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工程技术概论课程讲义
第二部分
三、考情分析
能源工程技术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能源管理专本科段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之一。 自 2012 年开始,每年 5 月份、11 月份考察,考试时长为 150 分钟。本次考试时间为 5 月 17 号下午 14:30 —17:00。 考试分为选择、简答、论述、计算四个部分。其中选择为单选题四选一,一共 70 道,共计 70 分,简答 与论述一共 20 分,计算题一道,共计 10 分。
能源工程技术概论(一)(二) 课程讲义
写在自考边上
一九三九年钱锺书先生在为自己的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作序时曾写到,“假使人生是 一部很大的书,那么,下面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 说起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自考)自 1981 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至今已经陪伴 数十万学员一起走过了三十个春秋。假使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3 年人类发展报 告》显示的中国人均预期寿命 73.7 岁,自考的历史不过仅仅相当于不到一半的人生旅程。然 而,用寥寥几百字给广大考生介绍自考的前世今生就如管中窥豹了。因此,下面的笔墨也只能 算是写在自考边上。 谈到自考,其实我们每个人首先应该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学历有什么用? 最近常听到有人说,一个人工作表现的好坏,决定于他的工作能力强弱,而与他的学历高低无 关。 但正如大多数的风险投资人在考量要投资的企业时,更多的会以企业财务状况为标准而非 所投资的企业的创业者一样,学历在 21 世纪仍然是评价一个求职者的唯一可见标准。 笔者曾经看过的一部叫做《为什么贫穷》的纪录片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话题,“读书 致贫”。小王像大部分贫困学生一样注定没有机会进入顶级院校,最终成为教育产业牺牲品; 小万本想通过高昂的学费换来一纸有用的本科文凭,但毕业后才发现,这一纸文凭一文不值, 毕业后一月不到两千的收入与一年将近两万的在校支出严重不成比例, 等待他的同样是悲哀的 结局。 如上两个鲜活的例子足以警示我们学历的重要性, 以及选择一个有价值的学历尤其重要。 回到自考, 简单的概述一下自考的优势, 可以用多、快、好、 省四个字来形容。 首先“多” , 即选择多。仅北京自考来说,包括文史、经济,理工类在内共计开设了 90 多个专业供考生选 择。其次“快”,很多考生对于自考长达 1-3 年甚至更长的学习周期总有一种畏难的情绪。 然 而,换个角度思考,其实每个自考生从第一次报名考试开始,可以说你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 自考报考政策的优势就在于免去了如高考,考研一类的选拔性考试给考生带来的繁重负担, 实 可谓捷径。再说“好”,从当前实际情况来说,我国几大学历的含金量依次为:统招、自考、 成教、电大、函授。目前,我国自考的毕业证不仅可以用于国内考读研究生,更可以在世界上 几十个国家进行留学深造。最后谈谈“省”,自近年来中英、中美自考兴起以来,自考不仅解 决了考生的学历需求, 同时同学历一起颁发的行业证书也满足了求职需求,最大限度的适应了 考生和社会的需要。 曾经无数次看到过自考考生在微博里叙述自己的血泪史。诚然,自学考试绝不是投机取巧 者的明智之选, 但却是有志者的理想之路。为了最大限度的帮助广大考生能够让自己的勤奋高 效的转化为成功,基于此,我们专门组建了一支年轻的、朝气蓬勃的、对教育有理想,有热情 的教研团队,就取名为自变量,喻义为寻求自我改变的力量。尚德机构自变量教研组全体教研 人员充分研究自考命题规律历时三年,编写了这套匠心独具的教辅资料—X 档案,该系列教辅 共分为网课讲义、授课讲义、直播习题集、真题集、点睛(串讲讲义)五个部分,分别对应教 学环节中的网课预习、直播面授精讲、习题精炼,真题强化、考前冲刺五个阶段,全面覆盖自 考学习的所有环节,达成我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标,帮助学员聪明学习,提高考试效率。 之所以取名为 x 档案系列教辅, 是因为 x 意味着不确定性和任何的可能性,x 代表一切奇 迹的发生都是各种力量综合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自考,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它向所有无缘踏进高校门槛却欲圆大学梦的人开放。但你 却不可以轻轻松松的从它的怀里走出来。因为有道学识的门坎需要你去跨越,一座座理论的山 峰要你去攀登。望广大考生都能积极进取,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越过那载途的荆棘,成为胜利 者,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4 年 5 月于北京
导语
一、课程简介:
《能源工程技术概论(一)(二)》一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能源管理专业和能源管理师职业能力水平 证书考试的指定教材,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这是一门为能源管理专业专科生与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也 是必修课程。该课程与其他课程密切相关,在整个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 本书核心理念在于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各种能源转换和使用技术及设备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 并能综合运用于合理用能的问题分析。
第一部分 一次常规能源知识点小结
第一章 煤炭
0001
煤炭元素组成
