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2双代号网络图的组成要素认知

3.2双代号网络图的组成要素认知


1
A1
A2 2
3 Aபைடு நூலகம் 6
A1
1
2
B1
B2
B3
4
7
11
C1
9 C2 12 C3 15
D1
D2
14
16
A2
A3
4
D3 17
B1
3
B2
5
7
9
B3
C1
6
C2
8
10
D1
11
正确的网络图
12 C3
D2
D3
13 14
• 由此可见,网络图中虚工作是非常重要 的,但在应用时要恰如其分,不能滥用,以 必不可少为限。另外,增加虚工作后要进行 全面检查,不要顾此失彼。
• ③箭线的长短一般与工作持续时间无关,箭线的方向表示工 作进行的方向,箭尾表示该工作开始的瞬间,箭头表示该工 作的结束瞬间。
补充:虚工作的作用
• 虚工作持续时间必须用“0”标出,虚箭线可起到联系、 区分和断路作用。
• (1)联系作用 例:A完成后紧后工作为B、C,D完成后紧后工作为C。
A
1
B
3
5
3.2 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组成要素认知
• 1)双代号网络计划的构成要素 • (1)箭线 • ①实箭线:表示一个施工过程或一项工作,即可表示一个单
位工程,又可表示一个分部工作,又可表示一个分项工程。 这些工程一般情况下都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和资源,但也有一 些只消耗时间而不消耗资源的工程。
• ②虚箭线:表示虚工作,既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的,只 在网络图起逻辑连接、逻辑断路或逻辑区分的作用。
• 节点的编号
编号作用:方便查找与计算,用两个节点的编号可代表一 项
工作。 编号要求:箭头号码大于箭尾号码,即:j > i 编号顺序:先绘图后编号;顺箭头方向;可隔号编;编号可 不连续;不能重复编号。 • 起点节点:只有外向箭线,而无内向箭线的节点; • 终点节点:只有内向箭线,而无外向箭线的节点。
• 在网络图中,至少存在一条关键线路。在一定条件下,关键线路 和非关键线路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 第一条线路:①→②→④→⑥=5+4+3=12天 • 第二条线路: ①→② ⑤→⑥=5+1=6天 • 第三条线路: ①→③→ ⑤→⑥=6+7+1=14天
C
2
4
A
4
5
1
B
6
D
3
5
7
F 3
6 E
1
3、线路与关键线路:
2D
4C
6
虚工作的区分作用
(2)区分作用
A 1
B
(a)
A 1
B
(c)
×
2
2
√ 3
A 1
2
B
(b)
A 1
B 2
(d)

3
3
多余
虚工
4

• (3)断路线路 • 某基础工程挖基槽(A)、垫层(B)、基础(C)、回填土(D)四项工作
的流水施工网络图。该网络图中出现了A2与C1,B2与D1,A3与 C2、D1,B3与D2等四处把并无联系的工作联系上了,即出现了 多余联系的错误。如图所示。
工作多余联系的错误
1
A1
A2 2
3 A3 6
B1
B2
B3
4
7
11
C1
9 C2 12 C3 15
D1
D2
14
16
D3 17
1) A2与C1 2) B2与D1, 3) A3与C2、D1 4) B3与D2
• 为了正确表达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在出现逻
辑错误的圆圈(节点)之间增设新节点(即虚工作), 切断毫无关系的工作之间的联系,这种方法称为 断路法。如图,增设节点⑤,虚工作4-5却断了 A2与C1之间的联系;同理,增设节点⑧、⑩、⒀, 虚工作7-8、9-10、12-13等也都起到了相同 的断路作用。然后,去掉多余的虚工作,经调整 后的正确网络图。
B
2
2
4
F
A
1
1
D
5
4
6
C
G
5
E
3
3
5
5
线路:①→②→④→⑥
8d
①→②→③→④→⑥ 10d
①→②→③→⑤→⑥ 9d
①→③→④→⑥
14d
①→③→⑤→⑥
13d
关键线路:时间最长的线路(决定了工期)。
次关键线路:时间仅次于关键线路的线路。
关键工作:关键线路上的各项工作。
• (3)线路
• 是指从起点节点开始,沿着箭线方向依次通过一系列节点和箭线, 最后到达终点节点的若干条通道。
• 一般情况下,一个网络图有很多条线路,线路上各工作的持续时 间之和为线路的总持续时间。其中,所花时间最长的线路称为关 键线路,其代表的工作称为关键工作,通常用粗箭线、双箭线或 彩色箭线表示;其余线路为非关键线路。
• (2)节点(圆圈):表示前面工作结束或后面工作开始的瞬间, 既不消耗时间也不消耗资源。
• ①起点节点:表示一项计划的开始,只有一个起点 • ②终点节点:表示一项计划的结束,只有一个终点 • ③中间节点:表示前面工作结束的瞬间,又表示后面工作开始的瞬间
• 节点编号的要求和原则:
• ①从左到右,由小到大,始终做好箭尾编号小于箭头编号,即i<j; • ②节点在编号过程,编码可以不连续,但不可重复。
相关主题