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曾经有人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暂且不说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真理?但从一定程度上至少说明“行为习惯”和“性格命运”的关系及其重要。
当然,行为习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好的养成了,一辈子受用。
不好的养成了,一辈子吃亏。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校和家庭、老师和亲人共同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老师方面,今天我就少说一些,在请各位谅解的同时也请各位相信,除尽心尽力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外,在培养孩子日常行为习惯方面,老师一定会努力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抓好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教育。
和家长们有这种机会的时间毕竟不是很多,愿借今天这样的机会,就一年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与家长们作个交流。
一、什么是养成教育及其重要性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使学生能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学会做人。
那么,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到底有多重要呢?有这样一个故事和大家分享:公交车上来一老一少两位女士在抢座位,少女得胜,老者不服,连连质问:你家有没有老人?你会不会老啊?一点教养都没有。
少女倒不脸红,不慌不忙反唇相讥:老了在家呆着,别到外面碍事。
众人聆听无语。
一位略胖但无表情的售票员安坐不动,不去劝解,只评价一句:中国人的素质就这么差。
这时,汽车突然点不上火,发动不了。
司机喊:赶紧推车,售票员便招呼大家下去推车。
可有座的怕丢了座自然不动,没座的怕站不着好位置也不下车,售票员便边推边嚷:现在人的素质怎么这样,不推谁都别想走。
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乘客心有不服,跟人嘀咕:这帮人出车前也不知道检查一下车况,耽误别人时间,也太没职业道德了。
车终于走了,大伙总算歇了口气,不料那售票员又开始抱怨了:这破车三天两头出毛病,也不知道是怎么造出来的,工人的素质也太差了。
到底谁的素质差?为什么素质差?动一动嘴皮子是很容易的,如果一个民族不是积极建设,而是不停的抱怨,其危害相当大。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都养成了在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遇到困难,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对工作认真负责,多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还会有这么多的抱怨吗?所以,加强养成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更关键的是,养成教育抓对了、抓好了,有利于孩子成长、成才、成功、成人。
二、日常行为习惯的主要内容分两个方面作个提示和提醒:(一)学习方面1、学会倾听的习惯(1)上课时不做小动作,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2)能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发言。
(3)能仔细倾听老师讲解。
(4)能按要求认真练习。
2、善于思考的习惯(1)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能积极发言。
(2)善于发现,并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课前能预习,不明白的问题能做好标记。
3、敢于提问的习惯(1)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与人交流,不怕说错。
(2)发言时,身站直,口齿清,声音洪亮。
(3)对不懂的问题能主动向教师请教。
4、与人合作的习惯(1)能主动和同学、老师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与同学交流时,能尊重别人的意见和观点。
(3)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自主读书的习惯(1)边读边想、圈点勾画。
(2)和书交朋友,广泛阅读。
(3)不读不健康书籍,不浏览不健康网站。
(4)爱护书籍,不在公用书籍上乱写乱画。
6、认真书写的习惯(1)读写姿势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胸离桌边一拳,眼离书本一尺,指离笔尖一寸。
(2)书写工整,作业、卷面洁净,不乱涂改。
(3)文字和符号规范,格式美观,符合老师的要求。
7、动手实践的习惯(1)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教科书上所要求的各类操作实验。
(2)工具准备充分,不丢三落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学具盒)8、按时作业的习惯(1)能按时完成课内外作业,对作业中的错误能即时订正。
(2)尽早完成家庭作业,睡前让家长检查。
(3)对当天学过的主要内容能进行回忆。
(二)行为方面1、举止文明的习惯(1)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能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时,态度诚恳。
(6)不骂人,不打架。
(7)不给同学起绰号。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时做到“快、静、齐、”。
(10)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11)不歧视身体有缺陷的同学。
(12)不带危险物品上学。
2、诚实守信的习惯(1)说了就要努力去做,信守自己的诺言。
(2)答应的事没法完成时,能向对方说明原由,并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
(3)借了别人的东西能如期归还。
3、尊重他人的习惯(1)耐心听,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
(2)专心听,不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
(3)当他人批评自己时,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4)不打扰他人的学习、休息、工作,一旦妨碍了他人能及时道歉。
(5)未经允许,不动他人的东西。
(6)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随便告诉他人。
4、守时惜时的习惯(1)早睡,早起,睡眠不少于9小时。
(2)不迟到,不早退。
(3)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学校滞留,不在路上溜达玩耍。
(4)回家后,马上做作业或复习。
(5)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拉。
5、懂得感恩的习惯(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无理顶撞父母、老师。
