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绪论一、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一)学前教育学的内涵学前教育概论是研究幼儿教育现象及问题,以揭示幼儿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的科学。
1.广义的幼儿教育广义的幼儿教育包括专门机构的幼儿教育、社会幼儿教育和家庭幼儿教育。
2.狭义的幼儿教育狭义的幼儿教育只是专门机构的幼儿教育。
(二)学前教育概论、幼儿课程论和幼儿各科教学法的区别1.学前教育概论主要揭示幼儿教育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幼儿课程论主要研究幼儿课程的目标、内容、设计、评价等问题;幼儿各科教学法主要总结幼儿各科教学的具体经验。
2.幼儿课程论是对幼儿各科教学法的理性总结,而学前教育概论是对幼儿课程论做进一步的理论概括。
3.学前教育概论不仅在理论层次上高于幼儿课程论,而且其研究范围也宽于幼儿课程论。
4.学前教育概论不仅要研究课程,还要研究幼儿教育同社会、家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幼儿教育内部的保教结合、五育并举等问题。
(三)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1.正确的观点在理解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时,必须把握如下四点:(1)全面的观点学前教育概论既要研究幼儿教师,又要研究幼儿,应将幼儿教师的活动和幼儿的活动看成互动的过程。
(2)整体的观点①将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个性等方面看成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素质整体;②将幼儿教师的认知、情感、人格等各个方面看成幼儿教师的素质整体;③将幼儿教育的体、智、德、美等方面看成相互联系和共同影响的整体。
(3)动态发展的观点幼儿、幼儿教师和幼儿教育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不能静止和机械地看待他们。
(4)开放的观点①本课程虽然主要讲解专门机构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但幼教机构的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互配合,三者的基本规律相同,教育力量需要整合。
②本课程虽以3~6岁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但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不同阶段都具有联系性,3岁前的儿童发展和教育是3~6岁儿童发展和教育的基础;6岁后的儿童发展和教育是前一阶段成果的展现和继续。
2.错误的观点有关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问题,大体存在两种错误的观点:(1)西方幼儿教育理论中的“原子论”思想①内容这种观点认为,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幼儿学的规律。
认为只要解决了幼儿学的问题,就解决了幼儿教育的所有问题。
这一观点,实际上将学前教育概论变成了幼儿学习学。
②错误表现a.忽视了专门的幼儿教育的特性,将幼儿的专门学习混同于幼儿在生活中的自然学习;b.忽视了幼儿教师在幼儿学习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幼儿教师的劳动价值被完全忽视了。
这是受儿童中心主义思潮影响的结果。
(2)幼儿教育中的“职能主义”思想①内容这种观点认为,学前教育概论的研究对象是幼儿教师教的规律。
认为只要教师教法高明,就解决了幼儿教育中的所有问题。
这实际上是将学前教育概论变成了幼儿教师教授学。
②错误表现a.完全忽视了幼儿的主观能动作用;b.将教育的师生双边活动看成了教师自我表现的单向活动。
(四)幼儿园1.幼儿园的概念(1)幼儿园的基本概念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
①1951年,我国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是幼儿园。
”②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2)幼儿园的主要特征①幼儿园以3周岁至入小学前(6周岁或7周岁)年龄段儿童为对象a.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幼儿园是“收3足岁到7足岁的幼儿”。
b.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将入园幼儿的年龄范围规定为“3周岁至6周岁(或7周岁)”;并指出,除三年制幼儿园以外,“亦可设一年制或两年制的幼儿园”。
世界不同国家幼儿教育的起始和中止的年龄各不相同,对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的称呼也各异。
②幼儿园是社会公共教育机构a.1816年,欧文在苏格兰组建的“性格形成新学园”中的“幼儿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社会教育机构,也是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幼儿教育机构。
b.1837年,德国的福禄贝尔创办的幼儿园(原为幼儿学校,1840年改名为幼儿园),是世界上第一所名为幼儿园的社会教育机构。
c.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立的湖北省立幼稚园——湖北武昌蒙养院,它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幼儿教育机构。
③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幼儿园既不同于其他的学校教育机构,也不同于其他的儿童福利设施,主要表现在:a.幼儿园既具有教育性质,也具有福利性质。
幼儿教育事业既是教育事业的一部分,也是儿童福利事业的一部分。
b.幼儿教育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和福利性,对幼儿家庭、幼儿所在社区、社会和国家都有明显的益处。
2.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和地位(1)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我国幼儿园具有为幼儿和幼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
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①幼儿园的第一个任务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②幼儿园的第二个任务是“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2)幼儿园教育的地位①幼儿园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关于幼儿园在学制系统中的地位,我国不同时期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a.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并被列入学制系统。
从此确定了幼儿园在我国学制系统中处于第一级的地位。
b.1989年公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规定:幼儿园教育“属学校教育的预备阶段”。
该规定对幼儿园的“教育”和“学校”性质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
人们对“预备”存在不同的看法,认为“预备”既可以是学制系统之外的预备,也可以是学制系统之内的预备。
第一,“预备说”忽视了幼儿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和独特性,将幼儿教育作为其后各阶段教育的附庸而被置于从属地位;第二,“预备说”容易误导人们追求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急功近利,重视幼儿教育的近期和短暂的效果,而忽视幼儿教育对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忽视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价值。
c.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这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性质和在学制中的基础地位。
当然,幼儿园也是带有福利性质的教育机构。
d.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在其“总则”部分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
至此,幼儿教育已被置于社会的终身教育体系之中。
e.2003年1月,《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该文件不仅强调了幼儿教育对幼儿个人的发展价值,而且突出了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②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地位a.在我国的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园是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部分,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b.幼儿园教育也已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的冲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幼儿教育机构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3.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1)发展总思路大力发展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形式,继续推进农村和边远、贫困、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积极探索以社区为依托,多种正规、非正规托幼机构及家庭教育服务设施相结合的区域性早期教育服务网络。
(2)发展目标①2003年~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a.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的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b.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c.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
②2008年~2012年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a.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b.大中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c.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
(3)发展方针①1956年提出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针“在城市中由厂矿、企业、机关、团体、群众举办。
在农村提倡农业生产合作社举办(主要是季节性托儿所和幼儿园)。
教育行政部门在可能条件下,应有计划地办一些幼儿园。
卫生、教育部门应办好几个托儿所和幼儿园,使它们起示范作用。
”②1979年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针“坚持‘两条腿走路’,即国家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相结合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方针。
”③1988年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针“在地方人民政府举办幼儿园的同时,主要依靠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办园。
”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办园使得部分地方政府有理由推脱自身承办和投资幼儿教育的责任,幼儿教育开始迈上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和走向民营的道路。
(4)发展方针的原则在政府举办一定数量的幼儿园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办园,即“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条腿是政府办园,另一条腿是社会力量办园。
4.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投资体制(1)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政府职责分工①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
②政府职责分工a.国家国家制定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发展规划。
b.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统筹制定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c.县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d.城市街道办事处城市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计划,负责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庭幼儿教育、提供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筹措经费,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服务。
e.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
f.村民自治组织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和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
(2)当前我国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的变化(如图0-1所示:)①强调以社区为依托,政府统筹规划,教育部门主管和协调;②教育部门办的示范园和社会力量办的示范园为骨干;③社区内各早期教育和服务机构相互联系;④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除教育部门办的示范园外,还要积极指导和扶持一批社会力量办示范园,扩充优质教育。
图0-1我国以社区为依托的幼儿教育管理图(3)我国幼儿教育体制的弊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一般随财政管理体制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