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论文----论中西方文化差异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本论文根据结课论文评分标准,应得分值课程论文的成绩评定采用五级记分制,即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1、优秀(90-100分)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内容丰富,立论正确,分析严密,结论合理;论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水平较高论文条理清楚,论述充分,文字通顺,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2. 良好(80-90分)按期完成论文的各项工作,能较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内容较丰富,立论正确,分析正确,结论合理;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论文条理清楚,论述充分,文字通顺,符合学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3. 中等(70-79分)在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上基本正确,但在非主要内容上有欠缺和不足;立论正确,分析基本正确;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论文水平一般。

论文文理通顺,但论述有个别错误或表达不清楚,书写不够工整,格式不够规范。

4. 及格(60-69分)在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上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分析基本正确,内容欠丰富;论文达到基本要求。

论文文理通顺,但论述不够恰当和清晰;书写欠工整,格式欠规范。

5. 不及格(60分以下)在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上出现不应有的原则性错误;在分析等工作中独立工作能力差;内容比较少,论文未达到基本要求。

论文文理不通,书写潦草,格式不规范。

说明:(1)未写题目扣2分。

(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

(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

(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论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有许多民族,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

世界文化是由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多彩的文化表现了人类多彩的精神文明。

由于不同民族活动于不同的历史时代和社会、自然环境之中,众多民族在这个世界的大舞台上扮演着自己的角度,创造了自己的文化,所以创造的文化必然具有民族性,因而创造的文化也就不尽相同,其影响也不一样,也就是说不同的民族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文化差异;1.引言通过学习《西方文化概论》这门课,又结合《特洛伊》、《耶稣受难记》等影片,比较深刻的了解了西方文化的发源和发展,认识了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在于东方重视整体,而西方重视个体。

西方很早就出现民主和人权的概念,这和西方重视个体的文化有关;东方的传统的专制制度则是和重视整体的文化相适应。

对于西方人来说,自己就是自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可是对于东方人来说,自己是整条链中的一环,承上启下。

因此,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十分巨大的。

2.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是以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这是欧洲的传统文化,所以又叫欧洲文化。

欧洲文化是由希腊人、罗马人、日尔曼人、斯拉夫人等多民族共同创造的。

受这一文化熏陶的地区主要是欧洲,然后是美洲。

因为包括各美洲在内,所以概称为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鲜明的理性是它突出的特征,所以被视为理性文化。

史家一般认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古希腊是西方人的“家园”。

爱•麦•伯恩斯与菲•李•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也认为:“在古代世界的所有民族中,其文化最能鲜明地反映出西方精神的楷模者是希腊人。

没有其他民族曾对自由,至少是对其本身,有过如此炽烈的热心,或对人类成就的高洁,有过如此坚定的信仰”。

伊迪斯汉密尔顿在谈到大希腊时也说,那时创造的艺术作品与所产生的思想观念,直到现在都没有被人们所超越,西方几乎所有的艺术与思想都有他们的烙印。

也许这些说法多少有些夸张,但整个西方文化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是肯定的,希腊精神成为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

西方中世纪属于封建时代,在这一时期基督教占居了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统治地位,基督教的罪感意识和救赎意识、爱的精神、禁欲主义以及封建的骑士精神构成了中世纪西方文化的精神主流。

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带来了人类思想大活跃,大解放,在这一时期,其文化的主要精神是人文精神、个人主义、新教精神。

现代西方文化崇尚自由精神、法制精神、创造精神。

现代西方的民主制度已经相当完善,给西方人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予以法律上的保证。

而西方人由开阔、自由的思想而产生的创新精神打开了现代工业技术发展的大门。

3.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东亚长江黄河流域的传统文化,创造中国文化的是自古生活在东亚大陆的华夏民族。

受这一文化长期熏陶的地区主要是中国,但其影响的范围远不限于此。

中国周边国家或多或少都接受了中国文化,而且有的国家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大,至今在各方面都能见到中国文化深深的历史烙印。

中国文化又被称为儒学文化,儒学倡导忠义、孝道、仁爱、顺从等观念和精神,这些观念和精神体现了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

在整个中国远古时期,三皇五帝构成了传说时代的历史系统,同时,炎帝,黄帝也被中华民族尊为共同的祖先。

他们的时代也被人成为大同之世。

然而,自大禹之后,中国便从这大同之世公天下变为了家天下。

中国也由此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了一步。

在属于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时期,也就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