(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能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等。
(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孝敬父母,以自己满意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6、勤俭节约的习惯(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作业本。
(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或向同学借钱。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拧紧开关。
(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
不在桌凳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走。
(2)上下学有秩序,不乱横穿马路,不在公路上追跑打闹。
过路口,一看、二让、绝对安全时再通过。
(3)购物、上车时能自觉排队,不拥挤。
8、勤于动手的习惯(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自己整理书包、抽屉、收拾房间,整理被褥。
(2)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
9、锻炼身体的习惯(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
(2)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安全保护。
(3)在活动中不做有危险性的动作。
10、讲究卫生的习惯(1)勤洗澡、洗头;睡前刷牙、洗脸、洗脚。
(2)勤换衣服,勤剪指甲。
(3)饭前便后要洗手。
(4)离开座位前能整理好物件,清理掉垃圾。
(5)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
(6)不吃变质食物,不买三无食品。
三、家长应该怎么做渴望儿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
在这里,我要真心地祝贺每一位家长,祝贺您的孩子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从进入小学第一天起,您的孩子将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在各科老师的带领下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一天天成长起来。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现在您的孩子正处于一个崭新的起点,作为家长和老师就有义务帮助他们走好第一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重视孩子的安全。
孩子上小学后,他的活动范围和时间都要比幼儿园时大很多,自由活动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了,这时也是孩子容易出现各种危险的时候。
上下学路上是否有家长接送,注意交通安全是很重要的。
小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比较弱,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一定要教给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和方法,在路上如果遇见不认识的人时,不随便告诉陌生人自己的家庭情况和住址,不要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要让孩子记住大人的电话号码,会向周围可信人寻求帮助。
在校园内要自己学会保护自己。
孩子在学校内有一定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可以去操场玩,可以和其它小伙伴玩,好奇心强、易冲动、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可能会导致一些危险。
家长要引导孩子注意保护自己。
(二)关注孩子的学习。
知识的获得主要靠学校的教育,学校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是让孩子成为品德、健康、才能三位一体的人。
而一个人的道德准则、是非观念、学习态度,健全人格的培养,家庭教育的作用非常大。
家庭教育面临八大难题:儿童暴力、意外事故、营养失衡、电脑游戏的诱惑、学习障碍、自杀、离家出走、早恋等等。
作为家长,要心中有数,才能防患于未然。
(三)关心孩子的生活一个班的孩子来源参差不齐,大人们为了生计起早贪黑的忙碌,甚至有些连给孩子做饭的时间都没有,更谈不上陪孩子午休。
有的孩子很早就到校门外等候,这样既不安全,又给班级扣分。
学校供应早餐,一定要鼓励孩子尽可能的什么饭都要吃,不挑食。
孩子的着装,不要太追求时髦或名牌,适合就行。
除了吃饱穿暖外,还应关心他们的课余生活是否健康,结交的朋友是否正派。
父母要给孩子平等与尊重,使孩子不断增强自信心,提高独自思考和生活的能力。
(四)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学生的发展却有极大的不同,有的品学兼优,而有的却不敬人意,甚至举步维艰,为什么呢?除了孩子个体的原因外,家庭教育的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有的父母动不动就打骂;有的过于溺爱,而有的父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一切就是老师的事了,这种想法是极为错误的。
老师教你孩子是一时的,而你的教育是一辈子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品行。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文章没写好,不是纸和笔的错,而是写书人的错。
作为家长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父母无小节,处处皆楷模。
(五)加强与老师的沟通教师是孩子智慧的启蒙者,要在孩子心中树立起老师和蔼可亲,庄重严肃,热爱儿童的第一印象。
千万不要用“老师”去吓唬孩子,如果孩子对老师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和误解,就会影响他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的话往往就像圣旨。
在孩子心中有一杆称,千万别在孩子面前数落老师的不足。
有的事是家长自己的看法,失之偏颇。
(如听到)一个班有几十名学生,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孩子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都事事关注的到。
如果降低老师的威信只会对你的孩子有害无益。
作为家长要经常向班主任和课任老师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以营造家长、学校相互和谐的良好氛围。
及时沟通达到相互了解、共同配合、共同教育的目的。
(六)适时适地的表扬孩子提到表扬,大家都很熟悉,有的会说,表扬有什么好讲的,不就是夸奖孩子吗?其实表扬对孩子有很积极的作用。
有四方面:1、表扬可以强化孩子良好行为、培养孩子良好习惯。
2、表扬可以增强孩子自信心、是鼓励孩子进步的催化剂。
3、表扬可以引导孩子积极向上、是激发孩子成长的动力。
4、表扬可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