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水温度和盐度

海水温度和盐度

3.1海水温度和盐度(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海洋概况、作用及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意义。

2.了解全球系统中海气、海陆相互作用和盐度概念。

3.掌握海水的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影响温度、盐度的主要因素,总结其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感知判断能力,以现实生活的事象为例,加强对海水温度与盐度分布规律的认识。

德育目标:
1.通过对海洋的认识,正确理解人类与海洋、海岸的相互关系,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促进可持续发展。

2.树立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推动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为学生奠定海洋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海洋和大气间的物质、能量交换
教学方法:
1.利用地图册和新闻影视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有关海洋知识,了解海水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由浅入深,增强学生的海洋环境意识。

2.补充实例,通过实例分析与参与,让学生多方面了解海洋的知识体系,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文化水平。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第一单元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这是最大也是距离最远的环境,第二单元学习了《地球上的大气》,是地球最外圈的环境。

由大及小,由远及近,是我们整本书的编排体系。

人类生存的地面包括陆地和海洋两部分,这一单元先学习较远的海洋环境。

〔引入〕
1.海洋的作用:生命的摇篮,贸易的通道,国防的前线,资源的宝库,云雨的故乡。

2.海洋环境:海洋水体以及海洋中的各种组成物质
3.传统上对海洋的利用:
局限在提供生存的自然环境、渔盐、航运、国家安全等。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利用:
海洋农牧化、海洋油气开发、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等。

〔承转〕
可见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不论深度,还是广度,都大大前进了。

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解决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拓宽生存空间,开发利用海洋日趋必要。

然而,要想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首先需要认识海洋,下面我们来
学习海洋的基本特征。

一、地球上的海洋概况
〔提问〕
地表海陆面积比各占多少?
(学生回答……)
〔总结〕
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而地球有3/4面积被水覆盖,有“水的行星”之称。

海洋不仅面积大,而且水体深平均达3800m,是地球水量的主要蓄积地。

〔读图3.1,提问〕
储量最多的水体是什么水?(海洋水,占96.53%)
淡水占多少?(2.53%)储量最多的淡水是什么?(冰川)第二大淡水呢?(地下淡水)人类可利用的淡水主要有哪些?(河流水、湖泊淡水、部分浅层地下水)
〔引申〕
可知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必须节约用水,珍惜保护好水资源。

〔承转〕
海洋不仅是地球的水库,而且是大气中的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

简述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
〔提问〕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在哪里?(地面)
地表面积又以谁为主?(海洋)
〔总结〕
海洋又是大气的主要热源。

海洋调节了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两者间相互交换物质和能量。

〔承转〕
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即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水域,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

〔提问〕
陆地和海洋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补充、总结:
一方面,海水运动塑造出海岸地形,引起海岸线变迁;
另一方面,陆地入海河流携带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三角洲和滨海平原。

〔承转〕
人类和海洋的关系十分密切,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km的范围内。

人类对海洋的影响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P70表3.1+补充材料)
(学生自学为主)
〔承转〕
海洋的重要性已经知道,下面来学习两个基本的物理特性:温度和盐度。

二、海水温度
1.海水热量收支状况
主要收入:太阳辐射
主要支出:海水蒸发
2.从全球多年平均来看,热量收支基本平衡。

但各个海区热量收支并不平衡(看图3.3,分析、总结):
低纬海区:热量收入>支出
中、高纬海区:热量收入<支出
〔提问〕
低纬海区为什么不会越来越热,而高纬海区越来越冷呢?
――通过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间、海陆间水热交换。

3.规律
(1)水平方向
同一时间不同海区:(读图3.5)低纬水温>高纬水温――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不同时间同一海区:夏季高些,冬季低些――太阳辐射的季节差异
暖流>寒流
(2)垂直方向:
读图3.4,比较三个观测站的纬度高低(根据表层水温)
〔承转〕
不同纬度海区的表层水温不同,那么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也不同吗?
――1000m以内随深度而递减;
1000m以下为低温状态。

〔启发提问〕
为什么沿海地区日温差小,冬暖夏凉,雨量较多?
(学生回答……)
〔引出〕
4.海水对大气温度起调节作用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
三、海水盐度
1.主要盐类物质:NaCl、MgCl2
――海水的味道又咸又苦。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2.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读图3.5,分析总结):
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

〔启发提问〕
赤道附近的盐度为什么不是最高?副热带海区的盐度为什么最高?
高纬地区为什么盐度降低?同样是高纬海区,为什么北半球盐度更低?
〔承转〕
要回答上述问题,须考虑盐度的影响因素。

3..影响因素
(1)外海或大洋: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
(2)近岸区:河川径流稀释
(3)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增盐
寒流――降温降湿降盐
依据上述因素,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4.盐度最高海区:红海 4.1%
盐度最低海区:波罗的海<1%
〔注意〕死海是湖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