1、煤的元素的组成 (1).煤中有机物质主要由碳(C)、氢(H)、氧(O)、氮(N)四种元素的组成。 (2).无机物质主要由硫(S)、磷(P)以及其他元素组成。 (3). 每种元素的作用 ①碳是煤中有机物质的主导成分,也是最主要的可燃物质。煤中碳含量随煤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增加。 碳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CO2),每千克纯碳可放出 32866kJ 热量。 ②氢也是煤中重要的可燃物质。煤炭中氢含量一般是随煤炭的变质程度加深而减少。 ③氧是煤中不可燃的元素。煤的氧含量也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减少。 ④硫是煤中的有害物质。 ⑤磷是煤中有害成分 【课堂练习】1.( A.碳(C) C.氢(H) 答案【A】 0002 煤质指标 )是煤中有机物质的主导成分,也是最主要的可燃物质【单选】 B.磷(P) D.氧(O)
二、课程结构
该部分内容 煤炭、石油、天然气、 第一部分 水能、核能等一次常规 能源 重点 知识点一:煤炭基本知识、火力发电、洁净煤、锅炉 知识点二:石油天然气基本知识,燃油燃气锅炉 知识点三:水力发电 知识点四:核电站及其对环境影响 知识点一:基本知识 二次能源电能 知识点二:计算 知识点三:配电系统 知识点四:变压器 知识点五:电机、用电设备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 第三部分 能、和地热能 知识点一:太阳能应用与发电 知识点二:风力发电及其结构 知识点三:生物质能基本知识,制备与发电技术 知识点四:地源热泵,地热利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题型 单选 简答、论述 计算
分值 70′ 20′ 10′
难度 简单 较难 简单
目录
第一部分 一次常规能源.............................................................................................................................................. 7 第一章 煤炭.................................................................................................................................................................. 8 第二章 石油、天然气................................................................................................................................................ 23 第三章 水能................................................................................................................................................................ 29 第四章 核能................................................................................................................................................................ 32
(1)常用的煤质指标有: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发热量。 ①水分:是煤中不可燃的成分。其来源有三种,即外部水分、内部水分和化合水分。煤中水分含量的 多少取决于煤的内部结构和外界条件。 ②灰分:指煤完全燃烧后其中矿物质的固体残余。灰分的来源:一是形成煤的植物本身的矿物质和成 煤过程中进入的外来矿物杂质;二是开采运输过程中掺杂进来的灰、沙、土等矿物质。(含量高,不仅使 煤发热量减少,而且影响煤的着火和燃烧) ③挥发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将煤加热到 850℃左右,从煤中有机物质分解出来的液体和气体产 物称为挥发分。(表征煤炭性质的主要指标) 单位质量煤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煤的发热量。 煤的发热量分为高位发热量 QGR,P 和低位发热 量 Qnet,p(也叫净热) 【课堂练习】2.( A.水分 C.挥发分 答案【B】 0003 煤的分类 )不是煤质的指标【单选】 B.含硫量 D.发热量
第二部分 二次能源................................................................................................................................................... 35 第五章 电能................................................................................................................................................................ 36 第三部分 可再生能源............................................................................................................................................... 48 第六章 太阳能............................................................................................................................................................ 49 第七章 风能................................................................................................................................................................ 52 第八章 生物质能........................................................................................................................................................ 54 第九章 地热能............................................................................................................................................................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