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成功》
王国维看问题的角度和作者的角度相同吗?
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 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境:高瞻远瞩,选定目标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豁然开朗,妙手偶得 (众里寻他千,蓦然回 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霄) 南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 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 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 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 他千,蓦然回首,那 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辨析下面的材料,想想能否将其放在文中合适 的位置,证明文中的论点。
材料一: 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 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 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 逛,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 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材料二: 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想”, 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 馆。有一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 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陈没有听见,被反锁在 里面,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 中。最终他成为数学大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韩愈的《进学 解》。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荒废在嬉 笑声中,德行由于反复思考而形成,但它却能毁于随随便 便。
2、使用这些论据有什么样的论证效果? 就事实论据,请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表述(例证 法): 摆了……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就道理论据,请用下面的句式进行表述(引证 法): 引用了……,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言简意赅 ɡā 烦琐 家喻户晓 i suǒ 兀兀穷年 wù 膏油 阑珊 gāo 憔悴 qiá 晷 ocuì
guǐ
yù lánshān
议论文知识点
1.三 要 素: 论点
论据
论证
2.论据类型:
事实论据
二分法:
道理论据
摆事实、讲道理
3.论证方法:
四分法: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作者的理解
预期
勤奋
成功
蝶恋花(北宋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别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无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凤栖梧(北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响极大。
作者如何分析成功之道的?得出了什么结论?
天资:由天决定 机遇:不期而遇
无能为力
勤奋: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
结论(作者观点):无论是治学或是 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 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根据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提出问题 (引论) 分析问题 (本论) 解决问题 (结论)
提出问题 4.论证结构: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找出本文的论题和作者 分析构成成功的三个条件。
论题——成功之道 天资 + 勤奋 + 机遇 = 成功
作者对构成成功的三个条件持什么观点?
天资:人与勤奋,天资再高也无用。
机遇:机遇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
成
功
季羡林
介绍作者季羡林 读准字词
季羡林(1911—2009),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 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 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 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 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 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 所长。2006年9月26日, 95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成 为首位“翻译文化终身成 就奖”获得者。被称为 “国学大师”。
事实论据: ①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大批天才。 ②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勤奋读书的故事。 ③自己得到赴德留学的机会,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囊萤——据说晋朝车胤,幼时家境贫寒,无钱买油 点灯读书,于是夏夜捉萤火虫放入布袋,凭着萤火 虫发出的亮光读书,后博学多通。 映雪——晋代孙康,好学而家贫,于严寒的冬夜坐在 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读。 悬梁——西汉孙敬,好学,读书至夜不息。为了不使 自己瞌睡,用绳系住自己的发髻,悬于屋梁,坚持多 年,后终成一代名儒。 刺股——战国时辩士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后,发愤读书, 日夜不息。疲惫欲睡之际,以锥刺自己的大腿,驱除 睡意,勤奋学习。
提醒:
1.对于引用的材料,必须根据证明中心论点的 需要进行加工,去掉不必要的信息,使语言简明 扼要。
2.必须对所引用的材料进行分析评议,使之与 论点建立起联系,不然就起不到证明论点的作用。
1.当堂完成《同步导学》基础训练。 2.课后完成阅读《不完满才是人生》。
道理论据: ①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②韩文公的“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 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的成就大事 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
唐 韩愈 《进学解》: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膏,油脂之属, 指灯烛。晷,日光。后以“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 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
( 1、 2、 3、 4) 提出成 功之道
( 5、 6、 7、8)分 析成功的 三个条件
(9、10) 勤奋是 成功的 关键
作者是怎样论述中心论点的?
摆事实
讲道理
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精细研读
1、议论文往往要摆事实,讲道理,作者 摆了哪些事实,又讲了哪些道理?请再读 文章,并将这些事实和道理分别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