与青铜文明伴随而生的就是阶级分化与国家机器的形成。

青铜礼器是王室与贵族特权的象征,用来向神灵祈求天地上下相互协调,人民承受上天的福祉。

这是,中国文字(甲骨文)的产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时代。

相比于夏商,周朝的建立将整个社会带入了一个礼乐社会。

建立起了处理人际关系规范,可谓是中国法制的原始启蒙。

周朝建立之后,为了稳定新征服的地区,实行了大规模的封建。

虽然这在当时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但是到了周朝末期,各个诸侯国相互对立,不服周天子的管束,战争四起。

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过渡期春秋战国时期,在这个时候,诸子百家,相互争鸣。

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自汉武帝至清末,中国统治阶级选择的治国模式是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

即以儒家文饰政治,以法家支持政治,以道家调剂政治。

自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中国就真正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封建社会在华夏大地上连绵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政府的灭亡。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中国文明又向着一个新的台阶在发展。

4中西文化差异比较分析4.1世界观我国的传统文化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合二为一的,即“天人合一”。

认为,理论和实践内在上是统一的,物质和精神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而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认为,一切知识和理论必须接受经验事实的直接检验,注重物质和实践。

而日本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夸大精神的作用,执著地认为,精神是万能的,而且可以超越和脱离物质而存在。

4.2价值观我国自古奉行先社会而后个人的价值取向,认为只有实现了社会价值,个人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国家、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价值、利益融于家族和民族价值、利益之中。

而美国则遵循先个人而后社会的价值取向。

认为个人的价值、利益是最重要的,不实现个人利益,就谈不上实现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法德文化环境下,尤其是在法国,在其价值观念里,“民族再生”乃是至上的价值追求,完全忽视个人的目标追求,这同他们的民族自尊心是分不开的。

而日本的价值观念也是崇尚集体主义。

4.3人生观我国历来信奉和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态度,重整体的成就感和整体的责、权、利。

美国人认为,人生就是个人奋斗,实现自我价值,强调个人的责、权、利,重视个人的成就和荣誉。

由于相应的价值观的存在,法德等欧洲大陆国家的民族将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融为一体,强烈盼望其有限的一生能够创造无限的理想神话,因此,缺乏可操作性。

4.4政治体制文化研究专家将文化的内涵和民族文化差异概括为四个层面:权力差别(权力距)、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权主义与女权主义、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中非常推崇以君主专制为本位的中央集权制,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非常讲究等级,因此,强调集体主义的大权力距文化,这与日本、德国相类似。

而对于欧美等国家来说,却是崇尚个体价值观的小权力距文化。

美国文化崇尚自由、民主、平等,强调人权和个性解放;法德等欧洲大陆国家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要求更强烈,追求一种绝对的自由、民主、平等。

4.5道德观念我国崇尚合作,反对恃强凌弱,视扶贫助弱为美德;不崇尚武力,崇尚“礼之用,和为贵”;处事时,重道义,轻功利,讲究人际关系,重人伦感情而不重视法治。

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却崇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认为弱肉强食是天经地义的行为道德准则,重视国家的法治建设,不重视人伦感情,处理问题好走极端,不留任何情面,不考虑人际关系。

4.6经济体制从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模式上来看,我国长期以农业经济为基础,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家族文化”,社会的基本结构与价值取向是集体本位、伦理本位、权力本位和政府权威。

而这些,是根本不利于社会化大生产的。

我国历来奉行“以土地为本位的小农经济制度”,重农抑商,称农业为本业,而视工商为末枝。

而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却很重视工商业的发展,视工商业的发展为强国之本。

在此文化基础上形成的美国经济是自由竞争模式,政府在尽可能小的程度上影响企业运行,即使干预也是通过经济政策和法律,而非政府管制。

因此,19世纪梭罗的思想得到了美国社会的共识:(1)最好的政府是管事最少的政府;(2)最好的政府是不管事的政府;(3)公民有权蔑视政府,不服从政府。

也正是由于这些共识,形成了美国文化中极端尊崇个人主义与自由平等的理念。

4.7科教信仰我国自古以来既不非常依靠宗教,也不十分重视科学教育,只重视“四书五经”的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私塾、书院的形式,完成知识的传播,通过这种途径教授出来的学生一般都“知书达理,循规蹈矩”,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很差。

而西方尤其是美国则重视科学教育,重视宗教,开设神学方面的课程,尤其重视自然科学和应用性科学技术的教育,通过开办各种专业学校、学院、大学培养出各种专业人才。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想象力丰富,敢于打破陈规,具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

4.8思维方式我国历来喜好直观,偏好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不注重严密的论证,习惯曲线式的思维方式,并习惯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程序和方法。

而西方国家,一般偏好逻辑思维和归纳分析思维,注重严密论证即经验事实的验证,习惯直线式的思维方式,并习惯从小到大,从具体到整体的思维程序和方法。

5总结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习俗也产生了很多笑话。

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点就是这些都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历程,这些东西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