有权登记在定造人与建造人之间有证据效力, 
但仅是“初步证据”,应当允许提出反证。 
(4)在船舶建造完成时,船舶定造人应当及时申请将建 
造中船舶所有权登记变更为船舶所有权登记。 
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建造中船舶登记制度以保护当事人 
合法权益,促进水运业和造船业的发展,乃当务之急。 


14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